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大国。”初闻这则消息,心中不免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人有钱了,可以买得起私家车了,而忧的却是这日益庞大的汽车拥有量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及环境问题。 中国曾经一度被誉为“自行车王国”,但在近几年,这种提法已日趋式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电动车再到小汽车,这种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交通工具上的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咱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人们对改变生活状况的渴望。 但不知是国人以前的穷日子过得太久了还是咋的,总之这穷人乍富后,那种张扬和显摆的心理立马表现得一览无余。首先是购车时的大排量、超豪华。不管是买公车还是私车,这种攀比心理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唯恐自己的坐骑在别人面前掉了价;其次是驾车时的霸气。硬超猛赶,横冲直撞,就怕别人不知道他开了辆车。只是苦了路边的行人,总是被刺耳的喇叭声弄得心惊肉跳。若是遇上雨天,被溅上一身的泥水,也只能落个捶胸顿足、望“车”兴叹的份儿。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大国其实是迟早的事儿,这并没什么好炫耀的。就是将来有一天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大国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却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名列世界前茅,这首先就是一个大问题。如今的“驾训”就像暖房里孵小鸡一样,一拨一拨的,快速而又高效。“街虎”横行于乡间市里,实在令人胆战心惊。有人说“车祸猛于虎”,我看这话说的并非危言耸听。 再就是道路和停车场问题。这几年道路确实修了不少,但仍然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需要。在车流高峰期,一个红灯就能停下老大一片。这也难怪驾车者慨叹“开车还不如骑车快”了。若是在途中碰到前面出个交通事故什么的,一停几公里,进退不能,那景象更可谓蔚为壮观。我真搞不懂这到底是车的悲哀呢还是人的悲哀。停车场已然占去了大片的城市空间,但还是没地儿停。没地儿停你就不能乱停,乱停了肯定会有人找你要钱,否则,你的车就被拖走啦。有人呼吁多建几个停车场,可说归说,到哪儿建?我们总不能把可可西里也辟为停车场吧。再说,人家藏羚羊还要生存呢,你总不能为了停辆车而让藏羚羊居无定所吧?看来,这车多才是真正的祸根。 最令人堪忧的还有环境问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每天呼吸着并不新鲜的空气,有时甚至还要靠一点空气清新剂来欺骗自己的嗅觉神经,这究竟又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呢?玩车的人沾沾自喜全然不顾,可没车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同呼吸共命运”是不是跟被动吸烟有些相像呢?若果真如此,是不是也可以索赔一下“健康损失”呢?据说,空气里所含的铅能够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为此,俺还真为祖国的下一代而担心不已。就算你用的是无铅汽油,你就敢保证你那汽车尾气里就不含有其它有害成分? 能源问题就不屑细说了。看看那“噌噌”愣涨得油价,只要不是傻子,大家都知道那是咋回事。有一回,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北京司机说:“以前是没钱买不起车,现在是买得起车却又买不起油了。”唉!“油荒”闹得呗,还有什么? 看着中国日益凸显的“车患”,我便常常想起欧洲的荷兰。说起来,荷兰人可要比咱中国人富得多,但他们却崇尚骑单车。 单车也就是自行车,那可是荷兰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荷兰,骑自行车出行成为人们迷恋的交通手段和锻炼方式,荷兰人有30%以上的旅行是靠骑自行车完成的,在该国的老年人当中,靠步行或骑自行车完成的旅行甚至高达48%。 据悉,荷兰人已经把骑自行车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由于“政府对自行车这种环保、实用、节约能源而又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交通工具的大力倡导和政策保护”,使得“自行车文化”在荷兰大行其道。在他们的城市中,专门辟有与交通主干道隔离的自行车道,机动车是被禁止驶入的。这与在我们国内汽车“欺侮”自行车、高档车“欺侮”低档车的现象是何等的大相径庭! 新华社有报道说:“在讲求高速的全球化经济之下,荷兰这个‘骑在单车上的国家’依然能够稳居西方经济强国之列,而且国民收入保持在2万欧元之上。”所以我认为,在我们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荷兰人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思索和借鉴的。 2005.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