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和女娇的故事
大禹忙于治水,
三十岁还没结婚。
这一天他走到涂山,[1]
心中忽然有了感叹:
年龄越来越大,
却还没有妻子相伴。
情感的问题倒可放下,
尚无子嗣则令他牵念。
于是他向苍天祈祷:
“如果我能婚娶,
请上帝给神物征兆来应验。”
果然有一匹九尾白狐,
摇摇摆摆来到他的面前。
声言他的家族已落凡人间,
现在就居住在越地的涂山。
家族的女子心灵手巧,
她们的容貌美丽鲜艳。
尤其是小女儿名叫女娇,
性情温和柔情无限。
她渴望人间的爱情,
希望与英雄做为侣伴。
大禹若不嫌弃,
可到涂山氏去聘选。
大禹听罢心高兴,
不禁暗暗自思量:
“我喜欢白色的服装,
九条尾巴是王者的气象。
涂山的民谣也说得好,
至今人们还在传唱:
‘那寻觅配偶的白狐,
九条肥大的尾巴拖在身上,
谁见了它就可以做王;
谁娶了涂山氏的女儿,
谁就能够昌盛兴旺。’
看来我的婚事清楚了!”
于是,禹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儿——
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
桃花盛开映新房,
鸳鸯戏水在池塘。
夫妻恩爱夜未央,
女娇缠绵怨天亮。
婚后第四天
大禹走得太匆忙,
外出治水的责任不敢忘。
女娇被送到禹的都城安邑[2],
真正做了出嫁的新娘。
女娇离开了丈夫又离开了家乡,
寂寞难耐,生活过得悲苦凄凉。
等待盼望大禹的到来,
日日思念夜夜想,
时常走到村口大路旁。
可总是看不到亲爱的人的影子,
听不到亲爱人的声响。
她痛苦而又无限深情地唱出了一支歌子:
“我在等着你呀,
我亲爱的人啊!”
(她的这深情一唱,
却成就了文化史上的著名诗章——
《候人歌》,
被称为南音之始。)
大禹治水任务繁忙,
对家庭也无法照量。
他的心灵被强烈的事业志向所激荡,
或许已经忘记了儿女情长。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撇下娇妻守空房。[3]
思念不已,心中悲伤,
多想与自己的丈夫在一起,
多想也为治水尽一份力量。
涂山氏女决定跟随大禹照料饮食,
与丈夫一起奔赴四方。
女娇如花似玉的美人,
丈夫却是黑脏的模样,
她有时也感到羞愧而无脸面;
再想想自己万种柔情,
却得不到丈夫的怜惜与思量,
她凄然泪下,黯然神伤。
大禹担心劳动时脏累的模样,
会给妻子留下丑陋的印象,
所以与她约定击鼓为号,
鼓声响起,
妻子方才将饭食送到劳动的地方。
但是真不幸,
有一次在挖通镮辕山的劳动中,
大禹一不留神,
从高处蹬跑一块石头,
骨碌碌滚到鼓面上,
发出了咚咚的声响。
妻子提篮来到河水旁,
惊讶了眼前的景象:
大禹尘土满面,
佝腰偻背,
活脱脱一只灰熊
踉踉跄跄。
久已压抑的情绪刹那爆发,
睛朗的天空霎时暴雨倾盆而下。
涂山氏女撒腿就跑,
她朝着自己的会稽家乡。
大禹一看发了慌,
妻子跑了他羞愧难当。
何况女娇有孕已九月,
她已怀上了自己的儿郎。
大禹放下活儿追得匆忙。
女娇前面拼命跑,
大禹后面赶得慌。
风驰电掣近一日,
嵩山巍巍把路挡。
大禹拉住女娇的衣,
请求爱妻多原谅。
请你跟我回家转,
夫妻恩爱共荣光。
大禹好声劝,
女娇心发颤:
不求你的官,
不求你的钱,
只求恩爱一生度百年。
高山倾倒难扶起
长江东流难西还。
玉石粉碎难聚全,
感情破裂难复原。
女娇心里泪水淌,
生活再不能这个样。
无爱的日子长如夜,
少恩的夫妻花遭霜。
我已等待十几年,
艰苦寂寞备品尝。
君心似铁少情义,
误我青春夜夜长。
大禹拉妻向回还,
女娇心如铁石坚。
死了也不跟你走,
心中的爱情鼓风帆。
女娇脚一跺,
幽怨一声喊:
“就是死了,
也不再跟你去敷衍!”
霎时化作一块石头,
立在大禹前。
大禹惊呆了一时
上下抚摸着石人的身体
最后含着眼泪叫:
“你,还我的孩子!”
睛天里雷声轰轰,
石头北边裂了一道宽缝。
一个活蹦欢跳的孩子,
从石人的身体里出生。
(这就是大禹的儿子“启”)[4]
大禹抱儿向回还,
伤心泪水流满面。
步步回首多留恋,
妻子的石像在心间。
白云飘飘无情过。
嵩山默默亦无言
为了治水的事业,
他失去了珍贵的姻缘!
大禹啊,
你万世英雄,
轰轰烈烈,
家庭生活竟如此凄凉!
涂山氏女啊,
你是情之专者怨必怒?
还是真的为追求新的爱情而去了?
还是被人人所有的虚荣心所驱使?
千载之下难以评说,
只留下后人的长长感叹。
2994年5月28日
注:
[1]今浙江绍兴西北。《吴越春秋·越王吴余外传》:“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取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证也。塗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谓之女娇。”《书·益稷》注:“辛、壬、癸、甲,四日也。禹娶塗山,甫及四日,即往治水也”
[2]今山西解县东北。
[3]《庄子·天下篇》:“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夏本纪》:“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4]《楚辞·天问》洪兴祖补注引《淮南子》:“禹治洪水,同镮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