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学者和艺术家,都有一个共通的观点,即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但是,真善美是什么含义呢?知道者不多。 真是真实、质朴的意思,善是良好、正宗的意思,美是美好、惬意的意思,合并起来就是:只有真实的、质朴的事物本来面目才是美好的。 具体地说说,你会一目了然。 比如穿衣服需要用棉布制作,什么是棉布的真善美呢?只有白布才是真善美。 棉布是用棉花纺织出来的棉线织成的,最好的棉花是雪白的,最好的棉线是细细的并且粗细均匀的,白布体现出棉花天然的颜色。 如果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采摘的过程中、轧花弹花过程中、纺线过程中、织布的过程中等,出现了瑕疵,那么这个白布就不太美好了,只有这些所有的过程中都能保持良好,最后生产出来的白布才是最美好的。 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出现了瑕疵,最后生产的白布上就有瑕疵。为了掩盖瑕疵,通常的手段就是染布。把本来白色的白布染成了黑布,红布,蓝布等颜色布,本来白布上的污点或者瑕疵就很难看出来了。如果染成花布,那些污点变成了一种点缀了,掩盖性更强。 所以,在所有的布匹中,白布是最好的,白布是真善美。 在烹调艺术中,原汁原味是最高境界,是真善美。 我是内地人,刚到海边工作的时候,吃虾米都是炒制,比如炒虾仁的时候,加入大量的作料,觉得很好。但是,当地的一些美食家,却是白水煮大虾,不加任何作料。我吃螃蟹,都要准备一些姜末酱油醋之类的作料,吃螃蟹时,蘸着作料吃。当地的美食家,不要作料,干吃,他们的理念就是讲究原汁原味。 吃羊肉,要的就是那个膻味,没有膻味就不是羊肉味道。吃海鲜,就要的是那个鲜味,原汁原味才是真善美。 很多食材的原汁原味是非常好的,厨师就不应该对这种食材添加太多的作料。只有一些食材本来的味道很怪或者没有什么味道,在制作这种食材过程中加入一些作料,对原味进行修正,这种做法就补拙。如果食材在存放过程中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异常,为了保持良好的味道,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作料,掩盖拙劣。 一些四川厨师,技艺不足,不能让食材暴露出美好的味道,只好大量加入辣椒,弄出来的食物非常辣,一辣盖百丑,只有辣味了,食材的原味没有了。 草原上的牧民吃羊肉,把羊肉切成大块,放点盐,白水煮,大口吃肉,原汁原味,那就过瘾。 内地的厨师,加工羊肉时候,加入葱姜各种大料以及萝卜,这些东西去掉了膻味,改变了羊肉本来的味道,那就不是真善美了。 在传统文化中,和尚的僧服,道士的道袍,儒生的长衫,都是单色的布料制成。你见过和尚穿花衣裳的吗?虽然有百衲衣一说,那是寺庙里太贫穷时候,寺庙里无法供应和尚着装,和尚们在化斋过程中到百姓家寻找一些布料缝补僧服才出现的情况。正常寺庙对和尚的统一着装,都是单色僧服。道士在正常情况下,道观有足够的能力时,道袍也是单色的。你看不到道士穿花衣裳的,如果有这样的着装,也是外行道士。过去儒生也是如此,儒生们也不穿花里胡哨的服装。西方也有这种习惯,比如,西方传播到中国的医生和护士,统一着装就是白大褂。后勤人员,一般是兰大褂,都是单色的,没有花色的服装。 单色就是质朴,质朴就是真善美。 同样,高明的医生开药,比如草药,针对某种疾病,一般只有两三样草药。甚至个别神医,针对某种疾病,就一味药,我们在日常语言中就出现了偏方治大病的说法。一般的庸医,吃不准病情,吃不透药性,一付中药,至少由十多种中药构成。他们为了掩盖拙劣的技艺,说这叫配伍。针对某种疾病,高明的针灸医生,只要取两三个穴位刺激就可以了,庸医们能取十多个穴位,我还看见过整个头上扎满了银针,跟一个刺猬一样,我的个神,这种技艺能叫真善美吗? 雪白的棉花织出的白布是真善美,一个肤色纯正、五官端正的人,自然美是真善美,如果打扮或者美容后,就是弄巧成拙。 艺术就是加工原材料,只有原材料出现瑕疵后才能加工,如果原材料是良好的,就不需要加工,一旦加工了,那叫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艺术家经常说,艺术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原材料出现瑕疵了,修补一下瑕疵,让它与最美好的原材料一样美好。 凡是旅游者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都是自然界原汁原味的美好,很多城市建造的人造景观,那是补拙形式,那里没有自然美才进行了人造美,才有艺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