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学生先生的《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思考》之"宇宙学思考" 一、Big Bang Cosmology 浅 析 "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当观测者或观测器面对星空时,他(或它)就位于R = ∫0T C(t)dt 的球心位置,C(t)是星际空间的光速,T就是他(或它)观测星空的时刻,以C(t)⊿t为半径的球面处的景象是在T时刻前⊿t时发出的光带来的景象映射,T C(t)为半径的球面处的景象是在观测前T时刻(也就是0时刻)发出的光带来的景象映射,这些景象是在T时刻同时映射到他(或它)的观测点的。可见在他(或它)的面前展现的是一幅时间间隔为0到T的宇宙景象的历史画面。离他(或它)越近的是时间越接近其观测时刻的景象,离他(或它)越远的是时间越遥远时的景象。近期的景象信号越强又最接近,故细节观测得越清楚;遥远的信号传输的时间和距离越久远,信号就最弱,越难分辨其面目。所以,任何观测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面对星空时,他都感觉自己是处于宇宙的中心,离它观测的时刻越久远,它看到的宇宙的范围就越宽广;离它观测的时刻越近,它看到的宇宙的范围就越窄小,他永远也看不到宇宙在他观测时刻的实时全景!从而,不同的观测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看到的宇宙景象,只有时间越久远的,才看得越一致;时间越近的,各人看到的差别就越大。就全景而言,各人的观察是不全相同的。一个人在平地上平视的视野不超过3公里,站在200米的高塔或山顶上,视野不超过30公里,这样的范围内他接受到的光信息时间差不足0.1毫秒,而通常人视觉的时间分辨率仅为10毫秒(如果一个人对距离一米处的图象能分辨1毫米的细节,那他对一公里外的物体,三米大小内的景象就无法辨明了,只有靠望远镜来提高空间分辨率)。从而,人们都以为在他视野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瞬间发生的,都是他在观测的时刻发生的,是与他同时存在的事物。而以此经验去观测星空,他也以为离他多远的星体只是距离问题,没意识到时间上的差异。这也说明观测实际上已包含着光的性质(光速),如果光速是无穷大的,就没此问题;如果光速与声速一样,也只每秒数百米,那么信息传输的延迟现象就会非常明显了。我们也就不会先见闪电后闻雷声,或先见超音速飞机后听到飞机的轰鸣了。 "如果我们回溯今日可见的宇宙膨胀历史,当宇宙的年龄为10-35秒的时候,宇宙将被压缩到一个半径3毫米的区域中。但是从宇宙膨胀开始到那时,光能行进的距离只有3×10-25厘米。这是任何信号能传播的距离。根据暴胀理论的推算,宇宙的平均密度应为2×10-29克/厘米3。但人们观测到的宇宙中发光物质密度至多为这一密度的0.1。就是说,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质我们至今几乎一无所知。科学家把它们称作暗物质。" 矛盾出于以为宇宙自古以来的星际空间相光速一直是30万公里/秒之上!实际上大爆炸初宇宙的膨胀速度是真空光速,以此观点,不必人为地引入暴胀假设,自然地得到大爆炸初是暴胀的。后来光球宇宙内产生正、反粒子,当时宇宙还小,物质密度就很大,场强也极大,其内的光速就很小。但弱作用去耦及中微子去耦,CPT对称使宇宙分裂为正、反宇宙,并使大爆炸中心处的物质被压缩为中心黑洞,正、反宇宙间强烈的反引力斥力,使正、反宇宙高速分离并迅速转动,这样一来,星际空间相光速又开始加速;这过程中心黑洞也在不断膨胀,使正、反宇宙间的距离不断加大,反引力作用逐步减弱,星际空间相光速的加速度也越来越小,直到正、反宇宙间的距离远到反引力作用不能达到为止。此时宇宙的膨胀结束,在中心黑洞的吞噬下不断缩小,直到被中心黑洞完全吞噬。按此观点并不存在宇宙物质丢失的问题,也不必引入暗物质假设。 "当物质半径R→0时,曲率K→∞,能量V+U→-∞,其中动能V→0,势能U→-∞。R→0时的物质状态就是没有质点(没有大小)的奇点。"--其实物质和宇宙都不可能收缩到0点。宇宙收缩(实际是蒸发)到临界尺度RC≈1.6×10-13m时,就再次发生宇宙大爆炸。绝对零空间的最小尺度r3为0.4259LPL , LPL是普朗克长度。 我的建立于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上的大爆炸宇宙学与迦莫夫--固斯、霍金--图罗克、萨莫林等人的不同。其一,我把黑洞与白洞结合了起来,认为具有极高物质密度和强大的膨胀力的白洞既不能独立存在,也没有自行形成的机理,它是黑洞将物质压缩到它的中心区域而形成的,并由黑洞的强大收缩力约束于其中心区域的,也就是说,白洞是由黑洞孕育而成,且是黑洞内部的一种物质形态,是黑洞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黑洞是在与其周围物质相互作用中演化的,演化阶段的不同,黑洞的特性也不同,黑洞有多种类型。其三,把黑洞视为耗散结构系统,其内部具有膨胀压的白洞具有正熵,黑洞的其它部分具有收缩压,因而具有负熵。黑洞可以从周围吞噬物质时,其质量和尺度增大,其内的白洞虽也在增大,密度也增大,其正熵增大,但比黑洞的负熵增大得少。所以,黑洞保持稳定。当黑洞不再能从周围吞噬物质时,此时它的视界光速达到真空光速,它与周围的物质时空不再发生相互作用,它成为裸黑洞,将不断地蒸发(物质只出不进),即其内的物质不断转化为黑洞外的无形物质,其质量和尺度不断减小,而密度反增大,但内部的白洞不变(正熵不变),故黑洞的负熵减小,是个熵增大的不可逆过程,直到体系的熵为零(尺度达临界尺度RC),黑洞内部的白洞爆炸,黑洞被粉碎,宇宙大爆炸再次发生。其四,在对黑洞进行数学分析时,我将黑洞视为连续介质系统。用连续函数的微积分方法处理。这虽然是近似方法,但却得到黑洞的温度公式和熵公式,表明了霍金的黑洞温度公式仅是黑洞的视界表面的温度公式,而霍金的黑洞熵公式是不合理的。还得到了黑洞内部的分层结构,证实黑洞内部仍然是个因果律起作用的区域,而这原来仅是一些物理学家的猜测。 二、大爆炸理论的困难 "德国天文学家奥尔勃斯在182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天文学命题。他假设:宇宙无限;宇宙中充满物质,星数无限;恒星的密度不变,平均光度也不变;星光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则会导致:黑夜和白天一样亮。这就是著名的勃斯佯谬问题。"--勃斯佯谬不在于恒星分布是否均匀,也不在于星空中有无吸收光的物质,而是定域积分的必然结果。星空背景是黑的,是宇宙还在膨胀的必然结果,即宇宙时空是不定域的,边界在向外不断扩展。一旦,宇宙不再膨胀,甚至收缩,它就是定域的,宇宙时空内光就会形成驻波,那时星空背景不仅会是亮的,还会是闪烁的。 "1894年德国的另一位天文学家西利格尔指出:如果星球无限多而且均匀分布,那么宇宙中任一有限区域的物质(质量有限)将被区域外的物质(质量总和为无限大)所吸引,有限区域内的物质无法依靠自身的引力收缩成星体;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引力佯谬"。笔者认为在宇宙中除了考虑万有引力外,还应当考虑它的反作用力,应当重新进行分析。"--即使在有限宇宙中,对任一星体或星系而言,"引力佯谬"还是存在的。笔者的观点对了一半,就是不仅要考虑引力的作用,还应考虑引力以外的作用,例如光压作用,虽然这并非是反作用。 "大爆炸理论认为能量、物质(质量)、空间、时间已经被一个无限小的点爆炸创造,并且是在四大皆空发生的。" 这是对大爆炸理论的曲解!在大爆炸发生的那个近乎一点的空间(例如,我算出RC≈1.6×10-13m)内物质高度密集,不过是无形物质,不是有形物质而已。在我的理论计算中始终保持着宇宙总体质量与能量的守恒。 "如果宇宙存在一个开端,那么这个开端便是时间坐标轴的原点,如何确定这个坐标原点呢?那我们不得不采用绝对时间概念,但是,如果采用绝对时空观念,那样由相对论等高等物理理论推导而来的大爆炸理论岂不成了废纸一张?"-- 我的理论研究已经解决了此问题:大爆炸起爆点就是绝对静止坐标系的原点,它现在是在宇宙中心黑洞的中心,不在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内,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多宇宙体系中的一部分,它相对中心黑洞有平动和转动。所以,它内部没有建立绝对静止坐标系的参照物,只能建立相对运动坐标系。由于当今我们的宇宙体系处于缓慢的加速膨胀期,星际空间相光速近乎不变,从而相对论可适用。 "如果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宇宙的边缘部分的星体密度应该比靠中心的部分更为稀疏,这好比烟花爆炸一样,可为什么我们测量到的宇宙在大尺度下是如此均匀?"--前面我已经指出了,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时间跨度是0到T(200亿年)的宇宙的历史画面,其中越远的宇宙的面貌越全,越近的宇宙的面貌越缺,它根本不是当今宇宙实际面貌的全貌!例如,当今距我们一光年的天体,它在当今发出的光要一年以后才能传到我们这儿。我们如今看到的距离我们一光年的天体,都是在一年前发出的光,它们都是一年前距离我们一光年的天体传给我们的光学映象! "由广义相对论,我们可以得知,每个星体由于其速度及引力场的不同,会导致时间的快慢程度不同,也许有个星球上的智慧生物认为宇宙的存在只有15亿年,也许另一个星球上的生物认为宇宙已有1500亿年了。因此,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宇宙的年龄。"--的确,每个星体由于其速度及引力场的不同,会导致时间的快慢程度不同。适合智慧生物的行星,其质量最大相差四个数量级(见《近代物理学》P536,王正行编著),就是按牛顿观,这样大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加速度的差异大约不到22倍,其摆钟走时差别约4.5倍,原子钟由于振荡频率减小计时也变慢。同样材质制作的量尺,在大质量行星上因原子、分子的间隙减小会变得短些,就象人平卧时身长会比站立时长些一样。在论及"引力质量与电磁质量的关系"(读李文之五)中,我已指出,高能态比较同物质的低能态,质量要大些,这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了物理、化学的人都是容易认可的,而普通人平时是不注意,也无经验的。有人称了人在死前和死后的重量,发现死后少了几克。相信灵魂客观存在的人,说灵魂是客观存在,其质量约有几克。但这仅是高能态比较同物质的低能态,质量要大些的一个实例而已。科学家现在利用动态核磁共振,已能部分地解读大脑思维内容与脑的动态电磁图象的对应关系,今后有可能完全解读大脑思维。所以,灵魂是不存在的,思维、意识和情感仅是大脑神经的电磁活动而已(化学也是电磁活动)。活人才有大脑神经的电磁活动,死了,这种活动就结束了。高速运动的物体其能量也大,其质量也大,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高速运动导致时钟走慢及量尺缩短,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些反相人士攻击和非议相对论的高速运动和引力会引起尺缩钟慢,实在是无知妄为,再吹嘘自己是物理大师和哲学大师,在捍卫"唯物主义"和"科学真谛",真是既可笑又无耻了!虽然,不同行星上的智慧生物测得的宇宙的年龄和尺度会不相同,但他们在比较彼此的星球的运动和引力后,计及了运动和引力引起的尺缩钟慢后,他们会发现宇宙的年龄和尺度的确是客观实在的,可以得到统一的认识。所以,对宇宙的年龄和尺度的研究是具有科学意义的,是必要的。 "事实上,在广义相对论中,这些物理量的测量和定义依赖于狭义相对论,特别是依赖于狭义相对论闵氏空时中的平移。然而在广义相对论的局部闵氏空时中却并不存在这种平移。"--着眼于时空弯曲就会进入这种困境!现在测量引力波也是从时空弯曲着手,从而至今没有进展。从引力场强改变光速的角度着眼,就可走出困境。 "l1835IR1916星系相对的另一侧也应该有距离在130多亿光年甚至更远的星系。也就是说,在大爆炸发生后10-20亿年左右,宇宙中竟然产生了相距超过260亿光年的星系!"--这是错误的分析!这只能说是经过180亿年,这些大爆炸后二十来亿年产生的一些星系已经分离到260亿光年的范围(形成之初,这二个星系并不是紧挨在一起的!)而已。 "当我们将真空能与引力耦合在一起时,场方程中宇宙学常数项便产生了。......,宇宙学常数是量子涨落的结果,等效于真空能量密度。"--这里有三个错误:1,能量能脱离物质存在吗?!何种能量不具有物质性?!2,具有物质及其能量的地方还能是真空吗?!3,引力场与能量而不是与物质耦合是何概念?!算何种相互作用?!真空成了上帝的百宝口袋,某些无奈的物理学家就从那儿找些宝贝来解困!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说,星系、星系团等超大尺度结构应该是早期等离子体的不均匀性增长演化而成,而这种早期等离子体的不均匀性,应该在微波背景辐射的小角度(1″~1°)各向异性上有所反映,而宇宙整体的不均匀性应表现在微波背景大角度上的各向异性。多年来,不少观测宇宙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在致力于探测这种各向异性,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结果。"--现在根据测得的各向异性数据,已经确定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是个椭球体。 "同一类星体有不相同的红移谱线,这明显与速度红移理论相矛盾,因为同一个类星体不可能以几种不同速度远离我们而去。另外,有些类星体的红移量相当大,用哈勃红移理论解释,这些类星体应处在极遥远的地方,且有几乎趋近光速的退行速度。这说明星系红移是不能完全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必然还有另外因素影响波长的红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可令人信服的物理机制对星系红移现象作出圆满说明,星系红移现象已向整个物理学提出严峻的挑战。"--我的理论指出,类星体有三类,第三类类星体是一个正在形成新星系甚至星系团的星云,其中会有原黑洞被粉碎后的碎块形成的小黑洞,它们会环绕新的中心黑洞旋转;星云中还会有许多的微黑洞,它们有强烈的辐射(驻波辐射和霍金辐射,是个强烈的γ辐射源),一些微黑洞会成为形成新恒星的星子,它使恒星中心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核反应温度,这些恒星也会发光。所以,第三类类星体不是一个单独的星体,而是一个具有新的中心黑洞的新星系甚至星系团的星云。其中有些星体(可能是小黑洞或新恒星)向我们奔来(光谱兰移),有些星体(也可能是小黑洞或新恒星)背离我们而去(光谱红移)。还有些星体背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各不相同,于是光谱红移不一。星体的光谱红移既包含相对运动的多普勒红移,又包含引力红移。引力红移可由广义相对论计算,但需得知星体的质量,否则无法估算。而许多星体的质量难以确定,所以,引力红移难以确定。于是,将光谱红移全算作多普勒红移,往往将星体离地球的距离算得偏大(少数大质量,因而引力红移特别大,但向我们奔来的星体扣除多普勒兰移后仍显红移,结果算得的离地球的距离又偏近)。而类星体的质量特大,全按多普勒红移算,许多的离地球的距离是不正确的。对此,我有一个计算类星体离地球的距离的公式,对报道的红移量最大(Z=5)的类星体,旧理论算出它离地球189亿光年,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能见到?!显然不合理么!按我的计算方法,它离地球119.9亿光年,在我们的宇宙尺度范围内,这就合理了么。红移量最小(Z=0.035)的类星体(MARK509),旧理论算出它离地球6.73亿光年。类星体是古老的星系或星系团成为黑洞后的发光体,它能离地球那么近吗?!也不合理么!按我的计算方法,它离地球58.5亿光年,而且是在向我们奔来! "地球是非常普通的一颗行星,它可能正好处在而且一直处在宇宙爆炸的中心吗?显然不会。那么,与地球反向运动的恒星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较大,在地球上观测这些恒星的谱线红移会非常明显,与地球同向运动的恒星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较小,在地球上观测这些恒星的谱线红移会很弱;也就是说, 在地球上观测宇宙中各恒星的谱线红移会有明显的方向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谱线红移没有方向性,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等价的,它与恒星到地球的距离是成正比的。"--地球观察者误以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心的问题,我在第一点中已经阐明了。因此,上述分析的错误不必再解释了。但宇宙中星体对地球谱线红移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并非都与距离成正比。上一条就有了例举。 "如果宇宙本来就是无限的,则爆炸发生在空间的每一点。如果宇宙是有限的,则Big Bang Cosmology的宇宙范围比现在小得多。"--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大爆炸只能发生在物质高度集中了的某一点,不可能在任意一点。依我的理论算得的大爆炸宇宙体系就很大,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只是这个宇宙体系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但它的尺度现在就已达到138.59亿光年以上。对于这个宇宙体系来说,宇宙是有限的;但这样的大爆炸宇宙体系可能有多个,也是很合理的,但是彼此相距一定很大,应该比宇宙体系的尺度大得多(恒星间的距离就远比恒星大得多,星系间的距离就比星系的尺度大得多,星系团间的距离就远比星系团的尺度大得多)。这些宇宙体系是否有无限多个,无从得知。因而,宇宙是无限的只能算是人们的一个哲学理念,既无法否定,也是无法实证的。但是,至少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却是可实证的。 "兰茨伯格提出,如果把宇宙的膨胀作为时间箭头,则宇宙的收缩就会使观察者有时间倒流的感觉,但如果宇宙、观察者本人和用来量度的尺都同时发生收缩,由于缺乏一个参照系,观察者就无法知道宇宙是否在收缩。" 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宇宙一旦停止膨胀,甚至收缩,宇宙内的光就会形成驻波,此时星空背景不再是黑的,而是亮的,且发生闪烁。星体光谱将普遍兰移,星系的碰撞和吞并将变得愈来愈多见;甚至星体的碰撞,黑洞的吞噬将不罕见;甚至有智慧生物的行星将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地震、火山爆发和电闪雷鸣!观察者怎会不知宇宙在收缩?! "距银河系中心仅32光年的射手座星云的光谱,结果发现氘的丰度比按照Big Bang Cosmology理论标准模型计算出的结果高出约10万倍。"--如果那儿有强烈的中子辐射,使氢转化为氘,那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目前我们观测到近处的星系并没有相互分离的趋势,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近处的星系在以某一个中心为起点向外膨胀。"--我在前面已讲了,我们看不到与我们相近的天体的实时相对运动情况,更看不到宇宙的实时全貌,我们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的历史映射怎能作这样的武断呢?! "背景辐射严格地各向同性的情况只存在于一个惯性系中,"--事实是宇宙背景辐射是各向异性的! "当宇宙年龄小于10-36秒时,宇宙间不仅没有星球,没有化学元素,甚至连任何基本粒子也没有,有的只是时间、空间和物理的真空。"--胡说八道!那时宇宙是(无形的)物质高密度高场强的状态,是四种相互作用还没分离的色胶子凝聚的极高温光球宇宙!只是还没有夸克和轻子,更无其它基本粒子,但有色胶子! 光球宇宙内的能量密度为 w = w0 ln(R / r),R= C∞( t - t0 / 2 ) ,w0 ≈1.79*10 52 t-3(J/ m3)=1.117*1062 t-3 ( GeV/m3 ) = 1.117*1056 t-3 ( GeV/ cm3 ) 。 C = C∞ r / R = r t-1 =C∞ e- w/ w0 。t0 = 5.39*10-44 s ,C∞是真空光速。 光压 P(r,t)= w/3=5.968*1051 t-3 ln (C∞t / r) (Pa);辐射场温度 T(r ,t)=(w/ε0) =1.456*1017 [t-3 ln(C∞t/r)] (K ), 光子(色胶子)能量 e (r,t) =л4k BT (r,t)/36.06=5.43*10-6 [t-3 ln(C∞t/r)] (J),其频率v (r,t)= e (r,t)/h=8.195*1027 [t-3 ln(C∞t/r)] (s-1 ) ,其波长 入 (r ,t)=C∞ /v (r,t)=9.762*10-20 [t-3 ln(C∞t /r)] (m) ,r 是距爆心的距离,t 是大爆炸后所历时间。 "它们的意义是:我们无法造出一种"尺"和"钟",用来测定小于lp的长度和小于tp的时间。一个量在原则上不能测量,就不会有物理意义。"--谬论!技术上无法造的事物多着呢,地球、恒星能造了吗?!可是客观存在啊!从理论上讲今后技术上可造微黑洞(现在还远不可能),但永远无法人造可吞噬四周物质的非裸黑洞,但星际有着众多的黑洞啊!即使科学家可以破解一种病毒的DNA,可目前还没能用化学方法去合成DNA,从而人工制造病毒,可病毒和更高级的生物是大量地客观存在啊!量子色动力学指出存在多种基本粒子,当时人们还没发现,可后来高能物理实验中逐步发现了它们!不要说恒星内部的温度,就是地球内部的实际温度,我们不仅实际上无法直接测量,恐怕原则上也无法直接测量,那它就不具有物理意义了?!宇宙无限也是原则上无法测量,也无法实证的,那它也不具有物理意义了?! 三、宇宙无限论的再生 94. 宇宙会一直膨胀下去吗? 95.宇宙大爆炸的量子起源是什么?96.大爆炸之前可能存在什么? 97.我们的宇宙是否有兄弟姐妹? 建立于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上的大爆炸宇宙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1,宇宙不会一直膨胀下去,这种膨胀是正、反物质宇宙间的反引力造成的。当将正、反物质宇宙隔开的宇宙中心黑洞膨胀到使正、反物质宇宙相距太远,无法再传递反引力时,膨胀就终止了,正、反物质宇宙被宇宙中心黑洞所吞噬,宇宙中心黑洞通过蒸发而日益收缩,最后其内的白洞爆炸。新的宇宙体系又在大爆炸的烈火中凤凰涅盘地重生了!黑洞不仅是旧宇宙的毁灭者,也是新宇宙的孕育者。2,宇宙大爆炸的量子起源是宇宙中心黑洞通过蒸发,其负熵日益减小(熵增大),当其总熵为零,也即其内的白洞正熵等于黑洞剩余的负熵时,黑洞的收缩压力难抵其内白洞的膨胀力,从而宇宙大爆炸就发生了! 3,大爆炸之前是宇宙中心黑洞通过蒸发而日益收缩,而其内的白洞却保持不变。4,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仅是宇宙大爆炸而形成的宇宙体系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这个宇宙体系有众多的类似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以及它们的反物质宇宙,这些宇宙环绕宇宙中心黑洞而运动,且不断被其吞噬,故宇宙中心黑洞比周围的宇宙膨胀得更快。最终会全部被宇宙中心黑洞所吞噬。而类似的由大爆炸形成的宇宙体系也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有很多。 "理论模型必须给出可供观测的预言。"--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的大爆炸宇宙学在2001年得到宇宙仍在加速膨胀的结论,2002年上半年得出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的尺度现不大于150亿光年,不小于138.59亿光年,2004年终稿时得出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是个旋转椭球体,这些都在2006年10月12日之前一一被证实。它关于类星体的理论也可以为天文学所检验,关于真空光速的理论值和光速公式可由物理学实验来检验,它关于中微子衰变的观点也可由物理实验来检验,它关于二个以超光速分离的星系的解释也可由天文观测来检验。 "宇宙背景辐射只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参考系中各向同性,在这个意义上,那个参考系代表"静止"。"--这个观点和结论已被宇宙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所否定! "在观测中,宇宙是高度均匀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分布都是均匀的。"--严重违反客观事实!从原子、分子的结构到恒星系、恒星集团和星系、星系团、本星系团到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都是微粒物质高度集中又被远比微粒物质所占的空间大得多的场物质空间所联系!就是我们的地球也是不均匀的,越近中心密度越大,所有的大星体都这样。近来天文学发现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中有许多大空洞,最大的尺度达十亿光年以上,其内什么物质也没有,甚至连某些科学家说的"暗物质、暗能量"也没有,也无背景辐射,应是真正的物理真空!均匀分布论完全是胡说八道! "宇宙学常数可以看作宇宙真空能量密度的一种量度。"--量子真空论的又一谬论! "Big Bang Cosmology的起点在何处?"--大爆炸起点在宇宙中心黑洞的中心,不在我们所在所见的宇宙内。 "按照Big Bang Cosmology理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当越来越大,太阳的辐射频率应当越来越小。"--这是大爆炸理论的结论?!我的理论研究中可得不出这样的结论啊!宇宙内既有爆炸也有收缩和吞并,既有大尺度的膨胀,也有小尺度的收缩,也有相当长时间的相对稳定。宇宙内显示着多样性么! "在宇宙的Big Bang Cosmology过程中,温度和密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这是膨胀期内整体的总趋势。但局部地有新星系、新恒星的诞生,那儿会有局部的温度和密度的升高。 "温度的实质是何?"--温度也是物质能量的一种度量。 "能量是物质与space-time的相互作用,"--错!时空和能量都是从属于物质的。时空是物质运动演化的外在表现,能量则是物质运动演化的内涵特性。 "现代天文学测得宇宙的扩张速度正在加快,像有一股普遍的推动力持续将space-time结构向外推,原因在于正负引力质量间相互排斥,"--这就是我所说的正、反物质宇宙间的反引力问题。 "类星体就被解释成一个远离地球、且相对地球高速退行的天体。从而引发了远距离与大能量的矛盾。"--类星体是远离地球的古老星系(或星系团)演化成的黑洞或这种黑洞的爆炸产物。远距离与大能量没矛盾啊! "一种密度和温度无限大的"奇点""--不会有这样的"奇点"!就是在白洞这样物质高度密集,温度奇高的地方,密度和温度仍是有限的,不可能为无限大! "物质与space-time在初始奇点创生,在终极奇点消灭,这两种奇点也许存在一个准确的时间对称。"--在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的大爆炸宇宙学看来,物质既没有创生,也不会消灭,只是存在形式的转化而已,但伴随它的时空时涨时缩,总体演化具有时间周期。不存在奇点,也就没有所谓"所有已知的科学定律在Big Bang Cosmology奇点处失效"的问题。 "整个宇宙的正引力质量为无穷大,空间和时间可能会共同形成一个在尺度上有限而没有任何边界或边缘的面,所以绝对空间弯曲为一个半径为无穷大的封闭的球形空间,"--这种说法是明显的悖论!既然无限,没有任何边界或边缘的面,何来封闭?还说是"球形空间"呐!? "宇宙是完全自足的,而不被任何外在于它的东西所影响,它既不能被创生,也不能被消灭,它就是存在。因此宇宙不存在起源问题,宇宙应当是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缘,造物主无所事事的宇宙,"--这正是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的大爆炸宇宙学的结论啊!总体上是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缘,但对其中的每个宇宙体系及其内部的每个星系甚至每个星体而言,它们的存在、运动和演化都是在有限的时空中进行的,就象我们人类中的每个人一样。这就是总体和各别,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只抓住一点,强调一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对整个宇宙来说,宇宙既没有来,也没有去。关于大爆炸理论,它可以是宇宙存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决不可能是宇宙的起源。如果说是起源也只能说是某个阶段的起源,宇宙是不存在一个绝对开始的那种"起源"的。"--此话说得正确! 四、黑洞的存在性问题 "在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那里所有的物质都被无限压缩,时空被无限弯曲。"--这种说法是想当然!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的计算指出:单靠引力,物质甚至进入不了11LPL以内的时空!在色胶子的凝聚(色电色磁耦合)削弱了强核力的斥力强度后,物质才能进入普朗克尺度LPL以内,但也绝对进不了0奇点!无论多强大的黑洞, 其中心都存在一个空域,物质和相互作用都是无法进入的。这个空域大小既跟黑洞的质量有关,还与黑洞的演化阶段有关,但最小尺度是0.4259LPL 。所以,奇点论是错误的。它是只考虑引力,而未考虑物质高度压缩时,内部发生的抗压应力(强核力斥力)之故。 "按照广义相对论,黑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实体,而是一个区域,一个极度弯曲了的空间。"--错!黑洞是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天体!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和天体物理理论和天文学发现都证明了这一点。 "微型黑洞"--这是黑洞爆炸后在它周围的辐射场内形成的微小的裸黑洞,初始它的尺度为8×10-14 m ,质量约3.83366×1014 kg,表面温度约1.265×1010 K 。可见其温度很高,故其霍金辐射很强,且是γ射线;由于它是尺度很小的裸黑洞,它的驻波辐射频率很高,也是γ射线,因而它是γ射线源。它是存在于第三类类星体的星云内,成为宇宙内强大的γ射线源。也可以在此星云中成为新恒星的星子。但不可能在宇宙间四处游荡,甚至光顾太阳系。由于它们辐射得越来越强烈,所以寿命不会很长的。大多数黑洞的表面温度很低,甚至比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还要低,故其霍金辐射是很弱的。物质落入黑洞时一部分转化为声辐射和光辐射(约50%的物质转化),另一部分进入黑洞,增加其质量、尺度和负熵。此时黑洞本身不发光,黑洞本身是黑的,发光区在黑洞的外围。这种黑洞是克尔黑洞,恒星黑洞都是克尔黑洞。星系中心黑洞(天文学发现这种黑洞很普遍)最初也是克尔黑洞,晚期才转化为史瓦西黑洞,这时星系的89%的物质已落入了黑洞,它的视界光速达到真空光速的一半。此时,它开始收缩,发生驻波辐射,也即本体发光,它将是亮的,它就是第一类类星体。它的周围还是有星际物质的。当它吞噬了全部星系(或星系团)的物质时,它就成为裸黑洞,它的视界光速达到真空光速,它将不再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它将单调地向外辐射(驻波辐射和霍金辐射),而不可能再吸入外界的物质,它就是第二类类星体。它的周围不会有星云。 "演化到晚期的星体只要还有两三个太阳的质量,就会迟早变为黑洞,"--四倍以上才能塌缩成黑洞,否则只能成为中子星。 "黑洞还要不断坍缩到时空奇性。时间停止了,空间成为一个点,一切物理定律,包括因果律都失去意义,"--错!黑洞中心都存在一个空域,不可能坍缩到时空奇点。黑洞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因果关系和物理定律仍成立。 68.黑洞何时可以露真容?--成为史瓦西黑洞后。 "黑洞辐射并不含有任何黑洞内部的信息,在黑洞损失殆尽之后,所有信息都会丢失。"--霍金的观点基本上是对的。克尔黑洞的辐射是外围物质跌落入黑洞所发生的,有声波也有电磁辐射,从中长波到韧止辐射的X射线,但黑洞本身无辐射,当然不会含有任何黑洞内部的信息。史瓦西黑洞本体发光,其辐射波长与黑洞的尺度成正比,还会因黑洞本身的胀缩脉动和转动而发生辐射频率的脉动及辐射的扫描特征,从而揭示了此黑洞本身的部分信息。这种黑洞的初期(第一类类星体),周围还有其星系残留,故仍有克尔黑洞的辐射特点,但当成为裸黑洞时,那种克尔黑洞的辐射特点就没有了,而且不会有反映黑洞本身的胀缩脉动的辐射频率的脉动,辐射频率是单调地越来越高,辐射强度比早期的史瓦西黑洞强了1014倍。所以,它的寿命很短,常误认为是超新星爆发!裸黑洞爆炸后成为第三类类星体,它是个新的宇宙体,它的中心是个新的中心黑洞,周围的星云中有大量的微黑洞,还可能有几个小黑洞绕中心黑洞旋转。它的中心辐射频率越来越低,强度越来越小,但星云中的辐射(γ射线源)倒是越来越强,频率频率越来越高,与克尔黑洞及第一类类星体的辐射明显不同。所以,黑洞的辐射还是带有了黑洞的一些特性。黑洞毁灭后新形成的星系会保留黑洞最强大时的质量,甚至是它的角动量,并非所有的信息全部丢失! "引力就不可能把这颗中子星压缩为黑洞了。"--质量小于四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只能演化为中子星,不可能演化为黑洞;已演化为中子星后也不可能再转化为黑洞。质量大于四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只能演化为黑洞,不可能演化为中子星。这是天体物理学计算的结论。 "静态黑洞不存在。"--黑洞从来不可能是静止的!它的诞生是物质运动和存在形式的急剧转化,它诞生后在与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演化,在终止与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后,不断蒸发直到其内的白洞爆炸而终止其一生。但新的宇宙体系又出现了。以静止的观点怎能得到这些动态结果呐!黑洞的客观存在的天文学报道已经很多,主观否认是没有用的。客观的态度是看看有关说明黑洞存在的资料,是否符合黑洞的特性,是否可用别的机理来解释。 "霍金辐射,亦称黑洞蒸发"--这种辐射不是黑洞普遍都有的,至少对视界温度远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时这种量子辐射是极其微弱的。黑体辐射在黑体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时发射多于吸收,温度一致时发射与吸收平衡,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时吸收多于发射。黑洞蒸发仅在黑洞成为裸黑洞后才发生,在这之前是不可能发生的!而驻波发射在黑洞成为史瓦西黑洞(第一类类星体)之时就开始了。 "根据量子力学的定律,信息是不可能被彻底抹掉的"--对于生命体来说,生命终止,其生命信息也就终止了。你吃了水果、蔬菜、肉类和粮食,你能追踪身上哪些细胞(或者它的哪种组分)是由哪种食物组成的?!就是人造建筑或器物也不会永存,自然之力将日益抺去它的存在信息!列维彗星落向木星时,被木星引力撕碎,落入木星大气层时,发生猛烈的爆炸,激起木星表面的强烈闪光和扰动。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能追索到列维彗星残骸的信息否?信息是由物质所携带的,物质的存在形式都会转化,旧的存在形式消失了,新的存在形式产生了,旧形式所具有的信息会全部保留到新的形式中去吗?! 正负电子对湮没为γ光子,正、负电荷还保留在γ光子内?!正、负电子的静止质量、经典半径、自旋还保留在γ光子内?!保留的仅仅是能量守恒和动质量等于二粒子静止质量之和!物质是不灭的,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但信息是可以产生也可以消灭的。二者不能等同而言! "用虚黑洞的方生方灭,来理解纯态向混合态的演变"--就物理学而言,虚数态就是不确定态,甚至是失控态,不能与实态等价的。引入虚态本身就是增加了系统的不确定性,平添了信息的产生和消失的新机理!白洞并非是什么虚宇宙或虚黑洞,它是黑洞中近中心处的高温高密度物质态,它意味着黑洞孕育着产生新宇宙的胚元。 "存在一位宇宙监督,它禁止裸奇点的出现"--你看又在请上帝来帮忙了!不去好好研究客观的物理世界上是否有奇点,甚至裸奇点,被数学上的奇点搞得失魂落魄,没了方寸! "但量子力学主要是描述细微空间中的物理现象,因而它只有在"宇宙时间"的前提下才会体现其理论价值,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量子问题中粒子的运动速度按麦克斯韦分布,也就存在不同的粒子运动速度,即粒子间有相对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实例),何况不同的粒子还有不同的质量,所以量子问题同样存在相对论说的同时性被破坏的问题。因而,爱因斯坦说:"量子问题是系综问题,不是系统问题。"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卓别林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并不可信可行。 "美国宇航局9月9日宣布,钱德拉X射线太空天文台监测到来自距地球两亿五千万光年的英仙座星系巨大黑洞声波的证据。"--我的理论中早就指出了这点(见2006年3月出版的《大爆炸形成多宇宙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