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的爱情 ——读考琳、麦止洛的《荆棘鸟》 没有读一本书像读它那样沉重,我多次掩卷沉思。我力图以平和的心态读完这本书,但不能。当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紧紧地盖上了书,想把所有的压抑和悲伤永远留在书里,我不想再听到荆棘鸟冲破苍穹的歌声,不想看见它在荆棘林上流血而死。 我不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认为闲时读书只是一种消遣,不必作出深沉状。但面对《荆棘鸟》,面对拉尔夫的爱情,我却无法轻松。 拉尔夫是神父,神父不能有爱情,他对上帝发过誓。但上帝管得了神父,却管不了爱情。爱情无处不在,对拉尔夫也不例外。他爱上了梅吉。当拉尔夫神父迈步越过那些男孩,蹲下身来,用坚定柔和的双手搂住小梅吉时,他注定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那一年,梅吉仅10岁,而拉尔夫28岁。 如果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也就罢了。偏偏后来梅吉也爱上了他。两个不能相爱的人就这么情不自禁地深深地恋上了对方,悲剧就此酿成。 爱情这个东西,总是让人心驰。它确确实实像泥土里生长的玫瑰,看上去很美,闻上去很香,但要得到,还得付出代价。有的人用一辈子的时间,也不能得到。就是得到了,却不能紧紧抓在手中。“我爱你,拉尔夫,但你从来不是我的。”梅吉说。拉尔夫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种清清楚楚、透彻心底的痛。 只要是人,就会有欲望。这种欲望,既有物欲,也有情欲。特别是情欲,是人性的最原始最自然的冲动。它与爱情是孪生兄弟,人为的灭杀,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拉夫尔聪明绝顶,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只有用神父的身份,掩饰着对梅吉的爱。他解释为是喜爱,他的喜爱出于怜悯,他说他一直把他当作女孩。 这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他最终还是说服不了自己,更说服不了梅吉。他言行举止之间表现了对梅吉的关爱,不仅躲不过庄园主玛丽.卡森的阴沉的眼睛,而且躲不过维图里奥红衣主教洞悉一切的眼睛。 他必须作出选择。天主教是禁欲的,实质上禁的是肉欲,而物欲,只要能为教会所用,即使不择手段,上帝也会原凉的。拉尔夫深知这一点。他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他最终选择了继承玛丽.卡森的财产,用一千三百万英镑,将梅吉“卖掉了”。他得到了德罗海达的财产,作为进身之阶。 如果你以为他真的选择了财产,而抛弃了爱情,那就大错特错。因为,很多年以来,拉尔夫一直认为梅吉是他有生以来到最美的、最可爱的小姑娘,她那双仰望着他的银灰色的眼睛,像熔融的宝石,闪烁着柔和、纯洁的光芒。这样的光芒,从见到的第一眼开始,就始终笼罩在拉尔夫的心上。他无抹掉梅吉的影子。因为他深深爱上她。 由此看来,人的本性只能掩盖一时,不能掩盖一世。爱上一个人,却只能深深埋藏在心里,这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折磨。选择了教父,就不能选择梅吉。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只能有其一。 所以拉尔夫注定痛苦。他爱梅吉又如何?至少在物质、在权力面前,他屈服了。他牺牲了梅吉,换得了高位,又忘记不了梅吉。人性的弱点,在拉尔夫身上表现得一览无余。 男人与男人是有区别的。拉尔夫首先是教士,然后才是男人。事实上,当他成为教士后,他的男人的身份已大打折扣,人性所具有的欲望,他不能有或者不能全部有。特别是爱欲,则是完全不能有的。而女人,当爱上你之后,在她的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男人。不管怎样,拉尔夫的选择,对梅吉来说,则意味着悲剧的开始。她理解,她无奈,她想忘记,她千方百计说服自己、改变自己。但一切的努力,面对爱情的力量,显得苍白无力的。她就如一只荆棘鸟,用生命寻找荆棘树,然后深深扎进去,放开歌喉,只到曲终而命竭。她说:“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这样的爱情刻骨铭心,这样的选择荡气回肠。玫瑰的温馨芳香,不属于他们。他们没有那低头的温柔和碧玉搔头落水中的欢快,有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对于这样的爱情,作者考琳、麦止洛是赞扬的,显然也是犹豫的。在爱欲与教规之间,她有时无法权衡。她实际上是一个爱情主义者,也是一个宿命论者。她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因缘轮转。她的这种性格,注定了两位主人公不幸的命运。她实际上让拉尔夫扮演了一个玩火者,她亲手设计了一个阴谋,让自以为聪明大胆、充满睿智的拉尔夫,最终在自责和不甘中永远睡去。 这的确残忍。爱注定要付出代价。但用生命作赌注的,毕竟不多。拉尔夫一生做了一个完美的游戏,却在最后烧自己。我仿佛听到了考琳、麦止洛拉的一声叹息:“自负、野心勃勃、某种程度的不道德。对梅吉的爱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之中开花的。”我知道,她是在自言自语,又是在告诫什么。 “梅吉,我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或者说从来没有这样不幸过。”拉尔夫说。他是聪明的,又是愚蠢的。他是成功的,又是最大的失败者。他是幸运的,却痛苦了一生。 ※※※※※※ 转自 相约春天 [lxq37.xilubb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