http://ido.thethirdmedia.com/article/frame.aspx?turl=http%3a//ido.3mt.com.cn/article/200912/show1780962c32p1.ibod&rurl=&title=%u5B66%u4E60%u90ED%u5149%u707F%u9662%u58EB%u7075%u6D3B%u4FDD%u6301%u524D%u6CBF%u9AD8%u7AEF%u79D1%u7814%u4E89%u8BAE%u539F%u89C2%u70B9_%u5B66%u4E60%u90ED%u5149%u707F%u9662%u58EB%u52AA%u529B%u53D6%u5F97%u524D%u6CBF%u9AD8%u7AEF%u79D1%u7814%u6280%u672F%u65B0%u6210%u7EE9%20---%20ido.3mt.com.cn>
三、学习郭光灿院士灵活保持前沿高端科研争议原观点
我们是业余前沿高端科研一线爱好者,是科学"义工"。
我们的论文只发表在国内普通大学学报等不知名的刊物上,我们在国家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发行不广。郭光灿院士当然知道这不会起什么作用,他不会来考虑业余的成果。面对国内外专业主流内强劲的理论争议,郭光灿院士走不断转型换代升级求发展,实验、应用是唯一能避开争议的路子。但搞实验、应用容易吗?在科学"义工"中,许驭、张建军、刘武青、冯劲松、季灏等先生,也都多年在搞实验、应用,但结果和我们搞理论一样,在科学"专工"中起不到多大影响。实验、应用属于技术,阿瑟说: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现有技术的随意与持续组合上,那些被人们认为是天才的发明者,总是一些对现有技术非常精通的人。如现代计算机的发明,不是从图灵计算机上起步的,而是从1834年巴贝奇的雅卡尔织布机式的分析机上改进的。又如有人指责我们2008年赶地震预测时髦,这是不实之词。地震预测不是仅凭理论计算,还需要地震仪器测量。对地震仪器、技术,我们一点也不熟悉,怎能去搞地震预测?批评者还问:将汶川大地震乃至人类的健康都纳入弦膜圈说"大一统理论"行吗?
他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在上帝看来,人不是大自然的原因,他自己才是大自然的原因。爱因斯坦说:"物理学家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范围,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对于一切更为复杂的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把它们重演出来,这就超出了人类理智所能及的范围"。在上帝看来,人类赋予大自然的意义,都是人类的自说自话,"数理同构"也只是人类自己的意见。人类太狂妄!我们的回答是,将汶川大地震乃至人类的健康都纳入弦膜圈说,我们仅是从能源和信息这两部分着眼的;而能源和信息又是从弦膜圈说的自旋分析考虑的。类圈体的自旋如三旋,类似笛卡尔的三角坐标,是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的数理同构的抽象。笛卡尔的三角坐标是"大一统理论"吗?三角坐标在很多科学门类都能运用。批评者为了攻击别人,常把能运用、有联系,偷换说成是"统领"概念,也许上帝才发笑。郭光灿院士当然熟悉各类批评者,他是既大胆,又心细。郭光灿院士从学无线电大学毕业,到搞气体激光研究,再转量子光学研究,这里的一系列技术发展应该说有连贯性,不是基本粒子搞原子弹、氢弹。所以郭光灿对从学无线电、气体激光到量子光学建立的一些现有技术及持续组合,应该说是非常精通的人。许驭、张建军、刘武青、冯劲松、季灏等先生与郭光灿院士相比,就跳跃性较大。而郭光灿院士抓住转型换代升级求发展,还成功地抓住了两点:实验搞出成功应用;培养助手寻到拔尖。
据报道,郭光灿院士在每次学术转向中,都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自学,甚至与研究生一起去听课,厚积薄发。郭光灿建立量子光学实验平台是直到1998年,才以全光学系统方面的实验为切入点,重新进入实验领域。我们说,熟悉现有技术,实验搞出成功应用,只是基础,并不是自动就有送上门来的实验、应用;郭光灿院士就有四度申请项目才获准的经历。1998年之前,那时中科院没创新工程,研究经费也很少;国内学术界关于开展量子信息研究的争论也很大,甚至没有几个人参加会议。1998年,他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家组申请量子项目,未获通过。1999年他给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写信,从而得到高层的支持,但项目申请仍未获批准。2000年,项目再上报又遭否定。直至2001年,才获973专家组考察通过。2002年,终于争取到2500万元科研经费,郭光灿才得以把全国的量子专家都集中到课题组里,大家分工专心做量子研究。
据报道,郭光灿院士为了培养得力助手,从1984年回国到1999年的这15年间,国内几乎没有人对量子光学研究有清晰的认识。他靠着少量研究经费,坚持基础研究,并奔波于全国各地大力宣讲量子研究的重要性。国内从事量子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人才,大多受到郭光灿的启蒙。2001年在科技部"973计划"中正式立项之后,郭光灿成为此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量子研究领域的骨干。他培养的13名博士,个个都取得不凡业绩。其中段路明博士,以总评第一名成为全国优秀百篇论文获得者,其理论研究新发展一直受到加州理工、哈佛等高校实验室的关注。段路明是郭光灿在课堂上发现的。段在上大三时,一次课余拿着篇自己写的有关郭讲课内容文章找到郭光灿。郭光灿发现他的文章虽有些稚嫩,却有独特的思考,便将他招到自己的课题组,让他参加每周实验室的研讨会。后来段本科提前毕业到郭的实验室读研究生,一直到博士,并因其优异表现博士提前毕业。段路明家在农村,生活困难,每月都要拿出部分研究生补助寄给家里还债。郭光灿知道后,立即出资给段让他把家债还上。段大学期间,一次生重病,无钱治疗,郭光灿很焦急,后来他和校方各出一半费用,解决了段的医疗费用,段才得以顺利康复。
段路明1972年8月出生在安徽桐城市。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8年在中科大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2000年赴奥地利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母校中科大工作。2004年获得著名的美国斯隆研究奖。200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大量子信息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为中科大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段路明博士与郭光灿教授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量子避错编码,用于克服量子信息系统最主要障碍的消相干问题;提出概率量子克隆这一全新研究方向,研究最佳概率量子克隆过程。这些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广泛引用,称为"段-郭界限"。他与同事合作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题为《利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制备多粒子纠缠》的论文,有专家评论为联姻了量子纠缠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研究,从而杰出地创造了产生新一代的非经典量子态的可能性。
现在也许我们能放手谈论《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之谜》一书了。在该书附件中,提到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段-郭量子克隆机"、"段-郭界限"、量子避错编码原理等研究,但介绍都很简单。在全书的正文中,对此更谈不上展开说了。是否是因怕"科学的前沿正在百家争鸣,一时还看不出谁是谁非。所以稳妥的做法,是选择那些已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知识传给后代。如果以话语霸权强行推广某个一家之言,就是存心误人子弟"吗?恐怕郭光灿教授还不是这个原因。虽然我们希望郭光灿院士能展开谈这些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而且我们也喜欢看含有很高科学智慧的东西。但也许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段-郭量子克隆机"、"段-郭界限"、量子避错编码原理等研究,技术太强,和本书的标题"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之谜",有一些距离,不谈也是题中之义。反之,该书也许还是迎着"科学的前沿正在百家争鸣"而上,灵活表达作者保持的前沿高端科研争议原观点。
其画龙点睛,也许就在于郭光灿院士的《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之"跋"---说爱因斯坦二世。
无可讳言,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前沿正在百家争鸣的就是"超光速"。说得更明确一点,是否存在"实数超光速"。这在全书的正文中没有直接点出来,在这篇"跋"中,也没有直接点出来。而是最终让读者自己去选择,虽然作者自己的意图是很明白的。这是该书灵活性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大家学习之处。
正如有文章说,从能源到环境、从水资源到耕地,从传染病扩散到经济活力的保持,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每一个主要问题都与科学和技术有关。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合作已是一个日趋重要的现象;尽管每一个社会问题都有值得关注的地方特性,由于地区之间的人为障碍,各国的科学历史、知识产权政策等各不相同,但有足够的理由让大家相信,只有跨越地区藩篱,全球化合作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每个科学"义工"和"专工",面对前沿高端科研正在百家争鸣的情况,在自己的论文和书著中,鲜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无可厚非,但考虑到有相反观点的科学"义工"和"专工"的研究成果,而灵活保持前沿高端科研争议中自己的原观点,***各方层次差异,打破地区和人为的藩篱,促进全球科学合作,也不失为今天的两全齐美。
参考文献
[1] 郭光灿,高山 ,爱因斯坦的幽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2] 叶眺新,隐秩序和全息论,自然信息,1985年第3期;
[3] [英]罗杰?彭罗斯,通往实在之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文浩译,2008年6月;
[4] 刘月生、王德奎等,"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第一期,2008年5月;
[5] 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月;
[6] 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9月;
[7] 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
[8] 叶眺新,中国气功思维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00年5月;
[9] [美]保罗?哈尔彭,伟大的超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刘政译,2008年4月;
[10] ]薛晓舟,量子真空物理导引,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1] [美]斯蒂芬?韦伯,看不见的世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胡俊伟译,2007年12月。
※※※※※※ 刘武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