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余音绕梁
2004年7月29日晚,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了隆重的颁奖晚会,今年的大奖赛赛事,终于是全部结束了。 2004年5月,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大奖赛的非职业组比赛。我和我的八个伙伴,从团体决赛到单项决赛,可以说是一路兜风,最后幸运地进入了单项决赛。2004年7月,大奖赛非专业组的比赛风烟刚息,专业组的比赛战火重燃。我从参赛到观赛,有亲历的所见所闻,也有旁观的耳通目明,且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大家分享,多谢给我一点时间:)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比赛,其实在下午已经上演过一次了。在比赛期间,每天下午都有当天晚上要参加比赛的选手的彩排,这样的彩排是带服装,带音响,带灯光,带摄像(只是不用化妆)的彩排,评委悉数入席,对选手的表现进行初评和记分。有一种说法:比好了下午的彩排,比晚上的现场直播比好了还要关键。这样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评委们在下午的彩排中,对歌手有一个初步的也几乎是“定终身”的印象,听说,在下午彩排结束之后,评委们会对歌手的得分有一个大致的定夺,更是会对整场歌手的排名都有一个大致的排序。评委们给歌手们的分数,除了选手的超常表现(如非职业组民族唱法中,云南代表队选送的姐弟组合)和当晚比赛“水涨船高”的气氛等因素影响外,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评委们心中的那个“排名顺序”更是基本成定局,各个选手之间的分数会“水涨船高”,但相对值基本不变。 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了“一棰定音”的过分武断。不过令人担心的是,评委的预先评分就如同法院审判的预审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了当晚真正有效力的评分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选手们坐在观众席观看别的选手的彩排,评委们就在离选手很近的评委席上就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评委交头接耳,对歌手的演唱进行评论,有的时候因为音响太响,他们的声音大到可以让我们听到的程度。评委之间当然允许有适当的交流,可是评委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会让觉得有“串通”之感。每个评委自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多样化的评价,才会让比赛更加公正和公开,交头接耳无非是要交换意见,意见统一了才好公事,统一的意志来自于何方,无非是有权威评委的影响,或者是来自某些更深层的影响吧。 看完彩排,评委们不会马上离开,他们有的时候会在一个小房间里“开会”。我记得有一次看完彩排,听到李谷一说:“民族组的评委不要走啊,咱们到后面开个会。”“开个会”这样的说法让人觉得很蹊跷,开个什么会呢,研究什么呢?无人得知。 坐在观众席里看彩排是一件很有收获的事情,很多大腕、明星、歌唱家,一股脑儿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会想:这是真的吗?我没有在做梦吗?是的,你没有做梦!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全国歌唱界的一件盛事,在这里云集的都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歌唱家和演员,否则,大奖赛的名声从何而来?评委是场下最令人瞩目的焦点,这样大的知名度,这样高的注视程度,有时候却难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担心:会不会有走后门的现象? 大奖赛号称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然而在现场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场景:某评委走出演播厅,被人叫住,那人与评委亲切握手,然后指了指站在旁边的一个青年歌手,说“这是……”然后两人快步走到一旁。记得在参加大奖赛的动员会时,大赛组委会明确规定:比赛期间,选手不能找本次大赛的评委上课。规定是在这里了,显得是正而八经的很公正,可是,评委们每天还是会在各种场合出现,要想找他们可以有各种渠道。谁来监督?该找的还是会找,明着不行暗着来啊!只要没有人揭发,找评委这样的事情是会变着花样来进行的。 说到大奖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不说说大奖赛设立的监审组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观众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对大奖赛的评价和疑问传到“这里”来。注意!“这里”不是监审组,是大奖赛导演这里!也就是说,在监审组这里读出来的观众来言,并不是监审组第一时间读到的,而是经过了导演的筛选和安排。当然了,大奖赛的决赛是现场直播的,观众的来言在导演这里过滤一下,是维护大赛现场秩序的一种工作上的需要,也是电视直播需要的对现场的一种控制,然而,可想而知,在监审组公布的可不保证是最尖锐的问题。 有趣的是,监审组的提问往往是下面将会有组合出现的一个标志。我们会发现,这次的大奖赛组合非常多,监审组的提问也相当活跃。这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组合上场,涉及到许多个麦克的摆放问题,有时候涉及到道具的摆放问题,如何错开这个时间,导演巧妙地设计了这个监审组提问。当你饶有兴致地在听监审组的提问和评委的回答的时候,台上这边忙得不可开交呢,工作人员忙着摆道具,演员忙着上场。当这边忙活完了,电视镜头一切换,这边已经准备就绪了。丝丝相扣的衔接,沉着冷静的技术,让人佩服中央台不愧为全国电视台的老大。而在每天比赛前听到的那热烈的掌声,哈哈,是有现场导演在旁边使劲挥手挥出来的:) 大奖赛的后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三种唱法的歌手,在这里吊嗓、化妆、备台,一片忙乱,仿佛能听到铮铮的磨刀声。唱完下来,无论唱得如何,成绩好坏,都在外面走廊里的电视机前安静地看下面的歌手的表现,都是老练的演员,在心里默默地估计着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看他们心理素质都不错,我没有看到因为表现不好而垂头丧气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对这些经常上舞台的人来说是终生的梦想,但无论成功失败,今后的路总要走的,而更多的人则以“能闯入决赛就挺高兴的”来鼓励自己。从竞争中涌现出来的毕竟是少数,而且最终能成功的并不一定是第一名,中国当今的舞台上走红的这些歌唱家不一定都获得金奖或第一名,很多是从二、三等奖甚至优秀奖的平台上起飞的。 个人单项的决赛采取了新的赛制:三轮淘汰赛——16个参赛选手,第一轮只比唱歌,筛掉6个进入第二轮,第二轮只比综合素质,淘汰4个进入第三轮比赛,第三轮又只比唱歌,最终角逐出金银铜奖。在下午走台的时候,除了第二轮综合素质不用走台,第二轮和第三轮都是要彩排的,因为谁也无法确定谁能进入第三轮。我们在非职业组民族唱法决赛那天下午,唱完了第三轮的歌,被主持人董卿拦住,对我们进行了小小的采访,如果晚上我们进入了第三轮,在等结果的时候,她就以此为内容来再对我们进行采访。董卿对我们大学生代表队的青春活力非常喜欢,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压力,况且又是9个人一起上场,心态上简直觉得就是上去唱着玩。在这样的大赛中,能有这样的心态进入决赛的,大概就只有我们大学生代表队了。而如果今后还有机会参加比赛,这样的心态不知还会不会有? 大奖赛不断地推新歌手,也推出了新主持人。这一回董卿和张泽群的表现,在央视歌手大奖赛的论坛上各有褒贬,照我看来,董卿的表现实在是一般,组织语言能力差,在颁奖晚会的时候采访各电视台的领导,说来说去就是“……代表队在比赛中获得了……成绩,听说你们……你们有什么经验?”说错的地方也很多。张泽群的表现可批判的地方不多,可是主持这样的大赛,压力不小,放炮的地方也不少。文清是主持第二现场的老手了,经验倒是比两位新人多了不少,第二现场的表现尚可,可是她在颁奖晚会的表现让人感觉太贫、太调侃了,喋喋不休的令人耳边不得清净。不过说来说去,大奖赛的举办,累的还真不只歌手,评委跟着累,主持人也跟着累。十几天的比赛下来,他们面对大量的选手资料要念,出错率越高,对他们就是增加了一次不良的出镜机会,还要主持现场,不要以为主持人就是念个名字报个歌名念个分数采访一下谁的事情,那么大的工作量,实在是不容易。大奖赛能成功举办,跟主持人是分不开的。我们只有期待他们下一次主持经验更丰富一点,表现更沉着一点。 个人单项的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了,金银铜奖站在台上向大家挥手示意,当电视镜头切换到广告的时候,演播厅里最热闹,照相的最好时机来啦:评委之间照相,评委和歌手照相,歌手和歌手照相,闹翻天。这时候的评委,大多和蔼可亲,心仪哪个评委,走过去跟他(她)说一声就会爽快地答应,幸运的话评委多会记得你是表演什么节目的,对你评论几句。留着那些照片,偶尔翻翻,也是一种回味。 说了好多我的所见所闻,惟独不说我们的比赛。其实没啥好说的,过去了就过去了,就算是有一次经历,感觉挺好玩的,就想跟你说说大奖赛的故事。今年的战事偃旗息鼓了,而下一次,将是两年以后了,那时当你再看,希望你比这一次更有经验:)而那时候的我,将会在哪里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