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张祥前已经揭开了能量的本质 下一主题:广义相对论等效原理为什么是错的
与黄新卫先生交流Sagnac效应
[楼主]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2009/10/30 13:02
点击:1831次

在与黄新卫先生讨论环球光线问题时,发现黄先生对Sagnac效应的理解有一些偏差,所以进行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要达成一致意见,只有先交流一下对Sagnac效应的理解。

 

从百度百科查到了Sagnac效应的资料是:

 

                         Sagnac效应

  萨格纳克效应概述
  英文名称: Sagnac Effect
  1913年萨格纳克发明了一种可以旋转的环形干涉仪。将同一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解为两束,让它们在同一个环路内沿相反方向循行一周后会合,然后在屏幕上产生干涉。这就是萨格纳克效应。
  萨格纳克效应中条纹移动数与干涉仪的角速度和环路所围面积之积成正比。
  萨格纳克效应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由萨格纳克效应研制出的光纤陀螺已成功地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是近20年发展较快的一种陀螺仪。
  定义1:
  这一在惯性空间中,由光敏感转动的效应称为SAGNAC效应.光纤陀螺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藕合器传输到Y一波导调制器.Y一波导调制器将其输入光分成顺时针和逆时针传输的两束,进人保偏光纤环圈,以实现SAGNAC效应
  定义2:
  这种现象称为Sagnac效应,光纤陀螺仪实质上就是一种Sagnac干涉仪.对于光纤陀螺仪的性能测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技术参数:标度因数K(scalefactor)陀螺仪输出量与输入角速率的比值。

 

 从这段资料可以看出,Sagnac效应就是光的环路旋转造成的光程差的效应,很显然,如果设备的旋转不会影响光速,那么这个Sagnac效应是肯定存在的,专门做实验验证这种效应就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我认为最初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测量小范围内以太是否可以被拖曳。如果以太不会在小范围内被拖曳,那么测得的结果跟经典力学计算的结果一致,如果小范围内以太被完全拖曳,就不会测得Sagnac效应,如果以太被部分拖曳,则能测得Sagnac效应但比根据完全不被拖曳计算的结果小。根据实验结果,可见在小范围内以太完全不被拖曳。

 

黄先生在环球光纤问题中提到Sagnac效应,认为Sagnac效应的大小与旋转的线速度成正比、与旋转半径成正比,这是需要一个特殊条件的,那就是旋转轴在环路以内且环路的形状固定。倘若将Sagnac效应测试设备中的反光镜构成的光环路换成真空光纤,并将环路做成圆形,以圆心为旋转轴旋转,那么Sagnac效应与旋转的线速度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就等于是与角速度和半径平方的乘积成正比,也就是与角速度和环路所围面积之积成正比。黄先生就是误把这种特定情况下设备的旋转线速度与设备移动的线速度混淆了,把特定形状的环路的半径与环路行进路线的半径混淆了,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出现偏差。

如果黄先生还没明白我上面的意思,不妨想想,最初测量Sagnac效应的设备那么小,在通常情况下旋转,其自身旋转的线速度肯定远小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其自身旋转的半径更是远小于地球的半径,如果按黄先生的理解,该设备首先测量到的应该是地球自转的Sagnac效应,可事实是那个小小的设备测得了它自身旋转的Sagnac效应,但没有测得地球自转的Sagnac效应。

那个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可以认为是一个大小与地球在同一数量级的Sagnac测量设备,这个庞大的测量设备,终于测得了地球自转的Sagnac效应。与最初那个Sagnac实验设备相比,这个庞大的测量设备的环路面积大了不知多少个数量级,这才测得地球自转这样低角速度的Sagnac效应。不过,如果想用这个大设备去测地球公转的Sagnac效应,大概也就跟用一个小小的设备测地球自转的Sagnac效应差不多吧。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09506.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张祥前已经揭开了能量的本质 下一主题:广义相对论等效原理为什么是错的
[楼主]  [2楼]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 2009/10/30 13:53 
 [3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09/10/30 15:57 

Sagnac效应根本就不能称为效应,小学生都知道,环路在旋转,两束光肯定不能同时回到起点,而且小学生都能推算出时间差。
我问你,旋转环路任何一点看,光相对该点的速度还是不是C?
 [4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9/10/30 18:43 

对【3楼】说:
    问的好!答得也不错,这回就看你的了。本来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在两年前就已经明白了,可是在最近一年来我不知你究竟是怎么回事,只要你在这里真正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会为前段在这方面对你的指责而道歉。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邪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可生命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重构宇宙再平展时空。
[楼主]  [5楼]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 2009/10/30 20:39 

确实,小学生都知道,环路在旋转,两束光肯定不能同时回到起点,而且小学生都能推算出时间差。本来我主帖就想说这些话,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才没说,所以改说“很显然,如果设备的旋转不会影响光速,那么这个Sagnac效应是肯定存在的,专门做实验验证这种效应就没有多大意义”,这就是我在没有看到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断定“最初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测量小范围内以太是否可以被拖曳”的原因。
我已经说了,在对Sagnac效应的理解达成一致前,关于环球光纤的问题是争论不出结果的,所以对“旋转环路任何一点看,光相对该点的速度还是不是C”我暂时不想再谈,在这里只希望能就Sagnac效应大小的问题达成一致,具体来说就是我希望黄先生理解“萨格纳克效应中条纹移动数与干涉仪的角速度和环路所围面积之积成正比”,这里的环路面积并非设备旋转过程中的行进路径与路径首尾跟旋转轴连线所围的面积,而是光的环路所围的面积。如果黄先生既不能指出我的理解有什么不对,又不能接受我的理解,有关环球光纤的问题我只好放弃无意义的争论。
 [6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09/11/02 09:06 

"萨格纳克效应中条纹移动数与干涉仪的角速度和环路所围面积之积成正比",这是没有准确理解Sagnac效应,把Sagnac效应的特殊情况普遍化。
正确的应该是:萨格纳克效应中条纹移动数与回落运动线速度和回路长度成正比。
对于圆环形回路,可以转换为与角速度和环路所围面积之积成正比。
即使环路所围面积=0,Sagnac效应仍然存在。这很好理解,把一个圆环光纤用手捏扁成上下两条直线回路,让直线回路往返运动,Sagnac效应同样存在。这个小学生也能够想明白和计算。王汝涌教授用实验也证明了这点。
5楼至今没有发现问题所在:圆环形回路Sagnac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光相对回路的速度为C±V(V是回路线速度)。
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表明,光相对地面速度为C,这时候,公转Sagnac效应不存在。
我估计这样说,你还是理解不了。
没办法,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遇到多少次了。
[楼主]  [7楼]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 2009/11/02 10:38 

对【6楼】说:

我能够明白你的意思。根据你的意思,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试图测量Sagnac效应的实验,对吗?照你的意思,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没有测得地球公转和自转的Sagnac效应,但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测得了地球自转的Sagnac效应没有测得地球公转的Sagnac效应对吗?那么请问1913年那个小小的Sagnac测试仪为什么测得了自转的Sagnac效应却测不到地球自转的Sagnac效应?

就单个实验,你可以认为你的理解正确,但你不能同时解释这三个实验问题,为什么?我建议你还是不要一味坚持你自己的理解,先看看我的理解是否符合这三个问题。至少,我们不应该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Sagnac效应扯上关系,因为我们找不到任何资料说明它们有关系。

 [8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9/11/02 12:39 

对【7楼】说:

    不错,赞一个!“至少,我们不应该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Sagnac效应扯上关系”。

    “正确的应该是:萨格纳克效应中条纹移动数与回落运动线速度和回路长度成正比”、“即使环路所围面积=0,Sagnac效应仍然存在”,看来在光速认识问题上我并没有冤枉他,在指责一位反相好友之前我是非常小心求证的。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邪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可生命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重构宇宙再平展时空。
[楼主]  [9楼]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 2009/11/02 13:55 

Sagnac效应的本质是利用C+V、C-V这没错,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利用一个往返回路上C+V与C-V导致的时间差,只要存在以太拖曳、洛伦兹收缩与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原因,就无法再测得这个时间差,而Sagnac效应是通过一个有面积的环路的旋转来测C+V与C-V导致的时间差,所以不会受洛伦兹收缩和任何惯性系中光速不变的影响,只有以太完全跟随环路旋转才会测不到Sagnac效应,所以1913年一个小小的设备测它自身旋转的Sagnac效应成功但没有测得地球自转或公转的Sagnac效应,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地球绝对速度失败,但中日双向实验测地球自转的Sagnec效应成功。
另外黄先生应该注意“1913年萨格纳克发明了一种可以旋转的环形干涉仪”,其目的跟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目的不一样,倘若是跟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目的一样,估计科学界要把这个效应称为“迈莫效应”了——毕竟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比萨格纳克早了几十年,相同的动西该用前人的名字命名。

 [10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09/11/03 10:57 

对【7楼】说:【我能够明白你的意思。】
不出我所料,尽管我已经反复解释,你还是理解不了我的意思。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试图测量Sagnac效应的实验?Sagnac效应是哪年发现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又是哪年做的?迈克尔逊和莫雷为了测量Sagnac效应才做的实验?
对于很多人,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就是意识不到,他过去说1+1=2,后来又否定1+1=2,还说黄新卫错了。
我再说也是白说。

对【8楼】说:【不错,赞一个!“至少,我们不应该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Sagnac效应扯上关系”。】
看来你刘岳泉也不比他强多少!

我说过至少两次,我发现黄德民最聪明。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
[楼主]  [11楼]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 2009/11/03 11:49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试图测量Sagnac效应的实验”不是我的理解,是我根据你的理解作的推断,因为你说“把一个圆环光纤用手捏扁成上下两条直线回路,让直线回路往返运动,Sagnac效应同样存在”,这正好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想测的动西;还有,你说“正确的应该是:萨格纳克效应中条纹移动数与回落运动线速度和回路长度成正比”,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实验前的理论计算上也认为条纹移动数与设备在以太中运动的线速度和光臂长度成正比。
你说说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测Sagnac效应的实验在原理上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2楼]  作者:qstt  发表时间: 2009/11/03 13:10 

好久未上网,今天看到你们争论,也不知道你们争论的什么意思!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测量Sagnac效应的光纤陀螺,如此简单的问题用得着如此大费周章地争论吗?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仪器和测量Sagnac效应的光纤陀螺在都不转动的状态下,不就是同一样的东西吗?只不过时代不同的构成材料不同而已!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光源和观测器也固定在仪器上,不就是同一类东西了!如果再能让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仪器也高速旋转,不就是同一类东西是什么?
我还早就想过,如果让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仪器高速旋转,(直线高速运动最有价值!但是直线高速运动难办到,航空飞船上的速度也不很高),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仪器光路不用光纤而仍然用原来材料,只是将光源和观测器固定在仪器上,这样实验结果会更有意思!
[楼主]  [13楼]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 2009/11/03 13:57 

对【12楼】说:
我根据黄先生的理解作了个推断,他还不承认,你倒好,干脆就把我这个推断当成了事实。
 [14楼]  作者:qstt  发表时间: 2009/11/03 14:22 

我把你的推断当成了事实?而是我以前就认为是同类事实!谁认为不是同类才奇怪!你认为它们像我说的那样做不同类吗?
它们都是用来检测了真空(有些人的以太)是否有相对光路的“飘移”速度!仅此而已!你认为不是吗?
 [15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9/11/03 21:05 

对【13楼】说:
    原来你是想采用诱导教学法?你不要与他们讲物理,那样你会太累也没有谁听你讲解,你要从小学的加减乘除教起,再告诉他们如何做迈-莫实验中的加减法公式推导,和Sagnac效应中的乘除法计算。在本论坛上,有很多人你都得教他们的算术,而不是与他们讨论物理问题,切记切记!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邪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可生命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重构宇宙再平展时空。
 [16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09/11/04 15:11 

聪明人无须我多说,一点就明白。
不聪明人,哪怕我说几天几夜,也明白不了,还说是我不懂。
[楼主]  [17楼]  作者:狐说扒道  发表时间: 2009/11/05 22:26 

为了了解黄先生是怎么理解Sagnac效应,我特意到网上查了黄先生的有关文章,其中有黄先生发在百度贴吧>物理吧的“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的再说明”,顺便也再看了一下王飞先生的“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证伪相对论”。
先生认为“正确的应该是:萨格纳克效应中条纹移动数与回路运动线速度和回路长度成正比”,下面也不管Sagnac效应什么效应了,我就根据我的理解来作几个假想实验并进行一下时间差分析:
假定我们把一根长为2πr的真空光纤(内部传输光的是真空管道,以保证光的传播速度为C,长度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对折拉直了,再假定我们已经找到相对以太静止的参照系,假定以太不被拖曳,假定并不存在洛伦兹的理论中的收缩和钟变慢等效应,也不存在狭义相对论中的钟慢尺缩效应,仅从经典力学角度,我们可以做一系列实验和分析。
长度2πr的光纤对折,长度为πr,当光纤静止在以太中时,光在这个回路上传输所需时间是2πr/C
倘若该光纤沿光纤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光在回路上传输的时间为πr/(C-V)+πr/(C+V)=2πrC/(C2-V2)。该时间与静止在以太中的时间之差为2πrC/(C2-V2)-2πr/C=2πrV2/(C(C2-V2))

倘若该光纤沿垂直光纤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光的实际传输路径为一“V”字形,也就是呈对称分布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其中斜边长度与运动方向的直角边的长度之比是C:V,斜边长度与垂直运动方向的直角边的比是C:(C2-V2)0.5,垂直运动方向的直角边的长度是πr,所以斜边的长度是πrC/(C2-V2)0.5,光在两条斜边上的传播时间是2πr/(C2-V2)0.5。该时间与静止在以太中的时间之差为2πr/(C2-V2)0.5-2πr/C,这个时间差比上一个还要小一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试图利用这两个时间差不一致来求得V的实验)。

倘若我们把这条光纤做成一个正方形并沿正方形的一条边的方向运动,则时间差应该是上面两个时间差的平均值;倘若做成一个圆形并沿圆直径方向运动,则时间差应该比正方形的时间差略大一点点,但会比一个边长为2r的正方形的时间略小,具体计算及表达式不列了,反正我们可以肯定时间差小于2πrV2/(C(C2-V2))

倘若我们把这根光纤做成一个直径为r的圆,并以圆的圆心为轴转动,转动时光纤的线速度为V,那么,当光的传播方向与转动方向一致时,传播时间是2πr/(C-V),当光的传播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反时,传播时间是2πr/(C+V)。与静止在以太中的时间相比,前者慢了2πr/(C-V)-2πr/C=2πrV/(C2-CV),这个时间差与对折的时间差相比2πrV/(C2-CV)/(2πrV2/(C(C2-V2)))=(C+V)/V,由此可见,当V远小于C时,该光纤做成圆并以圆心为轴旋转时,其与静止状态的时间差远大于对折后以相同线速度运动的时间与静止状态的时间差。如果光纤的旋转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相反,则光的传播时间为2πr/(C+V),这个时间小于静止状态的时间,如果计算同样会发现与静止状态的时间差远大于对折的条形的时间差。

 

由于我们并不知道相对以太静止的参照系在哪里,所以上述假想实验是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际操作只能是跟可以实际操作的进行对比。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希望通过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的光往返时间对比来找到设备在以太中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我们也知道,如果拿两个相同的对折长条放在相同的方向上进行对比的话,因为两个对折回路的时间相等,所以对比结果是1:1,同样,如果换成三角形、正方形或圆,只要形状大小和放置方向一致且运动速度一致,如果都是不转动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则光在环路的不同传播方向时间应该是相等的(即使有时间差,时间差也会非常微小);如果是两个相同的环路在同步旋转,其中一个环路的光与旋转方向一致,另一个环路的光与旋转方向相反,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其中一个的时间要比静止状态长,另一个的时间要比静止状态短,而且每一个的时差都比运动的长条的大,那么这两个旋转的环的对比就有明显的时间差。

再来看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中,由卫星、东京、北京、西安组成的环路,倘若不旋转,只是平动,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即使地球公转不拖曳以太,不管是正向的传递时间与反向的传递时间都比静止在以太中略长一点点,但正向与反向两者的时间差应该是为0或至少非常接近0,只有环路在旋转时,两个方向的时间都与静止在以太中有一个时差,而且一个是比静止更长,另一个比静止更短,两者比较才会有明显的时间差。因为在该实验中地球的自转近似环路的旋转,地球的公转近似环路的平动,所以该实验中就能测得地球自转的时间差而测不到公转的时间差

再来看王飞先生的“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证伪相对论”。王飞先生认为如果东京和西安的位置处于与地球公转轨道平行的位置时,如果地球公转不拖曳以太,则双向光的传播与静止在以太中相比,一个长1834nS,另一个短1834nS,两者相比有3668nS的时间差。对这个3668nS,我是认可的,但测不测得到,跟测量位置有关。假定我们在太阳中心位置放置一个仪器来测量,当东京在前西安在后时,从太阳中心往东京和西安同时发出一个信号,两个信号同时到达东京和西安,东京和西安同时向对方发出光,这样,东京发出的光比静止状态早1834nS到达西安,西安发出的光比静止状态迟1834nS到达东京,西安和东京收到对方的信号时向太阳位置的测量仪器发出信号,西安的发出的信号肯定比东京发出的信号早3668nS到达太阳中心位置。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并不是在太阳中心位置放置了仪器,而是再北京上空放置了一颗卫星,而且事先通过计算消除了地球自转的时间差,我们再来看结果。倘若卫星正好位于东京和西安的正中间,还是假设东京在前西安在后,从卫星上向东京和西安同时发出一个信号,并事先通过计算消除地球自转的影响,因为卫星在跟随地球公转一起运动,所以与静止在以太中相比,信号到达西安比静止状态早917nS,到达东京比静止状态迟917nS,也就是西安比东京早1834nS收到信号,于是西安比东京早1834nS向对方发信号,然后西安发出的光比静止状态多1834nS到达东京,而东京发出的光比静止状态少1834nS到达西安,西安还是比东京早1834nS收到对方的光并向卫星发出信号,结果西安与东京发出的信号还是同时到达卫星。这一来,如果不考虑信号在卫星与东京和西安之间的时间往返差,得到的结果就是两个环路(在扣除地球自转影响后)时间相等,倘若事先考虑到有这3668nS的时间差,则可以测得光在东京和西安之间传递同样有3668nS的时间差。也就是说,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没有测得地球公转引起的时间差,既不能证明地球公转不拖曳以太,也不能证明地球公转可以拖曳以太。

 [18楼]  作者:qstt  发表时间: 2009/11/06 11:17 

17楼狐说扒道先生说了不少话,让人觉得缺乏条理,看起来很费劲!
C-V或C+V的前提是什么?说了吗?那意思好像是说即使真空光纤运动,真空光纤内的真空(或以太论者的以太)而不随或甚至连部分都不随真空光纤运动,---诸如此类,让别人如何判断你说的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意思吗?
 [19楼]  作者:dongdong1225  发表时间: 2014/02/18 10:40 

前几天看到一篇“原来是乌龟和兔子在赛跑”的帖子咋没啦?
找了好久......

※※※※※※
创新
 [20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4/02/18 20:23 

不管谁,只有先看了拙贴《(公告)革命性的发现了带菲涅耳拖曳系数菲索实验公式的错误》,才能搞懂Sagnac效应。
 [21楼]  作者:dongdong1225  发表时间: 2014/02/19 15:06 

黄新卫先生:
谢谢您对我们实验的评价。我们的实验显然证明当接收器或观测者直线运动时,真空(空气)中光速不是常数。但由于在光速不变原理问题争论上的我所说的一些不正常的状况,当相对性原理被证伪,从而狹义相对论被证伪后,我们的实验就会得到应有的评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努力做检验相对性原理的实验的原因之一。
关于运动体系中的Michelson-Morley 实验,我想多说几句。我在第一个 email 中说过,我们1980年 1月在 Physics Letters上的文章(已寄上)说了这个问题,不仅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检验以地球为参考系來做的, 而且狹义相对论的所有实验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來做的,因此相对性原理实际上並没有真正被实验证实过。我们的文章的题目是:“狹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已被实验充分证明了吗?”。我们指出狹义相对论的所有实验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來做的,因此建议做的在空间实验室中的Michelson-Morley 实验将是第一次在一个相对于地球运动的参考系中检验相对性原理,同时也是第一次对光速不变原理当接收器相对地球运动时的检验。
这文章实际上是批评张元仲先生的。他在他 1979 年出版的書上称狹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已被实验充分证明,因为Michelson-Morley 实验一年四季都做过。地球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公转方向和速度,因此这样就能代表不同的惯性系。显然他的提法是错的,这是一个基本概念错误。我们在文章中指出什么叫不同的惯性系。他在几年前出他的書的英文版时似不再如此提了。
我们在空间飞行器重做Michelson-Morley 实验的建议在八十年代初得到一些国外科学家如科学哲学家 Karl Popper、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Abdus Salam、美国总统科学顾问 G. A. Keyworth II 的肯定。国内,钱学森和何祚庥教授为此有書信来往並把建议轉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 。1980年空间科学技术中心召开由北大曹昌琪教授主持的專家评审会对這一建议予以肯定,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並因此和來访的欧洲空间局代表团洽谈把这一项目作为中国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的一个項目。后來欧洲空间局接受这一项目,但对中国要的实验费用很高而实验未果。到目前为止這一重要实验仍未有人做过。現在这一重要实验完全可以由中国的航天器來完成。如我上次所说,我们希望这实验现在能用光纤 Michelson 干涉仪来做(若光纤 Michelson 干涉仪的精度高,亦许在飞机上就能做)。
如有可能希望把我们1980年 1月在 Physics Letters上的文章在网上刊出。它虽然是英文的,但它很短,相信读者能阅读。
您提的光纤陀螺仪能测量出地球自转速度我们知道,我们手头就有这样精度的光学陀螺。所说的 GPS 中的 Sagnac 效应,我有几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提及,特别是 2002 年 6 月我和当时的美国导航学会 主席(导航学会一年換一次主席),也是一位批评相对论的学者 Ronald Hatch 合写的一篇文章 (寄上)批评了 在 GPS 方面一位专家 Neil Ashby 在 影响较大的物理科普杂志 Physics Today上2002 年 5 月的文章Relativity and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Neil Ashby 的错误就在於我上次说的第一种情况:在介释GPS Sagnac 效应中的时间差时,他说按照光速不变原理在静止的参考系中光速是 c,而当接收器运动时,光束要多走一些或少走一些,因此到达接收器要晚一点或早一点。这明明是说光速隨接收器运动而变,却就因为说了在静止的参考系中光速是 c,他就说这是用了光速不变原理。
您和朱永强老师认识,我和他也很熟悉。关于您和朱永强老师提的为什么地球自转约 350 m/s 的速度出现在 GPS 的 Sagnac 效应中,但不在我们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区分地球自转速度 ?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约 350 m/s 的速度。地球自转速度 ? 会出現在任何有迥路光路的实验中,这包括我们的实验以及 一般的 Sagnac 实验,光学陀螺等,当然测量精度要高才能测到它。而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在有迥路光路的实验中不会出現,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对迥路各部分的影响会互相抵消。这从我们的推广的 Sagnac效应的结果可以看到,如果迥路各部分都叠加一个大家一样的平动速度 V时不会有净效应:
(公式不能显示,此段略) 即叠加一个整体速度 V 的效应为零。的確,否则我们的实验就能证伪相对性原理了。(再补充一点,Sagnac 效应和我们的推广的 Sagnac效应的结果?t = (2/c2)v?L 正好和介质折射率无关。如果有关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只要用两个不同介质的光纤组成一个迥路就能证伪相对性原理了。)而GPS 的 Sagnac 效应中,光路不是迥路,因此能看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的影响。我们有时把它叫做one way Sagnac 效应。事实上,最初的 Sagnac 实验既是转动的,又是双向的;GPS 的 Sagnac 效应是单向的,但是仍是转动的;我们的实验是直线运动的,可惜有迥路。因此我们要做既是直线运动的,又没有迥路,这样就能证伪相对性原理了。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的是一些没有迥路的精度又很高的实验,如近些年来做的新型的 Michelson-Morley 实验为什么也没有测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约 350 m/s 的速度。我想的可能性有:(1) 实验实际的精度不象所说的那么高,那当然测不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2) c + v, c-v 的模型在二级上有偏差。如根据張橾老师的模型,一级实验如 Sagnac 实验和我们的实验有结果,二级实验如 Michelson-Morley 实验没有结果。(3) 我认为当相对性原理被证伪,以太被肯定时,我们会发現以太一定比我们现在想象的复杂的多。但是不管地转自转效应如何,我的看法是只要相对于地球动起来,就会出新结果。
我想就写这些作为我看了你的 email 后的一些想法。你的大作看了,容后再写。因怕 email 时会把字符改掉,故把 Word 文件也附上。

致礼
王汝涌


※※※※※※
创新
 [22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2/19 15:38 

,,消失的文章,又被你找回来了。dongdong 先生,对该课题感兴趣,完全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3楼]  作者:dongdong1225  发表时间: 2014/02/19 15:56 

我就是步你后尘呀......

※※※※※※
创新
 [24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2/19 18:39 

     我要是走错了路,你也跟着我走错路,是不是这样?
 [25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14/02/20 12:55 

我不谈物理差不多三年了。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050011157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