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牛顿力学三定律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下一主题:《联谊人物》电子杂志第六期冯劲...
 [31楼]  作者:203.86.27.*  发表时间: 2008/08/10 03:40 

童正荣相关的言论:、
c.计算论证中,全然忽略了太阳表面气态物质对光的棱镜折射效应
诚希望得到一个严正的物理学者的回答:太阳表面大气(包括离子气等)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问题,它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在以此作为相对论时空理论的证据时,学术界已经作出讨论或结论(据我所知是没有),这需要的是文献,相关计算、引用数据、计算原理、结果等。

有关太阳大气(包括离子气,或更微物质粒子)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效应,对于验证相对论真伪的问题是否值得研讨。相对论学者的争辩方持否定意见,并认定这是小量。 我坚持认为,这不是一个凭谁的感觉,学识作个判断可以了事的实验问题。因为这是在验证一个普遍成立的时空真理。一个世纪成就。
早晨的晨曦就是一个例证,这是一个巨大的不是以秒计的偏折量,达四十几度。正是因为太阳表面的物质与地表大气有区别,太阳表面物质引起的偏折量会小得多,但是对于相对论所论的偏转仅17秒的数值,就决不可以不经实验检验就将它主观忽略。当然有人现在来重新考虑并研究它也是好事,但我们有理由因此提出:“相对论时空实验有拼凑数据之嫌”。或者说该实验实质上是在证明牛顿理论的计算加其它的因素的修正是正确的。
我们注意到,近代的实验对日冕引起的光线偏折作了修正,但却不是对整个太阳大气背境的实验测定,某些相关实验(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发现,观测到的偏折精度因不同光线频率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本身就是太阳大气偏折,色散的物理特征,这更加说明了分析太阳大气偏折的重要性.
相对论学者还曾发表了以下评论:
定性的结果是对较低的频率,一定的半径以内和相对论效应同级,但随着频率升高,半径增大,折射效应迅速减小。现在作的都是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并且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已经可以测量距太阳较远的光线。
我以下文作复:
"较低的频率” “一定的半径以内” 和相对论效应”同级" , 这种结论只能给人带来更大的疑问:
较低的频率的光仍然会发生偏折!终于找到了一个频率与相对论相对应?
偏折与频率密切相关的事实证明,大气背境的精确验证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可这个fujo造谣“c.计算论证中,全然忽略了太阳表面气态物质对光的棱镜折射效应
诚希望得到一个严正的物理学者的回答:太阳表面大气(包括离子气等)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问题,它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在以此作为相对论时空理论的证据时,学术界已经作出讨论或结论(据我所知是没有),这需要的是文献,相关计算、引用数据、计算原理、结果等。

有关太阳大气(包括离子气,或更微物质粒子)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效应,对于验证相对论真伪的问题是否值得研讨。相对论学者的争辩方持否定意见,并认定这是小量。 我坚持认为,这不是一个凭谁的感觉,学识作个判断可以了事的实验问题。因为这是在验证一个普遍成立的时空真理。一个世纪成就。
早晨的晨曦就是一个例证,这是一个巨大的不是以秒计的偏折量,达四十几度。正是因为太阳表面的物质与地表大气有区别,太阳表面物质引起的偏折量会小得多,但是对于相对论所论的偏转仅17秒的数值,就决不可以不经实验检验就将它主观忽略。当然有人现在来重新考虑并研究它也是好事,但我们有理由因此提出:“相对论时空实验有拼凑数据之嫌”。或者说该实验实质上是在证明牛顿理论的计算加其它的因素的修正是正确的。
我们注意到,近代的实验对日冕引起的光线偏折作了修正,但却不是对整个太阳大气背境的实验测定,某些相关实验(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发现,观测到的偏折精度因不同光线频率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本身就是太阳大气偏折,色散的物理特征,这更加说明了分析太阳大气偏折的重要性.
相对论学者还曾发表了以下评论:
定性的结果是对较低的频率,一定的半径以内和相对论效应同级,但随着频率升高,半径增大,折射效应迅速减小。现在作的都是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并且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已经可以测量距太阳较远的光线。
我以下文作复:
"较低的频率” “一定的半径以内” 和相对论效应”同级" , 这种结论只能给人带来更大的疑问:
较低的频率的光仍然会发生偏折!终于找到了一个频率与相对论相对应?
偏折与频率密切相关的事实证明,大气背境的精确验证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可这个fujo习惯于造谣:“c.计算论证中,全然忽略了太阳表面气态物质对光的棱镜折射效应
诚希望得到一个严正的物理学者的回答:太阳表面大气(包括离子气等)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问题,它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在以此作为相对论时空理论的证据时,学术界已经作出讨论或结论(据我所知是没有),这需要的是文献,相关计算、引用数据、计算原理、结果等。

有关太阳大气(包括离子气,或更微物质粒子)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效应,对于验证相对论真伪的问题是否值得研讨。相对论学者的争辩方持否定意见,并认定这是小量。 我坚持认为,这不是一个凭谁的感觉,学识作个判断可以了事的实验问题。因为这是在验证一个普遍成立的时空真理。一个世纪成就。
早晨的晨曦就是一个例证,这是一个巨大的不是以秒计的偏折量,达四十几度。正是因为太阳表面的物质与地表大气有区别,太阳表面物质引起的偏折量会小得多,但是对于相对论所论的偏转仅17秒的数值,就决不可以不经实验检验就将它主观忽略。当然有人现在来重新考虑并研究它也是好事,但我们有理由因此提出:“相对论时空实验有拼凑数据之嫌”。或者说该实验实质上是在证明牛顿理论的计算加其它的因素的修正是正确的。
我们注意到,近代的实验对日冕引起的光线偏折作了修正,但却不是对整个太阳大气背境的实验测定,某些相关实验(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发现,观测到的偏折精度因不同光线频率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本身就是太阳大气偏折,色散的物理特征,这更加说明了分析太阳大气偏折的重要性.
相对论学者还曾发表了以下评论:
定性的结果是对较低的频率,一定的半径以内和相对论效应同级,但随着频率升高,半径增大,折射效应迅速减小。现在作的都是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并且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已经可以测量距太阳较远的光线。
我以下文作复:
"较低的频率” “一定的半径以内” 和相对论效应”同级" , 这种结论只能给人带来更大的疑问:
较低的频率的光仍然会发生偏折!终于找到了一个频率与相对论相对应?
偏折与频率密切相关的事实证明,大气背境的精确验证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可这个fujo习惯于造谣: “c.计算论证中,全然忽略了太阳表面气态物质对光的棱镜折射效应
诚希望得到一个严正的物理学者的回答:太阳表面大气(包括离子气等)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问题,它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在以此作为相对论时空理论的证据时,学术界已经作出讨论或结论(据我所知是没有),这需要的是文献,相关计算、引用数据、计算原理、结果等。

有关太阳大气(包括离子气,或更微物质粒子)对历经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效应,对于验证相对论真伪的问题是否值得研讨。相对论学者的争辩方持否定意见,并认定这是小量。 我坚持认为,这不是一个凭谁的感觉,学识作个判断可以了事的实验问题。因为这是在验证一个普遍成立的时空真理。一个世纪成就。
早晨的晨曦就是一个例证,这是一个巨大的不是以秒计的偏折量,达四十几度。正是因为太阳表面的物质与地表大气有区别,太阳表面物质引起的偏折量会小得多,但是对于相对论所论的偏转仅17秒的数值,就决不可以不经实验检验就将它主观忽略。当然有人现在来重新考虑并研究它也是好事,但我们有理由因此提出:“相对论时空实验有拼凑数据之嫌”。或者说该实验实质上是在证明牛顿理论的计算加其它的因素的修正是正确的。
我们注意到,近代的实验对日冕引起的光线偏折作了修正,但却不是对整个太阳大气背境的实验测定,某些相关实验(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发现,观测到的偏折精度因不同光线频率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本身就是太阳大气偏折,色散的物理特征,这更加说明了分析太阳大气偏折的重要性.
相对论学者还曾发表了以下评论:
定性的结果是对较低的频率,一定的半径以内和相对论效应同级,但随着频率升高,半径增大,折射效应迅速减小。现在作的都是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并且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已经可以测量距太阳较远的光线。
我以下文作复:
"较低的频率” “一定的半径以内” 和相对论效应”同级" , 这种结论只能给人带来更大的疑问:
较低的频率的光仍然会发生偏折!终于找到了一个频率与相对论相对应?
偏折与频率密切相关的事实证明,大气背境的精确验证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可这个fujo习惯于造谣说什么:

“你这种话,谁都可以啪啪脑袋随便说。就像童自荣说太阳经略是由日冕气体折射导致的。

你去找点资 ”

 [32楼]  作者:西陆陈诚  发表时间: 2008/08/10 08:35 

   赞同:“相对论者观测到光线弯了17秒就说时空扭了17秒…非盲即骗
 [33楼]  作者:上网看热闹  发表时间: 2008/08/10 09:13 

本人有《光学陀螺与原子激光陀螺》论文,此论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4046)和海军工程大学科研基金(HGDJJ05015)资助。有兴趣者可留下邮箱发送。

第一作者简介:张学峰(1978-),男,湖北随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惯性导航以及卫星导航算法研究。
第二作者简介:许江宁(1964-),男,江西九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惯性技术及其应用、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卫星导航技术。
第三作者简介:周红进(1978-),男,湖北咸宁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惯性导航以及卫星导航算法研究。
 [34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08/08/10 09:56 

非常感谢张学峰先生提供资料,szwangfei001@126.com
[楼主]  [35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0 10:29 

原子陀螺仪测地球自转

斯坦佛大学物理系,1997年 

Precision Rotation Measurements with an Atom Interferometer Gyroscope

T. L. Gustavson, P. Bouyer,* and M. A. Kasevich

Department of Physic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ornia 94035

(Received 10 September 1996)

We report the demonstration of a Sagnac-effect atom interferometer gyroscope which uses stimulated

Raman transitions to coherently manipulate atomic wave packets. We have measured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and demonstrated a short-term sensitivity to rotations of 2 x10^-8 (rad/s)/Hz^1/2.

[S0031-9007(97)02734-8]

 

 

 

 

 

FIG. 1.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 cesium atomic beam is

collimated and transversely cooled in a two-dimensional molasses.

The atoms are then optically pumped into a magnetic

field insensitive hyperfine state before entering the 2 m long

magnetically shielded interrogation region of the vacuum chamber.

Two-photon stimulated Raman transitions are used to drive

the py2-p-py2 interferometer pulse sequence. Atoms making

the py2-p-py2 interferometer pulse sequence. Atoms making

the ground state F ­ 3 ! F ­ 4 transition are detected by

resonance fluorescence.

 

[楼主]  [36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0 10:44 

老童,

你这个山歌也唱了40多年了,怎么一点进步都没有。

你去找点资料:
光线到底距离太阳多远?那的气体密度多大?折射率是多少?

你把这些资料找到,自己算一算。

如果你能做得到,你说话会比现在硬。我就赞你是条汉子。

你就是突出一个懒字。只会遐想,不会干点实事。
[楼主]  [37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0 10:46 

黄新卫 ,你的思维能力还不足以研究这些问题。
[楼主]  [38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0 11:15 

相对论者观测到光线弯了17秒就说时空扭了17秒…非盲即骗
///////////////////////////////////////////////////////
为什么没观测到7秒,27秒?为什么恰恰是17秒?
爱因斯坦又不不不是先有观测数据,然后凑出公式。

1913年爱因斯坦的预测是8.5秒,1917年改称17秒,1919年观测到17秒。
 [39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08/08/10 11:45 

对【37楼】说:

fuj0

两原子相对环路速度相同,而两光束相对环路速度不相同,你竟然认为两原子和两光束都不能同时回到起点,还说这是物质的sagnac效应,你的思维能力太强了!

 [40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发表时间: 2008/08/10 12:05 

太阳表面的光的折射,很容易分辩:
1\对比一下折射前后图像变化,光若经过气体,由于漫射,强弱会变化大;还可能由于光线经过各个区域气体温度不均匀,会看到抖动的图像或不能成像……
2\光谱线分析,若经过气体,折射前后的接收到的光谱线会发生变化。
……
 [41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08/08/10 12:29 

对【38楼】说:
有关17秒的问题可以看郑铨老师的《相对论质疑》,书中对计算过程作了详细分析,发现计算结果是对一项小数忽略造成的结果,如果不作人为处理,结果相差较大,证明忽略的并非小数。该书是10年前看的,具体记不很清,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细节。
 [42楼]  作者:220.231.197.*  发表时间: 2008/08/10 13:17 

fuj0 : 相对论的实验伪证问题我提出了好多年,相对论的伪科学本质我当然要继续揭露和宣传,只要霍金等相对论知名学家一天不代表相对论向公众道歉,对相对论实验伪证问题的揭露和批评就会继续。希望你站到物理诚信,数理严密,对民众负责的立场上来。 童正荣
 [43楼]  作者:220.231.197.*  发表时间: 2008/08/10 13:51 

fujo: 你倒是一言道破玄机:“1913年爱因斯坦的预测是8.5秒,1917年改称17秒,1919年观测到17秒。”
这还不是凑又是什么?
我説的非常准确,我説“相对论者观测到光线弯了17秒就说时空扭了17秒…非盲即骗”我没有説“爱因斯坦观测到光线弯了17秒就说时空扭了17秒…非盲即骗”我对爱因斯坦的人品还是很尊重的,因为他在临终前怀疑相对论可能是错的。下面是你的原帖:

“相对论者观测到光线弯了17秒就说时空扭了17秒…非盲即骗
///////////////////////////////////////////////////////
为什么没观测到7秒,27秒?为什么恰恰是17秒?
爱因斯坦又不不不是先有观测数据,然后凑出公式。

1913年爱因斯坦的预测是8.5秒,1917年改称17秒,1919年观测到17秒。 ”

另外,关于那个“日冕”事,你还没有为你的造谣行为道歉,这很不好!

童正荣
 [44楼]  作者:西陆陈诚  发表时间: 2008/08/10 13:52 

  支持[42楼 童正荣]→fuj0 : 相对论的实验伪证问题我提出了好多年,相对论的伪科学本质我当然要继续揭露和宣传,只要霍金等相对论知名学家一天不代表相对论向公众道歉,对相对论实验伪证问题的揭露和批评就会继续。希望你站到物理诚信,数理严密,对民众负责的立场上来。
 [45楼]  作者:220.231.197.*  发表时间: 2008/08/10 14:04 

TO: [40楼] 作者:酸草莓评论家:
你説的不错:“2\光谱线分析,若经过气体,折射前后的接收到的光谱线会发生变化。”
我在文章中还特意加了与此相关的叙述:

相对论学者还曾发表了以下评论:
定性的结果是对较低的频率,一定的半径以内和相对论效应同级,但随着频率升高,半径增大,折射效应迅速减小。现在作的都是日掩射电源(高频)的实验,并且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已经可以测量距太阳较远的光线。
我以下文作复:
"较低的频率” “一定的半径以内” 和相对论效应”同级" , 这种结论只能给人带来更大的疑问:
较低的频率的光仍然会发生偏折!终于找到了一个频率与相对论相对应?
偏折与频率密切相关的事实证明,大气背境的精确验证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童正荣
 [46楼]  作者:219.131.33.*  发表时间: 2008/08/10 21:17 

小吧主又在这故弄玄虚?
 [47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8/10 23:40 

对【35楼】说:
这个图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呀?感觉主要是原子束方向在旋转中的落点偏移站主导,
光栅能把原子束分开多少呢?这与一般光陀螺的“纵向sagnac”总是不太相同的样子?
不知怎么进一步证明这个事,看来也只好先多查资料吧,
[楼主]  [48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1 12:39 

老杨,

这个设备不是测落点偏移。它是侧F=4的原子数量。

第一道激光把F=3原子流打成两个原子流F=3和F=4
第二道激光把两个原子流的状态互换。
第三道激光把两个原子流重合。

最后测F=4的原子数量。

如果设备旋转,F=4的原子数量会变化。这个变化代表fringe shift,公式和光萨克效应公式一样。

回路长2米,面积只有22平方毫米。



另外想问一下:什么叫做横向和纵向萨克效应。他们的英文是什么?
[楼主]  [49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1 12:44 

公式说明
 [50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8/11 19:18 

对【48楼】说:

"回路长2米,面积只有22平方毫米"是什么意思?这很重要呀,
其实这是一个非闭合的光路?也许这意味着该光路的纵向(激光方向)是大约1米长?
而光路的横向(垂直于激光的方向)长度只有0.022毫米?
希望能尽量落实一下这个问题,这太重要了,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十有八九会很快将会出现一种很简单的"原子陀螺",
它只有原子束和一个束落点偏移检测器,
如果在一个小方盒里向3个方向发射3条原子束,并加以落点偏移检测,就是一个3向角速度计了,

 

我们的"大铁盆实验"光程长度也是1米,
可惜我们运气不太好,主要是也没有原子束这类东东,
也没有想到至少可以测量出"大铁盆"的自转角速度15度/小时=0.004度/秒,
当时想象地球那么大,我们是近似直线运动的,当激光指向南北方向时(最好在赤道),
就是近似的"横向运动"了(垂直于激光方向的运动,其实是"竖向sagnac效应",参见土豆像册),
那么如果存在以太风,就应该出现光点偏移,
感觉昆明的纬度还算比较低的,也许效果要好一点,总之结果是没有测量出光点偏移的"各向异性",
如果美国的实验确实属于原子束"落点偏移"的话,
那就说明只要我们再增加光程和灵敏度,就至少能测量出"横向旋转偏移"造成的各向异性,

 

我记得当时为了减小振动,要非常缓慢的让箱体自己在盆内很缓慢的转动,
可照样能很明显的测出激光点的偏移,当时我就总想这个东西应该可以作成一种很简单的光陀螺,
我估计当时大约至少可以测量出1圈/分钟的角速度,也就是大约6度/秒,
那么设想我改用1000米/秒的原子束,灵敏度立刻可以提高10^5个数量级,也就是0.00006度/秒,
而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0.004度/秒,足以轻松测量到了?

 

广义的sagnac效应就是设想一个光脉冲射出后,由于光靶位置的移动,产生的"光点移动",
纵向sagnac指:光落点移动的方向与激光方向相同(包括光纤陀螺中的"切向"情况),
横向sagnac指:光落点移动的方向与激光方向垂直(包括这种原子陀螺的"径向"情况),
竖向sagnac指:仍然是光落点移动的方向与激光方向垂直,但光点移动的曲率半径与激光垂直,
而横向sagnac的光点移动曲率半径与激光平行(同向),
说的不太清楚,可参见土豆像册:
http://photo.163.com/photos/yanghx22/8672074/>

 

 

 [51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8/11 19:41 

他们以后能否做一下“竖向sagnac实验”呢?即激光方向平行于地球转轴方向,
如果一样可以测量到“各向异性”,那直线运动的“横向sagnac”就有可能存在了,
那一阶效应的“速度计”就算找到了,但愿如此吧,
 [52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8/11 21:18 

对【51楼】说:

这是柱面坐标系内的3种sagnac光落点位移:
竖横向sagnac
径横向sagnac
切纵向sagnac

在直角坐标系内,只有两种sagnac光落点位移(图示从略):
纵向sagnac
横向sagnac

 [53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08/08/11 21:59 

老杨,你那一阶效应的“速度计”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虽然精度比不过原子的东东,但是你能控制的也只有这个。你之所以失败,主要是没有看我的理论,地球旋转就一定有465米/秒(赤道)的以太风吗?错!以太就是引力场,在地球表面虽然受宇宙引力场的叠加,就一点以太漂移,但量值不大,你最好在高速火车上试验,要能上飞机那就更好,希望你能上的去,祝你成功!
[楼主]  [54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1 22:03 

谢谢老杨,

按照你楼上的说法,原子陀螺仪应该是切向萨克效应。

原子束确实形成了回路。只不过分开的距离很短23微米,环路的面积很小。

激光只是起将原子束分开,重合的作用。
[楼主]  [55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1 22:11 

数据及原子束回路控制
 [56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8/11 22:42 

有些人是在论坛潜水捞沉,有些一潜就是数月、数年不发贴,
这个老王又是另一个极端,简直不潜水,上来就飘在首页吗?
飞机实验也做过了,还是无法得到确切的结果,


现在的关键是设法了解一下他们是怎样测量地球自转的,
这里与MG干涉仪一样也有个基准点的问题?我估计这个东东一定能测量出“各向异性”,
对比原子束指向南北与东西时的输出值,应该可以得到最大的“条纹偏移量”(或原子数变化量),


“与可见光比较,原子固有的Sagnac相位角比相等的区域A大10个数量级。
这个显著的优点是将物质波干涉仪用作惯性传感器的主要原因。”
原来这个东东的面积A只有22平方毫米,这样小面积的光陀螺当然灵敏度就很低了,
(也许低5个数量级?另外5个数量级可能是波速比造成的)
这样比较的话,那我们“大铁盆”的面积A等于多少呢?也就差不多几个平方毫米吧?
所以实际上估计:这个1米光程“原子陀螺”的灵敏度比“大铁盆”高5个数量级左右,
这正是光速与原子束速度相差的数量级,

另外,资料里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把“物质波”的速度v说成是等于光速c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参见《基于原子干涉的量子陀螺仪》的公式1和公式2,
(其实就算原子前方存在电磁辐射(速度为c),但估计这个电磁辐射的最强处也是在原子前方附近)




 [57楼]  作者:上网看热闹  发表时间: 2008/08/11 23:01 

 [58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8/11 23:30 

对【53楼】说:

太重要了,只有23微米吗?那就对了,光程就是1米了,
一般所说的“闭合光路”是指:闪光最后要能够回到出发时的位置(至少是回到分束时的位置),
这个原子束显然不能吧?它只是两束在同方向上最后合成一束?
这样当然就不能再用一般的sagnac公式计算了,那个计算公式恐怕也牵强的很,
怎么推出来的?广义相对论?不太相信哈?

 

我感觉这属于“径横向sagnac”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了,
估计只是由于“大铁盆”的转轴实际并不在激光器处或“1米”的中点处,
而是围绕地球转轴旋转的,所以激光器和接收器的运动曲率很小,
这就有点接近直线的“横向saganc”了,结果实际可以测量出的以太风可能远小于465,
否则,按照“径横向sagnac”,北与东90度对比,
也可以出现1.5微米的光点偏移了,我们应该会多少测到一点的,
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我们的“大铁盆”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至少以后有机会应该建议他们只用原子束和落点检测器试一下看,
光程还是1米,看看灵敏度能达到多少?我估计应该与他们现在的灵敏度差不太多,



[楼主]  [59楼]  作者:fuj0  发表时间: 2008/08/11 23:48 

老杨,


一般所说的“闭合光路”是指:闪光最后要能够回到出发时的位置(至少是回到分束时的位置)
///////////////////////////////////////////////////////////////////////////////////
是否回到起点不是很重要。你看看我发的那个光纤陀螺仪测地球自转的图片,两束激光并没有回到出发点。

虽然回路面积很小,但是原子束的速度和波长很短,所以精度很高。

至于为什么要用萨克公式,主要原因是转动圆盘坐标系有其特性。他既不是欧式坐标系,也不是黎曼空间。主要体现在环路的时间不是一致。有许许多多的文章解释圆盘坐标系,大多涉及闵氏时空修正。不过这些东西对于不信相对论的人是不屑一顾的。问题是,光萨克效应还可以用以太解释,可是物质萨克效应就用以太没法解释了。
 [60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8/08/11 23:51 

“你看看我发的那个光纤陀螺仪测地球自转的图片,两束激光并没有回到出发点。”

你发的哪个光纤陀螺仪测地球自转的图片?我怎么没看到?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968519687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