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缘 音箱里缠绵委婉的《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在周身缓缓流淌着,案头一盏香茗氤氲的香气袅袅娜娜,点上一枝烟,伸展着倦怠的腰肢,看着画面里令你满心忧怜的绝色女子,起翩翩浮想,此情此境何言不是一种快慰。 那一口口啜着的香茗,是我的爱,我的亲、我的伴。在得意之时她是我的镇定,在失落之时她是我的抚慰。我不能没有她,我不能想象没有她的日子,那样我的嘴里将时刻咀嚼着苦涩和寂寞,我不乐意。我坚决地戒了酒,但我万万不可戒了茶,她已经是我魂灵的一部分了。 父亲嗜茶,自十几岁起就好奇而学会了饮茶,别人笑我人小鬼大,估计认为是我糟蹋了那尤物。小时候去乡下玩,见那满山坡团团簇簇的茶树,青碧的叶子蓬勃着,还嫌肥厚。间或有的桃花,粉着的和这绿着的恣意地张扬。采茶女着花花绿绿的衣在茶园里掐摘着茶尖尖,嬉笑着说着家常,手熟练地翻飞着,茶篓里就满是收获的喜悦。还看茶农炒茶,手工的,在大铁锅里用手抄着翻炒,清香就在那屋里弥散到屋外、山谷…… 我们是皖南,盛产茶叶,皖南的丘陵地带,气候、土壤适应茶叶的生长。著名的茶叶代表品种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敬亭绿雪”,那敬亭就是大诗人李白吟颂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地方(在今天的宣州市)所产,那李白看不厌的地方,自然有了品不厌的好茶了。“敬亭绿雪”,因其色泽翠绿,白毫似雪而得名。相传,诗仙李白常独坐敬亭山饮茶作诗,曾有诗赞曰:“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润肌骨。”清代诗人施章也曾赋诗一首:“敬亭雀舌相争传,手制从过谷雨天;酌向素瓷浑不辩,乍疑花气扑山泉”,并称绿雪茶“馥馥如花乳,湛湛如云液”,可与仙境中琼浆比美。清代画家梅庚颂赞:“持将绿雪比灵芽,手制还从座客夸。更著敬亭茶德颂,色澄秋水味兰花。” “涌溪火青”产于安徽泾县,是我国著名的高级绿茶之一。该茶以香气纯,味浓耐泡,叶肥质厚而驰名国内外,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品饮了火青茶后发自内心地赞美道:“不知泾邑山之涯,春出茁此香灵茶;雨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功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馥即逊龙山青;芳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这说明以嗜茶为乐的汪士慎能领略到火青名茶之妙处。 皖北也有名茶“六安瓜片”,也是居于中国名茶排行榜前列的,去年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500克瓜片竟然拍出了六万元的天价,只不知这奢侈该谁来享受,我可是一辈子没那福分。 记得小时候父母在电影公司工作,分管皖南八个县的电影放映计划供应。那时的文化生活太过贫瘠。为了提前看到一部好的影片,县乡放映队的同志就拿来了好茶作为“贿赂”,还是那清明、谷雨前的珍茶。 后来懵懵懂懂地读得些诗词、古典文学,零落地见得写关于茶的文字,才知道茶在中国浩瀚的文化海洋里自成一派“茶文化”。开始惊羡它的渊源流长和博大精深。 茶之作为文化,加以弘扬、倡导,古已有之,最早的当首推唐代之陆羽。他所著述的三卷十章、洋洋七千余言的《茶经》,千余年来流传海内外,被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其本人也被尊称“茶仙”、“茶神”。《新唐书.隐逸传.陆羽》一文中说:《茶经》一出,“天下益知饮茶矣”。 千古茶文化,泱泱不绝,咏赞、感悟,于文人墨客却有千哉不解之缘。还有个这样的传说: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 至于诗词、对联那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尽的。拮取个只鳞片甲已然乐趣横生。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那么关于茶的诗词,则多如天上阑干星斗,其中,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非常有名: 卢仝的《七碗茶歌》也颇有情趣:
※※※※※※ 清风笑烟雨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