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有语: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前辈蒋若旺老师就是这样慎独慎德,操持身心,收放自如,布茅蔬淡,颐养天和的。 识得蒋教师,很有些年头了,他的亲和,他的慈善,他的严谨,他的敬业,他的修身齐家,他的苦乐年华,让作为晚辈的我无不景仰与感慨。 诚若蒋老师自撰联所言:十载树木,百载树人,呕心沥血,爱岗敬业,春蚕子夜犹吐丝,无愧学子师表;幼年丧母,中年丧偶,含辛茹苦,教子育女,老牛黄昏尚奋蹄,堪称晚辈风范。这是他七十年人生的写照,也是他"一挤二斗三问四钻"学以致用,立业种德,抱朴守拙、苦尽甘来的人生收获。 作为长者,他以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实践不经意地告诫提醒后辈应善待人生的苦难,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用一种源自于内心的强大力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崇尚自然、顺其自然,即便在"文革"那种血雨腥风的动乱年代也能顺逆一视,欣戚两忘:"逍遥派,胆量差,打砸抢抄不参加,批周批孔言不发,教书育人象支蜡"。 作为教师,他始终"俯首甘为儒子牛"不弃耕耘。无论是刮风下雨的日子,还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总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无怨无悔地讲解着、操作着、引导着、培育着、奉献着......那课堂里挥洒自如的身形,那深夜伏案备课的神情,那一次次跋山涉水家访的背影,那"两袖粉笔灰,生不慕权贵。精心育桃李,到老心无愧"的执着,那富有见地的杏坛刍议,那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疏导之功",那爱严相济的聆听心灵成长的声音,让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大学生")都能学到受用一生的宝贵知识。他不光在课堂上竭尽基础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能,而且自觉从事着对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在辛苦的耕耘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在寂寞的付出中享受成功的幸福。 作为父亲,在中年承担起严父慈母的双重角色,始终含辛茹苦地培育三个子女成人成才,用自己特有的爱的方式,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儿女们健康成长。其挺拔的坚毅造就了儿女的坚强与自信;其坚韧的背脊承载着生活的艰辛与命运的多舛;其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儿女心灵的绿洲;其博大的胸怀营造着温馨和谐的家风;其生命的轨迹最终描绘成儿女成长旅程的坐标。《我的苦乐年华》中那父子(父女)间深情如山的书信,那"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在学习上,要知不足常乐""学问之根苦,知识之根甜,吃得苦中苦,放得甜中甜"的谆谆教诲,其情之深,意之长,其操持严明,守正不阿,无不令人动容。 俗话说:既然找对了路,就不要怕路远!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是教育的果是甜的,教师则正是连接这苦与甜的纽带。蒋若旺老师用自己七十年的人生履历诠释了一个道理: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对学生;人不见得能够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心态去经营自己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那么人生必定会精彩,所有的心情必定会美丽,所有的劳累必定会凝结着无限的诗意。 满怀明媚的阳光,才能写就爱的诗行;拥有从容的心境,才能演绎教育的激情。衷心地祝愿蒋若旺老师健康长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吉祥! 是为序. ※※※※※※ 信仰第一,别人第二,我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