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孩童时代随着对电影《闪闪的红星》故事的迷恋,潘冬子的妈妈哼唱给潘冬子的这支《映山红》也因为寄予了对红军的期待,赋予了一种神圣的情愫,深深走进我心里。电影画面上潘冬子做梦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爸爸和红军队伍来到了山里,红军战士笑得灿烂,满山遍野的杜鹃开得鲜艳。就因为这部电影,从小生活在平原不知山花模样的我却早早的认识了满山红艳的映山红,当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它就是杜鹃。再一次接触到杜鹃花是中师时候读到的一篇课文,是毛泽东的儿子儿媳写的那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毛主席,韶山,潘冬子,红军......可以说,对杜鹃的印象带着浓浓的革命色彩,而对于花儿本身的美感既无心也无机会感受。呵呵,可见我们小时候的政治思想教育多么地到位。
一些带着浓浓革命色彩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还能为今人喜爱,那绝不是仅仅因了那革命色彩,而是因为其巧妙利用艺术形式,撷取某一形象的外在和内在美感,借用那具像,融入一定的思想境界塑造出了高洁高雅的典型形象,也就是说,那借用物本身具有一定美感。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除了借梅花凌寒不屈的形象歌颂革命烈士江姐等的《红梅赞》,还有这支《闪闪的红星》的插曲《映山红》。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虽然不能体味《映山红》思想性外的美感,但这样词曲优美的歌曲不知不觉融入了幼小的心田。多年以后,喜爱了旅游的我对山情有独衷,春季里的几次游历中哼着《映山红》的小调,得以见到了真正的杜鹃花。
如此分布广泛,数量最大的杜鹃,在所有天然花卉中,最具繁多品种和普遍性,这足以令任何一种山花自惭形秽。杜鹃花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同的形态特征,差异十分悬殊,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有的主干粗大,高达20余米,有的呈匍匐状、垫状或附生类型,高仅10-20厘米。基本形态是:主干直立,单生或丛生;枝条互生或假轮生。而无论高矮异同,杜鹃花一般都成片蔓延山岗,鲜艳欲滴地装点着处处河山。而且杜鹃最可贵的是不仅可以烂漫于山野,而且易于被培植种植。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要推杜鹃花了。现在世界上经野生杜鹃培植出的品种达8000多种呢。
我们说杜鹃平实平凡,以至于中国大地山川中遍及她的灿烂容颜,南方很多山区杜鹃花多得都可以随意采摘了花朵食用,漫山遍野盛开成花海。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感受到杜鹃的高雅和无比艳丽。自古以来它是那样为人喜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诗人白居易如此推崇杜鹃花,他又说杜鹃花"花中此物是西施",可见杜鹃花在百花中的地位。李白也有诗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具有浪漫情怀的唐宋诗人和词人有不少赞杜鹃名句。可见,杜鹃花真的是浓淡相宜,雅俗共赏了。世间具有这样品性的东西最容易长久存在。无怪乎从十九世纪开始欧洲殖民主义者就觊觎我国品种丰富的社鹃花资源,多年破费心思不惜人力物力采集中国的杜鹃花品种。特别是英国人,从我国采集了近200种杜鹃花,在英国广泛栽种培植,使得英国的杜鹃甚至比杜鹃的原产大国中国都要丰富,档次都要高级。红",是由于映山红在中国的生长比较普遍吧。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山区的杜鹃主要是映山红。
想当年潘冬子的妈妈"岭上开遍映山红"所唱到的"映山红",仅仅是杜鹃花儿的一种。杜鹃花品种十分丰富,分常绿和落叶两种,颜色也各异,映山红那样的红色是其中一种。映山红属于落叶杜鹃。我想,人们之所以通称杜鹃为"映山红"是由于映山红在中国的生长比较普遍吧。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山区的杜鹃主要是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和"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是红色革命情怀的寄托。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栏,清溪倒照映山红。"宋人杨万里面对杜鹃则是一种与人为赋予的其他色彩有别的纯粹的赏花情趣。而对于经历了世事沧桑洗却了尘世浮华的我来说,杨万里的情怀最是合我心意。
再度走近杜鹃,再度感受杜鹃,我仍会哼着那"岭上开遍映山红......"但我想,面对烂漫的山花杜鹃,给我的美感已经不是《映山红》的单纯了,我会更加走近它,倾听它们的花语呢喃,共鸣一份无须言传的自然语言......
《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 凝望着流云,想起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