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守株待兔,必逮一兔! 中伊之战硝烟散尽,让国人提心吊胆的点球大战结束后,中国队终于昂首挺进决赛,最后的对手为未尽遣主力的日本队,估计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中国队将会如愿首次获得亚洲冠军的称号。 回首此次亚洲杯之旅,如果中国队最终能夺冠的话,对伊朗一战肯定是至关重要的一场,让人不禁对足球比赛中的点球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注意到赛后扑出最后一个点球的刘云飞被称为此役的英雄,当然从结局上看,刘云飞的最后一扑不愧如此称号,但是从比赛的场面上来看,我们只能说守株待兔的思维成全了刘云飞,帮了中国队一个大忙。
点球是足球比赛的一个永恒的经典话题,许多趣闻逸事也围绕着点球展开,诸如点球该不该判,点球是不是被遗漏,哪些球星把点球踢飞了,哪位守门员把必进之球没收了。 百年足球,可堪回忆的经典点球战例太多了,自认为印象中最经典的点球大战非1988年丰田杯荷兰埃因霍温和乌拉圭民族队的比赛莫属,当时埃因霍恩拥有巴西独狼罗马里奥和荷兰国脚罗纳德·科曼,双方打成2:2后,居然罚了罕见的10轮点球对决,最后民族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中以7:6胜出。无独有偶的是此次冠军世界巡回赛中,AC米兰点球大战以10-9击败曼联,据说也打了十轮。 点球一般而言是十拿九稳,所以罚进去不希奇,罚不进去才会成为新闻,特别是一些著名球星的射失点球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刚刚结束的欧锦赛,贝克汉姆罚丢两个点球让人们大跌眼镜,此前一些大牌球星,如86世界杯的济科、苏格拉底、普拉蒂尼,90世界杯的马拉多纳莫不如此。而94世界杯决赛罚失点球后,巴雷西的老泪纵横和巴乔的黯然神伤给观者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感印象。
史上在点球上最倒运的球队可能是2000年欧锦赛上的荷兰队了,他们在11人对阵10人的意大利的比赛中,得到两个点球,可是德波尔和克鲁伊维特的两粒点球都被神勇的意大利门将托尔多扑出,最后东道主荷兰队只好在这场半决赛的点球大战中把胜果拱手相让。 个人点球不中的纪录可能非阿根廷的“疯子”帕勒莫莫属,这个疯子居然在99年美洲杯对哥伦比亚的一场比赛中,将三个点球全部踢飞!好笑的是,到第三个点球时,他飞奔上前拾起球来,把前来要求主罚的队友推开,为避免球被抢走,居然把足球当作篮球一样围绕身体传递。此时的他想来胜负早已置之度外,只剩下自信心的捡回了。 中国国家队的点球纪录也颇不好看,十多年前我们有个点球专家叫麦超,应该讲他的点球命中率还是不低的,但是在点球交战中我们有过许多惨痛的经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找不到绝对把握的罚点球队员,一些所谓的点球行家,如郝海东曾经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预选赛中将对卡塔尔的点球罚失招致最后不得不在和韩国国奥队的生死大战中败下阵来,98世界杯十强外围赛中,范志毅在对沙特队时罚失点球,直接葬送了中国队的一线生机。 而巧合的是,最为惨痛的点球纪录是16年前的88年亚洲杯三四名决赛,我们和老冤家伊朗点球大战中,段举、王宝山、伍文兵首三发无一中的,而对方三发三中,我们就这样被伊朗队打了一个耻辱的零比三。 按说足球的球门宽7.32米、高2.44米,一些未经专业训练的业余选手都可以夸下海口在12码的点球点把球送到指定的位置,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专业运动员甚至天皇巨星罚不进?有的球员甚至患了点球恐惧症,比如昨晚的转播嘉宾黎兵,这个曾经的联赛最佳射手就说自己自从在国奥队有次罚失后就没再敢罚点球,巴斯藤在AC米兰的某次关键比赛点球大战时面对教练的问询,居然摇头说我不上,教练萨基只好摇摇头:“孩子你还是年轻”后来自告奋勇的还是老将多纳多尼。 可以讲,虽然罚点球时射手在进球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和守门员的较量时却是处于明显的心理劣势的:这么大球门,这么近的12码,罚进去是应该的,罚不进去才讲不过去。守门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是罚球员站到罚球点时,才发觉一切都不是那样:现在的守门员几乎都是巨无霸,1米9 往上的一抓一大把,往哪儿一站,嘴里念念有辞,蹦跳几下,然后把两手摊开,虎视眈眈地望着你,你会觉得他似乎有随时掌控每个角落的能力,而经过上百分钟的激战,队员身体已经透支到极点,身心俱疲,好象没有一个器官属于自己了,支撑脚的位置,击球脚的力道都很难随心所欲,再加上现场观众的山呼海啸,保持稳定的心态和精准的脚法实在有点勉为其难,胡乱出脚出去当然保证不了点球的方向了。 当然,即使有这些不利之处,罚点球的运动员还是有很大把握的,毕竟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如此近的一个距离把皮球送到一个守门员望尘莫及的位置应该是不高的要求。只是前提还是罚球员要有稳定的心态和一定的罚点球技术。 相对来讲,教练员比较青睐的罚球员多是后卫,和激情有余的前锋队员相比,防守球员的特质就是严谨和稳重,时刻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虽然也有些如郝海东、代伊、罗马里奥、罗纳尔多、维埃里这样的进攻型球员担纲罚球,但一般而言著名的点球手都是诸如马特乌斯、布雷默、科曼、邓加、麦超、郑智这样的防守或中场球员。 至于罚点球的技术,蛇有蛇路鳖有鳖路,曾经见过比较另类的罚点球手,比如有不助跑直接用脚尖捅射或是用脚外侧打弧线的,但这样的罚球很难控制准角度和方向,所以绝大多数点球都是用两个部位打进的:正脚背抽射和脚弓的推射。正脚背抽射的优点是势大力沉,守门员很难及时作出反应,象当初的马特乌斯和科曼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显示出他们强烈的自信心和控球技术,但缺点是有时力度和击球点掌握不好容易打飞,脚弓推射的最大长处是精准,90年世界杯夺冠的德国队布雷默决赛打进阿根廷队的那记点球就属此例,但和脚背比的短处是力道不如抽射那么有力,而且角度掌握不好容易推偏。 最后就是罚点球的角度了,点球的速度快,守门员如果等球出来再扑的话肯定来不及了,守门员往往会根据罚球队员的动作作出判断提前移动,所以点球的角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守门员比较喜欢扑半高球,因为他腾挪起来的时候最能控制的范围就是半高球,而他难防的是地滚球,特别是死角的高球,但追求死角的话容易将球打飞或是撞柱,所以除非绝对自信球员多不会罚这样的世界波,但如果角度不够刁的话就容易被预先赶到的守门员候个正着,所以点球比赛时和守门员的斗智斗勇就至关重要了。从过往纪录看,优秀的罚球员多数不会太发力,而是用假动作先骗过守门员,再轻松地用脚弓推已经作出移动的守门员反向的球门下角。所以以前的麦超就夸口自己罚点球从不看球,而是观察守门员的反应,在守门员移动以后才以轻松的心态和稳定的脚法将球推进,从这点看,大部分球员都是这么做的。不过此点主要对业余守门员最奏效,因为他们几乎不会事先移动和腾挪,罚点球时只要事先推球门的两个下角就行了。当然提醒一点的是,脚头太烂的球员就别太追求角度了,先把球对准球门再说,印象中当年的国脚李辉就发过一个直接瞄准守门员的点球,而且守门员根本就没有意料到,扑一侧后形同空门。 回到本届亚洲杯,进入复赛后六场比赛有三场打满120分钟要通过残酷的点球大战一决胜负,有意思的是,三场点球大战都是笨鸟先飞式结局,巴林对乌兹别克、中国对伊朗、日本对约旦都是形势开始占优者最终落败,特别是约旦队在前两轮2:0的完美开局下让人瞠目结舌地让煮熟的鸭子飞了,更为让人回味的是,这场点球大赛罕见地在发完两轮后在日本球员的要求下更换了罚球场地,这在国际大赛上都是知了本人前所未见的。 最后回到昨晚的点球大战,刘云飞被央视的刘建宏夸为本场比赛的抗伊英雄,我说过从结局上看,并不过份,但从现场表现来看,刘云飞至少在五轮点球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他的所作所为只能让人想起两个成语: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和守株待兔。 守门员扑点球只能顾及一边而放弃另一边这是大家不争的事实,但这个放弃一边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守门员的临场判断,根据罚球员的过往表现和当场罚球动作的蛛丝马迹判断出球的行进轨迹,而不是撞大运般地瞎扑。而刘云飞给人的感觉却恰恰如此,五个点球他一边倒地扑向左侧,而且全是千篇一律地提前向左移动,没有一个隐蔽的迷惑对手的假动作。所以这场点球大战中国队的胜出实在是万幸。 我们回顾一下:应该讲中国队的郑智的第一个点球罚得确实好,郑智从他四场比赛连进四个点球的纪录和他的实际表现来看,他将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中国队点球专家的位置,那个点球真正的做到了把守门员骗开,体现出他冷静的心态和良好的脚法。后面的孙翔、李宵鹏、邵佳一的点球也都罚得不错,角度和力度都掌握得不错,特别是佳一的罚球。肇俊哲的点球凭心而论也不算太差,但是发力太猛让对方守门员看出了意图,所以腾起来后手还是触到了皮球并将它挡到门柱上。 伊朗队的第一个罚球队员代伊是典型的正脚背抽射,这种马特乌斯或科曼式的罚球充分体现出代伊强烈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脚法。第二罚马达维基亚的罚球角度很刁而且脚法确实隐蔽具欺骗性,第三罚内科南同样射右侧命中,而此时我们看到刘云飞的扑点球太过刻板,没有显现出守门员的抵挡智慧,而是一味地往左侧撞大运。伊朗队的第四个队员莫巴利角度选择得没错,刘云飞已经无可挽回地再一次扑向左侧而球却向右侧飞行,可是这个球却因发力过猛和角度过高的缘故击中了横梁。最后一扑,让人匪夷所思的场面出现了,刘云飞在伊朗队哈马迪出击前再一次提前向左移动并倒地,可这时哈马迪的脚却刚刚触到球,如果哈马迪能对刘云飞的临场表现作一总结的话,他应该选择向右侧踢,如果哈马迪在触球前能观察到刘云飞的移动方向时他也会向右侧踢,如果他向左侧踢出一个稍高球的话,球也将飞向大门,我不知道当时哈马迪是如何盘算的,我们能看到的事实是: 刘云飞的最后一扑比前四个更早地向左移动,身体比前四个更早地倒地草地上,估计当时他已经懊丧地预测球已经向右侧轻松地滚去,可是当他倒地后再抬起头时,他惊喜地发现,哈马迪却用脚背搓出了一个轻飘飘的半高球,如同斯诺克的后滚球,它在往前的方向时是软绵绵的向后旋转的,慢得在刘云飞倒下时还能从容地用手一撑,再度爬起,单掌把这个球挡在了门外。 于是,我们见到了耳熟能详的一幕:守株待兔终于有了回报,我们也终于不得不承认:愚者千虑是必有一得的。世间的许多事就是这样奇妙,成功有时不光在于千锤百炼的努力,有时还在于千钧一发的运气,甚至,在于对手千载难逢的大昏招。
钢铁英雄,有时就是这样练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