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呈犁子形,不在地球正中央
王为民
(四川南充龙门中学 邮编 637103)
地核的主要成份是铁,它由直径2400千米的固态内核和直径7000千米的液态外核组成。根据我的"月球起源的地球被撞爆裂说"很容易推知"地核的形状为犁子形,不在地球正中央"。
"月球起源的地球被撞爆裂说"认为,在2.51亿年前,一颗有完善行星结构的行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与一颗有完善行星大行星法厄同发生大碰撞,结果两颗行星被炸裂,岩石的碎快形成了轨道乱七八糟的小行星,而冰山形成了轨道乱七八糟的慧星,而两颗行星核在"并裂"过程中,产生了一颗大质量行星,叫王为民星,王为民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偏心率大,在地球与木星轨道之间运行了2亿年左右,最终在6500万年前,王为民星撞上了地球,从地球的南极(非古地球的南极)撞入,使地球发生爆裂,使地球变成犁子形状,使地壳爆裂形成大陆漂移,火山爆发,地震不断,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地球上90%以上的生物死亡,大型恐龙灭绝。古地核被王为民星从地球北极撞出去形成了月球,由于古地核的铁质没有得到充分氧化,所以主要含二价铁,而二价铁是灰黑色的,所以,月球是灰黑色的。这和在黏土烧制中,加水,把黏土烧成灰黑色的砖的道理是一样的,当然,这是古地核在从地球北极被撞出地球时,受海水作用,其铁质没有得到充分氧化,古地核就变成了灰黑色的月球了。根据王为民刚体局部自转公转等角定理及其月球和地球间的潮汐力的作用,造成月球自转公转角速度相等,也就是王为民星把古地球撞成了不倒翁,形成月球,所以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现在,地球的地核是王为民星。
月球是古地核形成的,所以有一个铁镍核,在它的有万有引力作用下,吸引了很多岩石的碎块和粉末。古地核外面包着熔岩,由古地核的万有引力带上去的,冷却了形成月壳,熔岩完全有可能由月壳破壳而出形成火山。
根据月球起源的地球被撞爆裂说,地球被王为民星从地球南极(非古地球南极)撞入,把古地核从地球北极撞出去形成月球。王为民星不仅把地球撞成了犁子形,而且使地壳爆裂,其爆裂方向主要是南北向,并且造成大陆漂移,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泥石流、森林大火等的发生,90%以上的生物包括恐龙的灭绝。
均质对称物体在受到快速对称坚硬物体撞击时,沿坚硬物体撞击方向破裂的规律,叫王为民物体被撞破裂定律。可以快速子弹穿过西瓜等物体为证。
在碰撞过程中,地球的各个部分都获得了动量和角动量,但是在地球万有引力作用下,只有获得动量最大的古地核才能被撞出地球形成月球。
由于王为民星和古地核(现在的月球)发生碰撞,所以,王为民星、地球和古地核均被撞成了梨子形,这是被撞球体变形产生出来的形状。月球南极有一个被王为民星撞击出来的洞,可以参看月球南极的照片,所以,整个月球也呈犁子形。王为民星在这次撞击中会有微小的反弹,所以不在地球的正中央。为什么是微小的反弹呢,这需要物理学上的弹性碰撞的力学规律来理解才能理解得通。
王为民星、地球和古地核的梨子形有点象"不倒翁",只是它们对相互间(包括太阳和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引力表现出来的"不倒"现象的程度不同罢了。
地球形成的梨子形相对太阳和月球等行星的不倒翁现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地球的岁差。
古地核形成的月球的梨子形的不倒翁现象使月球只有一面超向地球(即月球的月差)。
王为民星形成的地核的梨子形和地球整体梨子形的不倒翁现象形成地核和地幔、地壳之间形成较差自传(即天差),由此形成地磁场。
"法厄同爆炸说"认为,在木星和火星之间有一颗法厄同星因为法厄同人的核战争而引爆,发生了爆炸,它的碎片产生小行星,形成木星、土星等星的卫星,并把土卫九自转轴撞歪,一颗直径为10公里的碎片撞向地球,形成的尘埃云层,使光线不能到达地球,使地球变冷,导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大量动物没有食物也因此死亡,恐龙灭绝。
而我的理论"行星碰撞炸裂说"对法厄同被另一颗星碰撞炸裂进行新的研究,把它们的碎片进行了分类:岩石形成小行星,冰山形成彗星,熔岩形成熔岩小行星,碰撞并裂形成的核即为王为民星在2亿年后撞向地球导致地球爆裂形成月球、大陆漂移、恐龙灭绝等现象。这已经和他原来的"法厄同爆炸说"有着根本区别。就象人是类人猿变来的,但是,人已经区别于类人猿了。
王为民星的密度比古地核大得多,比如木星的核承受的压力就比古地核大得多,木星的核的密度就大于古地核道理一样。所以,王为民星在地球内部成为新的地核就大大增加了地球的密度,造成地球密度大于月球。太阳系行星的密度:
水星 5.4g/cm^3
金星 5.2g/cm^3
地球 5.518g/cm^3
火星 3.95g/cm^3
木星 1.34g/cm^3
土星 0.70g/cm^3
天王星 1.58g/cm^3
海王星 2.30g/cm^3
其中,地球的密度最大。这是因为王为民星的密度就非常大,它碰撞进入地球内部形成新的地球的核造成的。月球密度为3.34g/cm^3,这是古地核被撞出时吸引了这次大碰撞过程产生的尘土造成的。这说明这次大碰撞使地球爆胀产生的火山灰等低密度尘土在地球周围扬起的确太多,使月球的密度变得这样低,月球表面覆盖的大量灰黑色的尘土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水星密度第二大是因为水星离太阳最近,受太阳高温和太阳风作用,轻小分子逃离水星造成的。
也就是地球丢掉一个低密度的古地核,得到一个密度大的新地核,它们在获取碎块,尘埃后,就造成地球密度大于月球。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颗厄尔普斯星斜击地球,一部分核和地球合并,一部分飞向太空,带走大量溅射浅表物质,形成月球,所以月球密度低。",但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溅射浅表物质"凝集时间太慢,很难形成月球,提出者不得不把这一过程提早到几十亿年前的地球刚刚形成的初期。但是,这与大陆漂移和恐龙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时间不吻合,所以不能成立。
根据资料:"研究显示,鹦鹉螺在新生代渐新世的螺壳上,生长线是26条;中生代白垩纪是22条;中生代侏罗纪是18条;古生代石炭纪是15条;古生代奥陶纪是9条。由此推断,在距今42000多万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有九天。"如果这样推算在几十亿年前,月球将几分钟就绕地球一圈?
这显然不成立。
鹦鹉螺的生长线是自身生命活动能力和月相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由没有月球时代到有月球时代,有一个进化过程的自然选择,不能把地球上出现第一只鹦鹉螺,产生第一条生长线就和月球存在联系起来,这是没有必然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