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的定义 米的定义经历了三个时期。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长度的国际标准是一根铂铱合金棒,叫做国际米原器,米原器的两条刻线间的距离为1米。这是经典物理学时代的产物,他是用实物基准来定义长度单位的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1米等于86Kr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他是原子和量子物理学发展的结果,他是用量子跃迁得物理效应来定义和复现米的单位 1983年通过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传播的路径长度。长度的单位实质上不再是独立的基本单位,而是由时间或频率通过光速c来导出的单位。 重新定义米的意义在于:把真空光速值规定为 c=299792458m/s这个固定常数,真空光速值在物理学中不再作为一个可以测量的量,而是作为一个换算常数,并把他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常数规定下来。由于采用新米使真空中的光速值保持不变,能够提高测量其他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度。另外,也有可能在真空光速值的基础上,使其他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也用基本常数来定义。 由于光速已成为定义值,它的不确定度为零,不需要再进行任何测量,从而结束了历时300多年精密测量光速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