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论声音、光线的速度测量。 下一主题:质疑“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31楼]  作者:61.150.160.*  发表时间: 2009/05/13 20:29 

贾洞先生,
你好,我与你主楼的理解是有差距的,如果相对论的理论基础错了,是推不出正确结果的,即使某些自然现象与相对论所预期的结果有某些巧合,也可能本来就可以用经典理论解释的(如光线在太阳旁的偏折),某些东西也未必精确,如你主楼所说的E=m*cc,人们在核反应是准确测量过这个数据吗?真的严格符合吗?即使严格符合,也不能断定所有物质都包含了这个静能,更不是运动物体的动能可以按这个公式折合成质量——算命先生摸棱两可的预测也有些幸而言中的极少事例,那能说是算命先生的功劳吗?

附带说一下,伽利略没有从比萨斜塔往下扔过铁球,他只是用的反证法——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伽利略用他的智慧反驳了,他说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10磅的铅球下落速度就是1磅铅球下落速度的10倍,那么,如果将这10磅铅球和1磅铅球绑在一起呢,按重量大的比重量小的下落快,两个铅球绑在一起有11绑,那他就会比原来那个10磅的快,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原来1磅铅球下落速度只有10磅的10分之1,绑在一起、它会拖住10磅铅球的,反而应该比10磅的慢——我们现在听起来是多么好、多么简单的反证啊,可两千多年来到他才想到了——从比萨斜塔往下扔铁球是别人以后做的。

曾云海
 [32楼]  作者:61.150.160.*  发表时间: 2009/05/13 20:41 

我们搞基础理论的研究就是要学习伽利略的逻辑思维,不要人云亦云。再说伽利略爱争论,不要将在网上爱争论当成坏事,有胆有识的人是不怕争论的,知识困乏的人是不宜争论的。

曾云海
[楼主]  [33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5/14 09:43 

曾云海先生:
我认为你一下的认识是很深刻的,

“即使某些自然现象与相对论所预期的结果有某些巧合,也可能本来就可以用经典理论解释的(如光线在太阳旁的偏折),”
------------------------------------------------------------------光线在太阳旁的偏折本身就是一种折射现象,相对论在这方面的解释是错误的,爱因斯坦的引力方程在解释一定程度直径小的质量时,是无效的,因为用引力线构成的力空,其曲率是有极限值的,我也得到了这个最小值的范围,但当大于这个值后,爱因斯坦的方程有效。
...........................................
某些东西也未必精确,如你主楼所说的E=m*cc,人们在核反应是准确测量过这个数据吗?真的严格符合吗?即使严格符合,也不能断定所有物质都包含了这个静能,更不是运动物体的动能可以按这个公式折合成质量——算命先生摸棱两可的预测也有些幸而言中的极少事例,那能说是算命先生的功劳吗?
----------------------------------------------------------------------任何巧合里面,都一定存在深刻的机理,我不知道你是否认可这一点,我认为爱因斯坦的E=m*cc是解释了强力,我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计算方法。
 [34楼]  作者:222.218.216.*  发表时间: 2009/05/14 10:06 

想问一下7楼:您说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做法必须性的条件、所必须的结果,会非常特别。.............................”怎样特别?
 [35楼]  作者:121.76.31.*  发表时间: 2009/05/14 10:27 

E=m*cc,人们在核反应是准确测量过这个数据吗?真的严格符合吗?
==========================================================================
曾云海先生:
c是可变的,m所在的静系的绝对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洛伦兹变换也不过是假设x2-c2t2=x'2-c2t'2, 即光速随光源运动时对光源速度严格保持c 时,解此方程所得的解。
所以“严格”也是相对的,不可能绝对严格。广义相对论对洛伦兹变换做了修正,加入了重力场的影响,即所谓施瓦茨解。并用较复杂的张量变换代替了简单的洛伦兹变换,就说明洛伦兹变换的精度也是有范围的。
E=mcc除了已经有多个实验测试证明外,它是由洛伦兹变换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要否定其逻辑错误根本是不可能的。同时根据E=mcc和E=hv可以推导出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p=h/λ。量子力学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建设现代社会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所以要否定E=mcc是不可能的。
现代相对论者总是说洛伦兹变换是建筑在相对论的两个原理之上。可是洛伦兹变换早在相对论没有出现之前就有了,这又怎么解释?x2-c2t2=x'2-c2t'2 明明说的是光速相对不变,绝对可变,而且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也是这个观点,现代相对论者却不承认光速的可变。你也无视洛伦兹变换发现于相对论之前的事实,硬说两个原理错了,洛伦兹变换就一定错。实际上根据相对论的两个原理(与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的两个原理是不一样的)根本就推不出洛伦兹变换。
[楼主]  [36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5/15 22:50 

回[34楼] :是关于一种新的碰撞状态
 [37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09/05/17 14:53 

曾先生:你好!
我同意光线经过太阳时的说法,也同意33楼的解释。维护相对论的人往往只往相对论的结果靠近,1919年的结果只是离开太阳大概7个半径时的数据。为何只选择这个地方的光线?最近我拜读了天文爱好者第一背后的辛酸故事,2009。5。第一女太空人的飞行镜头也是做假的。
 [38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05/17 21:53 

季先生,
您好!
我们知道,使相对论名扬天下的是爱丁顿1919年那次日全食时的观察,那次观察的星光在太阳旁的偏折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空间弯曲方程的1.75″符合。然而,这是存在问题的。
其一、众所周知,太阳是有大气层的,太阳的大气层虽然没有地球大气层这么浓密,但必然对“真空”的绝对折射率是存在的。观察值与方程预期值相符,那折射率的贡献到哪里去了(如果光子有质量,牛顿方程的偏折是0.87″,有引力的贡献也只能是牛顿方程的贡献)。
其二、后来的历次观察,光线在太阳旁的偏折有从1.57″到2.73″不等那么大的差别,弯曲空间引力方程是不能解释这样的变化的,只有太阳大气涡流等造成的太阳大气局部密度的变化、造成折射率的变化、才能解释从1.57″到2.73″的变化。

后来,爱因斯坦为了使人们坚信是他的弯曲空间引力方程结果,又提出了一个引力透镜,预示将观察到一些天文现象——这同样是不可信的。即使观察到了那些预期的天文现象,平行光透过星球大气层在星球背后的相当距离也是形成散焦的,与爱因斯坦设想的“引力透镜”将形成散焦没有区别。

季先生,你我都是联谊会会员,但过去接触很少,您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会务活动而很少上网,我从没有参加过学术会议和会务活动而经常上网,但我知道,您是联谊会持反相观点中的最有实力的会员之一。网上网友的水平慨况基本和会员的慨况那样、是参差不齐的,在维相派中像ptg、fujo、沈建其那样的人物少之又少,反相派中也是不懂相对论者居多,两派中很多是盲目加麻木,和那些人几乎没有讨论学术的共同语言。

曾云海
[楼主]  [39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5/17 23:52 

回[37楼]
季先生是非常有学问的人,感谢您的点评。
[楼主]  [40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5/18 00:38 

回[38楼]
曾云海先生,我感到你对相对论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但如果只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观点去批判相对论,那很难有说服力。
爱丁顿1919年日全食时的观察,使相对论名满天下,后来有很多人只是简单的用大气折射现象来计算并批判,但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的不足,
1;大气折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来自大气某目标物发出的光线,在向接收器传播途中发生屈折的现象称地球折射。在气温随高度升高因而空气密度随高度减小的气层中,光线向下屈折,在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的气层,光线向上屈折。实际大气温度铅直分布复杂多变,因而产生丰富多彩的大气光象。地球大气的折射复杂性,更可以说明太阳大气的复杂性。
2:jqsphy博士曾经计算过这种折射,得到的结果微乎其微,签于太阳大气的温度,辐射对流的不稳定性等,其结果还是有说服力的,
3:通过引力透镜、太阳折射等现象说明,太阳等天体对光的折射,必须存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曲度折射层,否则这些现象很难成立,那么,如果要否定爱因斯坦的引力弯曲理论,就必须找到一种实在性存在的,比爱因斯坦更有说服力的结构曲度、密度梯度的质量场。
4:请参考阅读我的论文两篇, 《地球磁场、引力场的形成过程 》,《宇宙整个磁场、万有引力场的演化分布总状况 》,这是我继续法拉第、麦克斯韦两人的实在性引力场线的基础上,得到的结果,但和当前的物理场论格格不入,完全不同,(被审过稿,没通过,放在奇迹文库了)也似乎将场质量化、简单化了。但却非常实用,我就是在对这两篇论文解释的过程中,发现了引力和库仑力统一的实际性证据的。
 [41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09/05/18 08:01 

曾先生,贾先生:你们好!
曾先生的其2更说明光线经过太阳时的真实情况,正像贾先生说的大气折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正因为这样每次测量的结果或离开太阳中心距离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42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05/18 08:49 

回【40楼】
贾洞先生,我的观念是,和你这样的人交谈才有意义,因为有科学共同语言,基本懂相对论。
你40楼中的1和2,那是太阳大气层内部的问题,那种向上曲和向下曲的现象在地球大气层内部也是有的,那叫相对折射率,从我们地球去观测光线经过太阳表面附近的折射,看到的是它的总体,是绝对折射率。
3、引力透镜说的是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概念,就是越是远离中心曲度越小,所以在背后是散焦(光学透镜是越是远离中心曲度越大,是聚焦)——星体的大气层是下密上稀,也是越远离星体表面曲度越小,也是散焦——大气的密度梯度和质量的引力梯度是星体的个体行为,不能先念定义——地球的质量比太阳的质量小,可大气密度比太阳大气密度大,光线弯曲比在太阳附近还大,这密度梯度就只有去实测了,太阳大气的密度梯度、我们可以凭在不同部位的偏折度去估算。
4、预祝你的成功!我也有多篇专题论文,现已提交鉴定,暂不全文贴出(这也是我从来不发主题帖的原因),但我在各专题讨论中粗略言及的就是文中观点。

曾云海
[楼主]  [43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5/19 23:37 

季灏 先生:
你好,谢谢您的支持。
[楼主]  [44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5/19 23:52 

曾云海 先生
回贴有迟,见谅。
期待看看你的论文,但我想提醒你,仅仅将论文的思想建立在普通物质的折射上,应该很难有所突破,因为很多有水平的专业人士,肯定在这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没有见到被认可。建议你思考以太阳的某一个空间范围为曲率,思考一种力场的密度和径势,用光量子的轨迹、范围,来模拟一个新的质量性曲度力空,可能会具有远瞻性的意义。
 [45楼]  作者:zyh618  发表时间: 2009/05/20 00:34 

贾洞先生,
我的观点是空间是平直的,又怎么还有去模拟一个曲度空间呢?那是你的事,你自己去模拟吧。论文的事我已经在42楼说了,能面世也是年把几个月以后的事吧。

曾云海
[楼主]  [46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5/20 11:13 

回曾先生:

我的观点是空间是平直的
...........................
谢谢,期待,
[楼主]  [47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06/27 12:39 

科学界开始重视核能和宇宙暗能量的关系

黄秀清博导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黄秀清的论文:
1。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非量子概率统计诠释
2。能量守恒与转换:通往“大统一理论”之路
3。波函数坍缩与薛定谔佯谬
4。走向决定性量子力学之一:光子的本性
5。时间之谜与爱因思坦质能方程的物理实质
6。海森伯不确定原理科学性的探究
7。波粒二象性与二能量周期交换性
8。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与惯性参照系的关系
9。利用二能量交换理论解释单缝衍射实验

从前些年开始,他的每一篇论文我都细致的读过,对于光本性等,我读过多遍,受益匪浅。前些时候,我就介绍过黄教授的论文,没有太多人重视,几个月前,我把黄教授对能量的新解,在多个论坛做了介绍,点击量很大,有一定的共鸣。
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的很多朋友,很不重视阅读别人的优秀论文,这种情况是应该改变的。
黄教授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很有影响力,他说服在线编辑发表了一些不同观点的论文,使我们能读到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我们表示感谢!!
最近,诺奖得主李政道博士,发表声明说,“他认为核能和暗能量是相通的”并准备为此写了论文,如果如此,其就可能和黄教授的思想产生联系,我很希望看到他的大作。
我有一篇深度说明核能,光子发射等和宇宙暗能量关系的论文,《以太非粘滞性、连续介质可压缩流体力学原理》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审稿9个月了,非常希望能够被通过发表,前几天咨询过,
主题: 咨询贾洞A200809-731_稿件事宜。
尊敬的编辑部各位老大好:
贾洞于2008-09-11 网投贵编辑部A200809-731 以太非粘滞性、连续介质可压缩流体力学原理论文一篇,是否可咨询一下目前相关进程,望答复,谢谢!!

非常感谢很快给了回复:

“您好!这篇文章目前仍是待审状态,专家评审还没有回复结果,我们会进行催促,也请您再耐心等一段时间,一有结果,我们就会及时处理。”
也愿望到过这里的专家,能给一个新的物理思想以支持,让其有发表面世的机会。
[楼主]  [48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10/18 21:37 

电荷到底是什么?

如果一定有人要问电荷是什么,那我可以确切的说,电荷是物质最小的平面,也可以说是完整无缺接受一个力的最小支持,支撑面积,就像一个桌子的腿并不能稳定的立在一个滚动的圆球上一样,我们不要想象有什么东西能吸住桌子而稳定,我们只可以想象,要立稳桌子需要一个平面,那么,这个可以使桌子立稳的最小平面,就是桌子的力点,也就是电荷。
怎样得到一个力点呢?(电荷呢)我们把一个圆球剖开,那么,圆球的每个剖平面,就是一个电荷。但其实在宇宙中,最小的质量一定要是最小的圆点状,这就决定了最小的圆点质量并不能分割,那么,当三个最小圆点质量(静态光子)靠荷载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物理上最小的平面,这个平面,也是电荷的起源。
这个问题说明,我们现在并不真正的知道强力是什么,电荷力是什么,我们当前对物理的理解已经进入了某个误区,这就导致我们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形而上学的概念和理解,知道现像是什么,而不知道本质是什么,这就很难从源头的上去理解物理。只要记住一点“任何力学都要依托质量而发生,不存在没有质量的能量,”我们就可以正确的认识自然!
这些奇特的概念和思想,当前很可能不被人接受,但时间会给出证明的,这也是贾洞论文《点论》的重要基础。
 [49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09/10/18 21:59 

对【47楼】说:

贾洞老师:

黄秀清教授的文章我看过,感到没有什么价值。因为这些问题我基本上已经解决,所以感到他还是隔靴搔痒。

有些问题是很简单的。譬如薛定谔的猫,就是一个最普通的概率问题。猫有时死了,有时没有死,有时中毒到一半。原子的衰变节奏是受千变万化的各个原子和环境的影响决定的。可是这么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却在科学家中争论不休,实在无法理解。

 [50楼]  作者:拉方  发表时间: 2009/10/18 22:39 

支持2楼3楼观点!
贾洞在为爱因斯坦招魂!

质能方程实质很简单:
宇宙中全动能(T=E)普遍成立:

T=E=T1+T2=mvv
当v=c时

E=mcc
很简单!
 [51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09/10/18 22:52 

E=mcc
很简单!
====================
相对论是你的专利。只好你说正确,别人就是招魂!
[楼主]  [52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10/18 23:17 

周宪 你好:
黄秀清教授的东西很耐读,你可以细看几边,会有启发。
我认为有些东西看起来普通,但可能有更深层的意义,当前退相干,测不准等问题,确实存在我们还不能理解的东西,我们不能只理解其表像,就满足不前。
[楼主]  [53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10/18 23:19 

回[50楼] 拉方:你能说明为什么v=c吗?其机理是什么?
 [54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09/10/18 23:28 

对【50楼】说:

拉方:

物体的动能等于mvv还是0.5mvv?

 [55楼]  作者:_hegel  发表时间: 2009/10/18 23:36 

贾洞的方案也不理想
 [56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09/10/18 23:41 

对【53楼】说:

贾洞老师:

我不过一民科,要说写规范格式的论文,我与您和黄秀清教授是不能比的。所以我尽管许多问题都思考得无懈可击了,还是懒得写。目前杂志对格式要求太多。黄秀清教授的文章当然不会没有可取之处,但是他没有击中要害是肯定的。

我思考的都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因为反常识而招致反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学问,但是却要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理解。你要说深化认识,那是没有底的。

举个无可辩驳的例子:我对非欧几何的半球面解释,亦即复活了彭加勒的非欧几何解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谁也想得出来的世界“难题”,它的重要性一点不比哥德巴赫猜想差。可是为什么谁也想不出来?连彭加勒也搞不清,还利用非欧几何宣传公理可以人为设置。

 [57楼]  作者:麻雀啊麻雀  发表时间: 2009/10/18 23:47 

楼主啊,你也是永远看不到本质的人啊,有机会我们俩PK一回如何?但不是在这儿,这儿只能闹着玩玩儿还可以,却不是做学问的地方。去《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咱们一人一篇,在那儿发表评论PK,如何?
[楼主]  [58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10/18 23:57 

周宪先生:
写作是对思想的最好整理和升华,切不可怠慢,
“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学问,但是却要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理解”你这句话很有道理,一些习惯性的东西,或者一个错误公理,不加深究,而放大发展,都会走进死胡同。所以,对一些基础事情的重新思考,是以后物理的一个必须过程。
[楼主]  [59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10/19 00:04 

回[57楼] :我认为你应该认真的看看这些东方思想的朴实唯物论,它不同于唯心论,会有意义的。你也可以在这里拿出你的思想让大家看看。
[楼主]  [60楼]  作者:贾洞  发表时间: 2009/10/19 00:06 

回[55楼]:
欢迎就问提讨论,希望看到你的观点。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652380466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