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关注老人 文 一瓣心玫 远去了,那场抗美援朝战地上的硝烟。有谁?还记 那些抗美援朝胜利归来的老战士们?有谁还能关注 他们归来后的生活状态? 在这物欲横流、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就有这样一群 无儿无女没有亲人的孤老,他们被政府安置在光荣 院里,默默地在这茫茫人海一隅生活着,静静地度 过他们的风烛残年。 今天是重阳节,也许忙碌奔波在匆匆人生路里,人们渐渐遗忘了去关注这些本该得到关注的人。也许只有在这样的节日里,才会让人蓦然记起还有这么些老人,需要慰问。 作为青年志愿者,我第一次随着志愿者的队伍,踏进了平日里并不引人注目的光荣院,借慰问老人的机会才第一次如此地靠近这些孤独的老人们。 这是一群抗美援朝老战士,老人们的平均年龄已经84岁了。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他们,没有几个人是完好无损的体魄,战争或多或少地在他们身上烙下伤残的印迹。 而光阴的流逝将岁月的沧桑早已无情地在他们脸上深深地雕刻了出来,那沟壑重重的皱纹象疯长的树藤,一下一下地爬满了他们的面容;那握住拐杖的干枯的手不时颤抖着。即使他们再想亲密地拥抱这人间,想来这有生的日子也是区区可数了。 从老人们衰老的肤质、呆滞的眼光里,丝毫也捕捉不到他们多年前曾经叱咤风云朝鲜战场的影子。 老人们没什么文化,也没有更多的夸张的言辞,只有当他们用方言质朴地叙述战场的往事时,他们的眼睛里才绽放出些许生动的光彩来,那个时候他们的声音里总有抑制不住地一种高吭的激动,我才真实地感觉到隐隐有当年的一股英雄豪气真实地荡漾在他们心间。 当我静静地聆听这些老人讲述在那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英勇抗击强敌的历史,听着他们用微微颤动的声音缓缓地诉说着在他们看来最司空见惯的当时他们亲自经历的战场驿事,毕竟是真实地面对这些老人,我的心无法不被那强烈的震憾所撞击着。 在老人们的倾诉里,有他们战友们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虽然在电视杂志报刊里看过了太多的类似的报导,但还是使我深深地经受了一场生动的心灵洗礼。 其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那些典型的事迹。倒是老战士们说了三件在他们看来当年再也平常不过的事,却在蓦然间是那样的感动着我,在内心里默默地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第一件很平常的事:老战士们当年打仗的时候几天没能有水喝,口渴得受不了,只能把自己的排泄的尿装进茶壶里权当茶来喝。当喝水成了一种奢侈,那么这种喝尿的日子频率自然是非常之高的。 第二件也很平常的事:老战士们当年打仗的时候,饿了三天三夜没吃,依然背着米袋、步枪、棉被差不多有八斤重的东西,赤脚穿着草鞋行走在冰天雪地里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在那冰天雪地里脚冻伤,冻成残疾的也是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因为脚冰麻木了,队伍里的炊事员烧起一锅开水,让大家借着热气取暖,有人冷得受不了就直接把脚伸进锅里了,竟一点没能感觉到沸水的烫,等到别人提醒把脚拿上来,已经来不及,整个脚早就煮熟了,也就废了。 第三件又很平常的事:老战士们经常是几个月没能冲澡,身上长满了密密厚厚的虱子,虱子在身体与衣服间乱窜,那个痒呀那个痛呀,用手狠命抓挠着皮肤,都抓出一道道血痕也不解痒。再抓挠怕感染伤痕,所以只能硬生生地忍着。每每脱下衣服在火堆里抖落虱子,那声音噼啪作响象放鞭炮一样。 这些非人的生活,在老战士们看来却是如此平常之事。其中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存意志,艰苦的境地,在我听来就是如此不堪忍受了。更何况当时身临其境的他们? 在这些老人面前我深深感觉自己是那样的渺小,他 们为了抗美援朝,献出了他们的火热的青春,错失 了寻找伴侣的机会,就这样孤独终老。 这些老人的神态上掩饰不住一种凄凄的孤寂。虽然 政府在物质上让他们衣食无忧,可是精神上那种亲 情缺憾的空虚又有誰能来弥补呢?! 当我听到有几个老人对我说:“今天还是挺开心的 ,好久没看到这么多人来看我们了,这样真好!” 我的心酸酸的,莫名地疼痛起来。
人类在用生命书写自己的历史的时候,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无数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献出了他们的青春。 我们每个人都游走在人生的旅途里,苦苦追寻着那 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也许在习惯了和平反而不 容易感觉到和平的幸福,常常看到很多人浪费着 人生的光阴与奢侈着生命的恩赐, 在不断地自我麻 木里寻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方向。 能够如此平安地生长在祖国和平的环境里,我们还 怎么能抱怨生活无趣呢?与那些老人们相比,我们 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幸福是什么?也许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就会在不经 意间轻轻地把幸福握在掌心。 今天光荣院之行,的确是一次对我心灵上的洗礼。 重阳节也是敬老节,我想重阳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 这一天,老人更需要我们在精神上对他们的关爱, 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老去的一天,所以我们更应该 时时刻刻记得敬老、爱老、养老,从自己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