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汇报报道上海会议,题目是给非共识研究一席之地。 |
今天文汇报报道上海会议,题目是给非共识研究一席之地。 |
我认为对共识的定义有问题。相对论违反绝大多数人的常识倒是共识,绝大多数人的常识反倒成了非共识。主流科学家颠倒黑白到如此地步,不得不使我惊讶。我不知道相对论什么时候成了第一流科学家的共识。我只知道狄拉克在1979年还在说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不对。我只知道相对论没有得到诺贝尔奖金。 |
http://ewenhui.news365.com.cn/wh20090622/
与现有科学定论相左的学术观点发表困难,有关人士呼吁—— 给“非共识”研究一席之地 “非共识科技”创新研讨会日前在沪召开,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科技工作者相聚上海田林老科学家沙龙,就创新时代如何发扬学术民主、怎样看待“非共识”科研及非共识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等话题研讨交流。促使与会者走到一起的正是“非共识科技”的理念。 所谓“非共识科技”,是指尚未被主流科技界认可的科技思想、方法等。此次上海“非共识科技”研讨会上交流的内容,比较多的仍然是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某些结论提出质疑,不少发言者都拿出实验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其中引人关注的有多年从事半导体微波器件研究的熊承堃和刘良俊研究员创立的太极子物理学理论,重庆新大集团高科技研究所所长冯劲松历经20年研究给出的新的电子轨道理论,上海东方电磁研究所季灏等人对“带电体运动产生磁场的跟踪观察”等。 在这次民间性质的研讨会上,记者发现,“非共识”科研者的队伍似有增加的趋势。与会的中科院力学所范良藻研究员指出,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一个平民化的科技时代已悄然出现。不少“草根”研究者终于意识到,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惊世骇俗的学术论文,此路很难走通,而通过互相支持,互相借鉴,逐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可能是较为现实的途径。另据范良藻观察,近年来,科学共同体内不少有识之士对当代科技的困惑也在不断反省,有人已经尝试走向民间。 此外,“非共识”科研在自主创新中的积极意义也开始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启动的“非共识”项目的审批改革试验外,上海市也早在2002年初的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指南中启动了“非共识项目补充评审程序”。 |
你认为共识的定义有问题,别人却认为没有问题。 其实“共识”,这只是相对某知识圈、某意识圈、甚至某社会阶层而言的。 如:相对论理论就曾经是官方科技理论的共识(普通老百姓则几乎无此共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钟慢尺缩”“弯曲时空”等等)! 今天,官方已经开始对相对论有所怀疑,但客观上,主流科技理论还没有经过较大的阵痛,所以,在某程度上,相对论理论仍然还是官方科技理论的共识,至少今天,“相对论理论的正确性”仍然是某些迂腐专家教授博士等人的共识,甚至还是某些所谓“德高望重”的高知阶层人物的共识。 这次上海会议的“非共识”称谓实际上是正确的,这种会实际上是一种“杂烩会”,反相维相观点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