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好友同去无锡陪同他研究生毕业的女儿去单位报到,再次饱览了“太湖明珠”的秀美景色。夏日的无锡花草数目清馨悦目,百花吐香,而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景观地,更是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吐绿飘香。 无锡名声蜚声内外,不仅仅因为它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更因为这里拥有世界独一的天下第二泉,诞生了千古绝唱——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这首太湖明珠包孕出来的生命韵律,跌宕跳跃的音符里,流淌出来的是人生艰难跋涉的画面,倾诉的是生活沧桑凄美的动人故事:成为无锡民族文化的金质名片。 任何一种音乐文化精品的出现,都带有她生活时代的内涵和社会环境的印痕,阿炳的音乐天赋在风光旖旎的无锡水乡演绎了凄凉的人生故事,他悲凉坎坷的一生就是《二泉映月》音乐含义最恰切的诠释。 无锡“雷尊殿”在一百多年前是个香火极盛的大道观,本来是远离红尘喧嚣的净土,不幸的是阿炳的生命之旅就在这里启程。他的父亲观主华清和弹奏琵琶造诣很深,有“铁手琵琶”之誉,二胡演奏也有很高的水准。道观一个帮工的女子常常在劳作之余痴迷地聆听观主弹琴拉二胡,日久生情,就暗中和观主相好并且生下一个男孩,乳名叫阿炳。族人觉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丢脸,等她把阿炳抚养到四岁时逼迫她自尽身亡,失去母亲的阿炳也被送回道观。 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阿炳回雷尊殿后跟着师傅(他父亲)学习二胡琵琶演奏,在”铁手琵琶“倾心调教下,阿炳琵琶和二胡演奏技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噪一时。不幸的是,阿炳二十六岁那年“铁手琵琶”溘然去世,阿炳又失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子承父业,阿炳做观主时“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他年轻又有钱,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里学会了吸食鸦片,又染上了严重的梅毒,眼睛逐渐瞎了。于是请堂弟帮忙管理道观的杂务,堂弟刁钻心存不善,将香火钱和其他费用都鲸吞私囊,又欺负阿炳不能视事,渐渐控制了道观里的事务,最后竟然把阿炳赶出了雷尊殿。阿炳走错了几步路,由此开启了屈辱凄凉生活的大门。 三十多岁的阿炳靠拉二胡卖唱乞讨生活。他住在族人给他找的陋房里,与董崔弟相依为命,每天由她扶着沿街卖唱。无锡的街道河畔、码头闹市都留下他们的足迹。阿炳沿街拉的这些曲子没有名字,传承自父亲但已经不再简单的复制克隆,曲调内涵和音韵里加上了他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理解,他把自己的坎坷身世和屈辱的生活经历凝聚于心,游走于手,曲随心出,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和韵味,那些负载着人生坎坷经历曲调一泻如流,从琴弦上汩汩的流淌出来。琴声哀怨欲绝,高低跌宕,渐近渐远,飞旋在街道和石板巷。他那佝偻孤独的身影和经久不绝的琴韵印在石板路上,洒进缓缓流淌的河水里,飘进万家灯火的寻常百姓的心里。 天不泯灭艺术,上苍有好生之德。上世纪四十年代,阿炳的音乐天赋和作品经过曲折的历程,引起了从中央音乐学院来无锡讲学的杨荫浏教授的关注。一九五零年秋天月,经过多方联系和精心准备,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教授专程来无锡录制无锡道教音乐,并录阿炳的曲子。这样,世界名曲《二泉映月》就在一个夜晚诞生了。遗憾的是,阿炳留下来的作品不多,因为他生命已经走向了尽头,录制《二泉映月》和其他几首曲子之后不久,一个音乐艺术的灵魂飘然天国,同时带走了七百多首民间乐曲的高超演奏技巧,阿炳只活了五十七岁,他的《二泉映月》成了千古绝唱。 杨教授把给阿炳的录音资料带到北京,不久恰逢音乐大师吕骥先生到访音乐研究学院,他听到阿炳演奏《二泉映月》等曲目一下子被震撼了,热心向全国和世界推介。一九七九年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北京演出,和中国民族乐团交流的过程中,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请乐队的首席指挥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小泽先生听到乐曲高潮的时候竟然泪如泉涌,双腿跪下地来,嘴里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音乐是无国界的,因为它是人类灵魂的语言,《二泉映月》以它丰富的音乐内涵,美妙绝伦的音乐元素和中国传统的演奏手法征服了音乐世界。阿炳先生地下有知,应该含笑九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