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缩、钟慢是臆想效应
bbmp提问: 如果要想得到你的结论必须忽略掉一个问题!我猜你一定忽略掉了数学的物理意义!在相对论的推导过程中,很多数学变换不是从数学角度得出的!而是从物理角度得出的!你可能忽略了数学的物理!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不完全的!你再好好算一算吧! CCXDL回答: 我想不用讲得太多了,在谈论物理意义方面,我以前指出大学教材中的问题时,一再分别用两个点来作分析,可是你们几乎没有谁能理解这么做的物理意义。很抱歉,BBS上很难画图来帮助理解,数学公式也变了模样。如果没有Squer,我只好与大家约定别的符号来替代它了。bbmp很憨厚,不是在胡搞。Guest的脑子很好,可惜这小子要装疯卖傻!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就不会有大的成就,只可能是耍点小聪明罢了。我现在真为Guest感到惋惜! 逆子提问: [ccxdl]你的观点还是未能说明“尺缩、钟慢现象”是一种“视觉效应”还是一种“固有时间”的变化。对于稍有点物理知识的人,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想知道,尺子与钟表的变化是真变了,还是假变了。 所谓“真变”,就是固有时间随速度而变化。火车处于静止时,光在车厢壁反射回光源处的时间为ΔT。这是火车的的观测者所测定的时间。当列车运动时,这位观测者测得光往返光源处的时间不再为ΔT,而是ΔT'。ΔT'>ΔT。也就是说,当火车运动时,光往返的时间就延长了。如果按这个特例来定量推导钟慢公式话,所得出的结论应为固有时间随速度变化而变化。 CCXDL回答: “尺缩、钟慢现象”不是“视觉效应”,也不是“固有时间”的变化。我说过,在涉及测量方面,我是专家,AYST是外行。逆子如果想要弄明白真正的工程测量是怎么回事,最好去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内容太多,我无法在BBS上来办讲座。简单说一点,测量必须要建立比较基准,没有比较基准,你说物体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以何为判断依据呢?同时,如果所用的测量方法本身不能正确反应物体的真实尺寸时,我们首先要纠正所用的测量方法。有的时候,必须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我们就要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有没有原理上的误差需要校正。AYST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自己想出一种测量方法,就认为按照这样的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就是物体的真实尺寸。在专业人员里面如果发生此种情况,就要被大家笑话,请他进安宁医院去安宁安宁了。“视觉效应”属于应用光学中的现象,AYST提出来的测量方法,并不是真的通过观察手段来进行,他完全是只凭数学上的计算来完成自己的“空想实验”。所以,只能说它是“臆想效应”或“空想效应”。 逆子提问: 我相信,目前,不会有哪个白痴者会推出固有时间会随速度变化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哪么我们可以根据光往返光源处的时间来测定我们地球相对于宇宙的绝对运动速度了。 CCXDL回答: 目前确实有许多人士根据相对论推出固有时间会随速度变化,不过这些人都主要集中在学理科的人们之中。由于他们不了解应用物理中的实际情况,从书本来,到书本去,人云也云,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思想。我在1990年与搞理论物理的专业人士交流时,他们对长度基准如何建立,又如何进行传递,都感到像听新故事一般。当时有好几位老师,一再希望我将与他们知道的情况不同的物理理论系统的写出来。1993年在福州大学举行地7届全国理论物理研讨会时,负责主办该次研讨会的丘容教授,又再次邀请我去参加研讨会,并再次鼓动我一定要完成新的基础物理撰写工作。其他反相对论者和修正相对论者,几乎都是被专业搞物理的人士取笑。我自己并非是为反相对论才来研究物理。老实说,相对论又不是公认的科学理论,AYST也没有因提出相对论而获奖,驳倒了相对论也不会获得什么奖赏。所以,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研究相对论。这一次动真格的研究了一下相对论,起因就是发现大学教材中爆出了超级玩笑。我被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相对论研讨会,主要是想去开开眼界,了解一下那些据说证明了相对论的实验真相。我这次对相对论的分析,真正的收获是发现了“测不了原理”,由此找到了经典物理学在高速运动下失去应用价值的原理解释。 逆子提问: 另一种可能是“假变”,也就是视觉效应。也就是说,无论火车的运动与静止,对于车厢中的观测者所测定的时间无任何变化。这种时间的变化是相对于地面的观测者而言的。这好比打雷与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可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种现象就是视觉现象。没有哪个人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敢断言,打雷与闪电不是同时的。相对于观测者来讲,打雷与闪电之所以不同时,是由于光波与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所致。实质上两者是同时发生的。对于爱氏所设想的火车事例,大家存在着同样的疑惑。时间真的会随运动变化吗?还是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的缘故所造成的一种错觉——视觉现象?所以说,是视觉现象还是固有时间的变化,这是一个最根本,也是应首先明确的一个问题。 CCXDL回答: 逆子说的不错。从视觉、听觉效应来解释打雷与闪电,这是常识。可是AYST在发明出狭义相对论,再经别人继续发展之后,AYST自己连东南西百都分不清楚了。所以,我说AYST是走出家门后,就找不到了归家之路。于是,AYST弄出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无稽之谈被冠以佯谬之名来糊弄自己,糊弄别人。 逆子提问: [ccxdl]先生我看过你几次关于钟慢与尺缩的发言,是固有时间的变化还是一种视觉现象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你是否已得到澄清,逆子一点不知。对于这个关键性问题的澄清,人利于我们以后的交流及沟通。 CCXDL回答: 我认为首先是对同时性问题的思考。自然界里同时发生的各个事件是由自然界本身所决定,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经典物理学中,人们对同时性采取了公认的方式。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它可以判断出发生在自然界里不同地方的各个事件,那些是同时刻出现,而不同时刻出现的各个事件之间又是怎样的顺序,这显然是有价值的事物。但爱因斯坦提出的测试方法,在原理上还是一个连基本概念都沾不上边的错误构想。真正比较合理的设想方法,是在空间每个位置处都有一个点光源,每隔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间隔δ发出一次短暂的光波,人们可以在坐标原点或与原点保持静止的任何位置接受到从空间某处每隔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间隔发来的短暂光波。记下每次接受到短暂光波信号的开头时刻,如果相邻两次时刻之差保持不变并等于δ,人们就可以判定放在该空间位置处的钟与接受位置处的钟是完全相同的时刻变化规律。采用此测试方式不难推导出,放在空间任何位置处于静止状态的钟都是完全相同的时刻变化规律。然而,对在空间处于运动状态的质点来说,情况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虽然绕着空间某个静止点做园周运动的质点,从该质点上每隔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间隔δ发出一次短暂的光波,人们在其圆心位置的静止点上接受到的光波时间间隔都等于δ,人们可以据此判断放在做园周运动的质点上的钟与放在其圆心静止点上的钟是完全相同的时刻变化规律。但是,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上每隔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间隔δ发出一次短暂的光波,人们就找不到任何一个空间静止位置,能够使得从该位置接受到的光波时间间隔正好也等于δ,这样就使得放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上的钟应该与放在空间静止点上的钟具有完全相同的时刻变化规律的实验判断无法兑现。为了确定出同时性,可以设想这些钟都是在空间同一个位置制造出来的在各方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标准钟”,在对好零位时刻后,将它们以不同的半径做圆周运动移动到空间各个位置后,摆放在该位置使其处于静止状态之中。这样,放在空间任何位置处于静止状态的钟上显示出来的相同数值的时刻就是完全相同的时刻。当空间任意两个位置发生事件时,就可以通过分别放在该处的“标准钟”上所显示出来的时刻数值,判断出它们之间的先后秩序。如果空间两个不同静止位置处发生事件时,放在这两个位置处的“标准钟”上正好显示为相同的时刻数值,在这两个不同静止位置处发生的事件就被判定为同时发生的事件。然而,到现在为止,对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质点与静止点之间的同时性方面的理论研究,我们还没有找到可行的方法来兑现检验要求。 关于时间的解释如下: 在所有被观察到的相对运动中,被人们按照“最方便于分析原则”选作为相对运动过程的参考比较基准的“标准参考运动”即是“时间”的来源。按照已经约定俗成的习惯,人们把所选定的“标准参考运动”相对于首先建立起的标定有长度计量单位的空间参照系(注:我们特称之为观测物体相对运动的“第一参考基准”)观测到的每一个“瞬态位置”对应称作为一个“时刻”,而把任意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参考运动过程”称作“时间”。鉴于“时间”乃是人为给“标准参考运动”所取的代名称,我们又把人为选作相对运动过程的参考比较基准(注:特称之为观测物体相对运动的“第二参考基准”)叫做“时间运动”。按照已经约定俗成的习惯,人们把具体实现“时间运动”的实物称作“钟”。根据运动不灭原理:在物质世界呈现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具有惯性。虽然均匀万有引力场可以对处于其中的所有物体进行的平动运动产生完全相同的速度变化,但它却不能对完整物体系统内已经保持着相对位置不改变的诸物体之间具有的静止惯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不能对物体进行的转动运动等不受均匀引力场影响的运动惯性产生作用。这样,人们就可以先利用空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实物体来确定标有长度计量单位的空间参照坐标系统,再利用某些实物在空间进行的均匀转动等可以在空间单独呈现并处于惯性运动状态中的简单运动来作为被观察物体相对于“第一参考基准”进行的相对运动过程的参考比较基准。为了使人们进行的测量可靠,作为确定被观察物体在空间的相对瞬态位置的“标准空间参照系”,三个坐标轴向上的每一个长度计量单位均应保持统一恒定。由于这个要求正好与运动具有的“惯性”相一至,人们可以根据“运动叠加原理”把相对处于惯性运动状态的某个静止固体物规定选作为计量长度用的“标准单位长度”,也可以规定把某个能在空间任一方向上呈现为具有一定长度周期的首尾相接的惯性运动作为计量长度用的“标准单位长度”。实际上,人们已经在统一规定了“标准单位长度”后的条件下,同时把这些可作为长度计量用的实物和运动形式一道作为“标准单位长度”的基准传递器具与测量空间长度的计量工具。 对于具体实现“时间运动”实物,人们也可以有多种选择。譬如:人们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把处于惯性状态中的地球自转运动选作为标准“时间运动”,只是由于这个“地球钟”太大,人们只能用它来规定时间的“标准单位间隔”。然后再用其它可搬运的“小钟”来传递标准时间间隔和作为测量时间的计量工具。现在人们又找到了重复稳定性更好的原子辐射振动运动来作为时间基准,而且由于用原子辐射振动运动做成的“原子钟”体积不大,因而比“地球钟”用起来更方便。需要明确的是:作为物体相对运动过程的参考比较基准的“标准运动”,在整个有效比较过程和与基准传递过程中都必须始终保持恒定可靠。故此,符合要求的“理想钟”应具有完全同步的特性。即:人们在同一地方把所有“理想钟”的零位时刻校对统一后,再把这些“理想钟”单独或几只放在空间任何一个位置处都应具有相同的“单位时间间隔”,而且无论每一个“理想钟”被分开单独拿到空间任何一个地方去,一旦当它们又重新在空间任何一个地方被放在一起时,“钟”上所显示的时刻都完全相同。自然,各种相对来看可独立呈现的惯性运动形式就成了实现这个要求的物质保证基础。这样,当人们说两个不重合地点同时发生什么现象时,均是以放在这两个地方保持完全同步的“理想钟”上显示的时刻相同来作出的判断。当人们把确定被观察物体在空间的瞬态相对位置的空间参照系的坐标原点建立在完整物体系统的质心上,并且又采用处于惯性运动状态的运动形式来作为比较物体相对运动过程的“参考运动”时,由于恒定不变的“单位时间间隔”所对应标定的任意两个相邻时刻与实现“时间运动”的直线运动物质(例如光子运动)在空间对应所处的瞬态位置具有完全相等的长度距离,如果被观察物体在空间的相对瞬态位置所发生的“移动量”与作为相对运动过程比较基准用的“时间运动”所对应的时刻“变更量”(注:用“理想钟”进行计量)保持为线性的常数比例关系,即表明该物体进行的直线运动与作为运动过程比较用的“参考运动”都属于运动状态保持相对或绝对恒定的惯性运动。人们只要引入一个换算比例系数,就可以直接用该物体进行的直线运动替换先前选定的“参考运动”而成为比较其它相对运动的“参考运动”。故此,人们可以用物体在空间的瞬态位置移动量(简称“位移”)与所对应的时刻变更量(简称“时间”)之比值(简称“速度”)来表示被观察物体处于何种相对运动状态中。“速度”不变,表明被观察物体进行的是状态恒定的惯性运动;而“速度”改变,则表明被观察物体相对处于状态正在变化着的非惯性运动状态中。 对于长度的解释,应该比较明确。物体的长度是由其自身与所处空间环境来确定,不会因为人为给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数学上的计算来发生变化。数学只是研究物理的工具,使用不当,得出的就是毫无用处的数据。所以,黄得民先生在物质作用论的指导思想下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是:如果物体的外形尺寸会随着运动速度改变的话,也只能是物质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根据相对论推导出来的结果。我举一个列子:把一根有足够长度的弹簧挂在跑动的车子后面,这根弹簧在运动状态下就比处于静止状态时要长,车子跑得越快,弹簧伸得越长。当然,大家都有自己的限制极限,不是一直可以推到无穷去。如果弹簧是放在车箱里面,一端顶在车箱后壁内部,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就正好相反。人们能用相对论解释这个事实吗?除非是吃错了药,脑筋搭错了线,才会把此现象与相对论联系起来胡扯蛋。 好了,但愿不要因此又另外引发新的讨论。让大家都好好的去过过新年吧! CCXDL 2000年12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