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这样评职称的
风吹哪页读哪页 教师节刚过,教育的问题还被大家关注,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高校评职称的内幕。我在此不做太多的评论,只叙述过程,至于各位得出什么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 学校先公布今年参评名额,告诉各院系能得到的比例,一般是申报人数的50%。 2、 各院系召开会议,自愿申报,然后定出自己的参评人数。如果申报人数6个,只能参评3个,那么第一轮竞争由内部开始。 3、 参评者开始探问全校内参评同一级别职称的人数有多少?实力如何?了解竞争对手情况。 4、 各院系主任领着自己系的参评对象,挨个走访评委,介绍情况,顺便介绍参评对象给评委认识,以便他们之间事后单个联系。 5、 每个参评对象都放风说,自己最厉害,舍我其谁! 6、 开始找人、找关系、送礼,关系越硬越好;没有关系,钱越多越好、礼越大越好。 7、 各院系初评筛选;上学科组再评;上大评委终评。 8、 公布最终评选结果。 这里关系和金钱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一环节缺项,成果业绩再多,在各院系内部就可能被拿下。如JG学院的W,在院里初评时,与另一位因差0.2分而落马。天知道这0.2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全院人听说这个结果十分吃惊,在此以前,大家一致看好W,认为他俩之间天壤之别,上去的只能是他。 等进入学科组时,命运就掌握在7个评委手里了。每个评委都力保自己系的人。打分时,不管够不够,都往第1名打。剩下的7个参评对象,评委之间就心照不宣了。 学科组7个评委,8个参评对象,8中选6。谁上谁下完全靠关系。比如某次管理组,述职最差劲、最没水平的那一个,局外人公认她得下来(因为大家平时就知道她水平特凹),但却被为第1名,上哪儿说理去?当你看到她那个当行长的丈夫在学校坐阵一天,班都不上的时候,你不得不感叹权力和金钱的力量。 朋友L前两年含冤落选,痛定思痛、大彻大悟之后拟定了参评方案。积攒了全部的科研成果和骄人的业绩,也照样得游说各个评委投她一票。她私下里对我说,我这一生都没这样低三下四。但还好,她从评委口中得到了绝对保证,而且以她了解的各方的情况,她在科研与教学成果方面应名列前茅,因而觉得万无一失。但结果仍让她心有余悸,居然有评委给她打分第6名!幸亏只是1个评委打的,再多1个,她就是第7名,被淘汰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一个信誓旦旦的评委背后下的毒手?当面都好,你分辨不出哪个会说谎。 最后进入大评委评选时,基本上只能从前一轮结果中下来1个。且往往是上轮排名中的最后1名,可见前一轮排名何等重要。 我不能说100%的教师都是这样评上职称的,但目睹多年来的评职称过程,至少80%就是这样评上的。而且我还不想多说,有些人所谓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水平及什么渠道而来,他们的教学效果如何。 有两种情况不属于上述程序。 一是不够格又关系不硬的,可以以死相要挟。曾有1女教师落马后哭到校长处:今年不把我评上,我就死在你这里。结果,她成了副教授。 二是当你的成果业绩确实突出、超出所谓第1名很多分,又没被评上时,你可以抱着所有材料,直接进入校长办公室,说: “请给我一个理由。” 然后,校长就会特批:此人重新审议。下面的评委就会心知肚明。 公布的结果是:今年本校追加一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