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那一抹蓝·第三章·杀·二十一 下一主题:这世界属你最该怜
第二轴心时代中国文学的伟大历史变革
[楼主]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2016/10/24 09:16
点击:0次

中国第二轴心时代的文学,从16世纪到21世纪的五百年时间里,先后出现了三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时期。

                                        一、
  第一次出现在16世纪前后,中国文学在晚明泰州学派民间思想启蒙和市民个性解放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批判宗法礼教的古典文艺革新运动。这一时期出现了具有鲜明个性解放和市民文化色彩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和文艺评论,达到了中国自秦汉、唐宋文学之后的又一高峰。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等白话小说,徐渭的《四声猿》和汤显祖《牡丹亭》等戏曲,“公安派”三袁的诗文,李贽的白话小说点评,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
  晚明古典启蒙文学,最突出的成就在于白话小说和戏剧。《西游记》和《牡丹亭》最集中的体现出了,16世纪个性解放思潮敢于批判宗法礼教、大胆追求人生理想的乐观态度和浪漫精神。17世纪之后,古典启蒙思潮在文化专制主义的扼杀下迅速衰落,但其批判宗法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却深刻的影响了清代的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具有强烈批判现实和文化反思色彩的《桃花扇》、《清忠谱》、《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等优秀小说戏剧作品。与16世纪的古典启蒙小说相比,18世纪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不再具有浪漫的理想色彩,更多表现出充满忧患的悲剧意识。《镜花缘》作为中国18世纪最后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标志着中国古典启蒙文学的完成。


                                     
二、
  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充斥着思想格调低下、艺术表现平庸的倡优和公案小说、模拟复古的“同光体”诗歌、渐趋衰落的“桐城派”散文余绪。19世纪末,中国文学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又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第二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时期。在晚清维新变法和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学革新者,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拉开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变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维新志士,为中国的近代诗歌散文,带来了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息。其中尤以梁启超的散文和黄遵宪的诗歌最具有代表性。
  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最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带有理想色彩的政治小说和社会批判倾向的谴责小说的出现。晚清文学在近代印刷纸媒的影响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民初出现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曾一度使文学的娱乐消遣掩盖了思想启蒙的时代主题。
  1917年,在以《新青年》为阵地的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下,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的文学改良运动,以“白话文学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以胡适的《尝试集》和鲁迅的《狂人日记》为开端的白话文学,开始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学的主流。从此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纪元。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文学出现了晚明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并且成为世界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出现了具有鲜明思想启蒙和现代平民色彩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自从20世纪20年代起,大量文学社团的涌现,使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多种流派多元并存的繁荣景观。2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期,出现了具有鲜明反对宗法礼教、呼唤个性解放的启蒙文学。鲁迅的小说、朱志清的散文、徐志摩的诗歌、田汉的戏剧,为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最初的典范之作。
  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蓬勃发展的阶段,老舍、巴金、矛盾、废名、萧红、沈从文、穆时英、施蛰存、李劼人等小说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长篇小说。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异彩纷呈的格局。与此同时,出现了以戴望舒、曹禺、林语堂为代表的诗歌、话剧、散文大家。
  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开始走向成熟和辉煌。钱钟书、张爱玲、徐讦、无名氏等小说家,突破了中西小说观念,融合了古今小说技巧,其作品达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通俗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穆旦的现代诗、梁实秋的小品文、郭沫若的历史剧,也为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在诸多流派中以现实主义为主,表现方式上以白话小说为主,而在思想艺术上取得最高成就的,往往是那些自成一格的作家。中国现代文学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屈原》、曹禺的《雷雨》、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巴金的《家》、老舍的《四世同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等。《围城》作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最后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完成。


                                       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学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时期。“伤痕”和“反思”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80年代初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思想启蒙和社会批判色彩;,中期具有文化反思和先锋探索特征;后期则向零度介入和日常叙事转变;呈现出由积极、冷静到保守的变化过程。这一阶段出现了带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伤痕反思小说;文化批判意味的寻根小说;先锋探索色彩的现代派小说,自然主义倾向的新写实小说。
  新时期的诗歌,与小说一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70年代末出现的“朦胧诗”和80年代初出现的“新生代诗歌”,为中国文学在新时期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散文虽然也出现了新的迹象,但更多是一些老作家对自身和历史的思想随感。戏剧曾一度出现先锋探索的趋向,但随着现代影视的发展,传统戏剧开始在大众传媒中衰落。
  新时期文学经过80年代的发展,小说和散文创作进入繁荣期,而诗歌和戏剧则相对走向衰落。消费意识的出现,大众文化的崛起,启蒙话语的失落,人文精神的危机。使90年代的中国文学,体现出明显的商品化、大众化、时尚化的特征。小说方面,最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大量长篇小说的涌现,新历史、新现实、新状态小说纷纷登场,女性写作、私人写作、身体写作接踵而至。
  文学期刊的策划,图书市场的包装,大众传媒的炒作,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想日益贫乏,格调每况愈下。与此同时,诗人的抒情散文、学者的文化散文、小资的闲适美文,成为文坛上又一文学繁荣景观。诗人、学者、小说家纷纷加入散文创作的队伍,共同促成了90年代的“散文热”。在主流文坛和图书市场的热闹喧嚣表面之下,中国文学正在20世纪末走向衰落。
  世纪之交,以70末、80后为主体的写作者,在网络传媒和“新概念大赛”的影响下,大量的涌现出来。“网络写作”和“青春文学”的在新世纪的出现,导致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格局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传统报刊纸媒在新兴网络传媒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边缘,依赖作协官方杂志的主流文坛权威也开始被消解,中国文坛开始出现“二分天下”的局面。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大致三十年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虽然比“十七年”和“文革十年”要大得多,但却无法与现代文学三十年相媲美。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小说和散文,而诗歌和戏剧却无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了。而在大众传媒影响下的电影、电视、歌曲、动漫,却成为消费信息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文艺形式。
  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出现了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海子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汪曾祺为代表新京派小说、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派小说、张承志为代表新浪漫主义小说、余华为代表的民间寓言小说、残雪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王小波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安妮宝贝为代表的网络写作、韩寒为代表的“80后”青春文学、史铁生为代表的哲思散文、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
  中国新时期出现的诗歌、小说、散文,在数量上或许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真正具有经典价值的却不多。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张承志的《心灵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在消费时代里浪漫精神和人文理想的最后标志。王小波的《万寿寺》作为中国20世纪下半叶最具后现代精神的长篇小说,标志着中国20世纪文学的完成。


                                        四、
  中国文学在新轴心时代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对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具有无可估量的巨大意义。这是中国文学自先秦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变革。
  中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以前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类的《诗经》、散文类的《尚书》、神话传说类的《山海经》等。这些上古流传下来的口传文字,是中国古代主要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的雏形。而春秋战国时代,又出现了以屈原的《楚辞》为代表的古代诗歌和孔孟老庄等诸子语录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并成为中国古代两种最基本的文学样式。而神话传说和民间戏曲,则一直作为与高雅诗文相对的边缘民俗文学而存在。
  从秦文汉赋到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一直以文人士子所创作的诗文为正统,持续了近两千年的时间。直到明代中叶,以市井寒士和民间艺人用白话俚语所创作的小说戏剧,在商品经济萌芽和市民阶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明清小说在不断发展的几百年里,将中国古代文学推向了最高峰。而在民初的白话文学革命之后,以日常口语和民间俚语为书写方式的中国近现代文学,正式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近代的优秀白话作品,也成为中国新文学的经典。这次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首先,从文字书写上看,以白话取代文言,实现了文言合一。使文学不再是少数文化精英创作和阅读的专利,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成为文学的写作者和接受者。
  其次,从传播媒介上看,以报刊杂志和图书出版取代了手录抄写和私人传阅,使文学作品的传播交和流更加快速、简捷,使文学由小众欣赏走向大众阅读。
  再次,从创作的主体来说,由喜欢创作的众多文学作者,取代了舞文弄墨的少数文人骚客。
  最后,从作品的形式来说,由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小说戏剧,取代了少数文化精英相互品评的小众诗词古文。


                                        五、
  中国文学在新轴心时代的三次历史性转折,明末清初是酝酿期,清末民初是确立期,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深化期。对于21世纪的今天来说,这种深化还在继续。互联网络和移动通讯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文学自近代以来的变革,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大量网络语言和词汇的出现,改变和丰富了中国汉语的书写规范和词语使用。
  数字媒体和移动通讯的发展,极大的加快了文字录入和传播交流的速度。网络论坛、个人博客、手机短信的出现,使每个网民都成为文学创作、阅读和评论的主体,网络文学、博客日志、短信小说等新文学体裁也不断涌现。中国文学在21世纪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大众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新兴的网络文学与传统的图书出版,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21世纪的新格局。
  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学,先后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终于实现了由口传文学、书写文学到印刷文学、数字文学的巨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学从地域化、民族化走向了全球化、世界化。如果说明末清初中国文学的转折,还尚且属于中国传统文学的自身嬗变;那么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的转折,却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的改良更新;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学的转折,却是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语境中,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化的涅槃新生。
  从明代中叶的16世纪到21世纪初的近五百年时间里,中国文学在三次历史性的转折中进入到了一个新纪元。对于21世纪的中国文学来说,新轴心时代文学的转型大致已经完成。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66213.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那一抹蓝·第三章·杀·二十一 下一主题:这世界属你最该怜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6/10/24 14:53 

小帅的酷总结啊!
整完旅游帖子后静心阅读再请教。
 [3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16/10/25 12:08 

经儒帅这么梳理可以看出

各个时代文学作品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确实具有密切地联系。

这样的分析总结很有点明和指导意义 

 [4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6/10/25 18:31 

可谓五百年精简文学史,很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具有工具性作用的总结!
[楼主]  [5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6/10/26 11:04 

粗线条的梳理,以后要逐渐细化为谱系。
[楼主]  [6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6/10/26 11:29 

文学始终不能独立社会环境而存在,既有对现实的反映,也有对现实的超越。近五百年的文学,与商品经济在明中后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表现的内容渐渐由帝王将相转向市井细民。
 [7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6/10/26 21:50 

对【6楼】说:
哦,小帅深有研究,赞
 [8楼]  作者:书卷女人  发表时间: 2016/10/27 10:11 

对【6楼】说:

文学不能独立社会环境而存在,其他的文艺形式也不能。比如美术。

简单的一幅画,哪怕几笔素描,恐怕也不是单纯的。因为画画的人总是身处世俗环境中的。何况有些(甚至很多)所谓搞文学搞艺术的创作者,骨子里天然有一种主动迎合某一意识形态的奴性呢!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3113379478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