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哈密有关的历史人物(六)袁光庭以身殉伊吾 唐朝天宝年间,国家承平日久,玄宗李隆基以为天下从此就可以太平无事了,渐渐的沉缅于酒色淫乐、欢歌笑语之中。承平中孕育着祸患,一场风暴终于来临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弄得四零五散、分崩离析,几乎造成忘国悲剧。 在"安史之乱"中,吐蕃(bo)贵族趁火打劫。他们先以协助唐朝平叛为名,攻战今甘肃、青海等大片土地,继而挥师西进,觊觎西域广大地区,西北各地到处燃烧着战争烈火。伊州成为吐蕃贵族西进的重大障碍。吐蕃人为扫除障碍,派重兵包围伊州城。此时在任的伊州刺史名叫袁光庭,他面对强敌审时度势,深知伊州孤悬沙碛,无援可待,只有依靠守城官兵和城内民众的力量与敌周旋。至于这样下去究竟能支持多久以及后果如何,他都置之度外了。在他和守城将士及民众的拼死抵抗下,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取得保卫战的初步胜利,伊州城仍安然无恙地屹立于天山脚下。于是敌人改变战法,围而不攻,让城内军民坐于待毙。 袁光庭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官吏和将领,他依靠城内有限的物资储备和军民誓死抗击顽敌的精神,竟意外地和强敌相持了数年之久。这期间敌人反复使用军事进攻和诱降的办法,许以高官厚禄,许以军民不死等,但军事进攻和诱降都没有动摇袁光庭及城内军民誓死报国、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破城的时刻到了,被饥饿、疾病和疲劳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将士们,仍然奋力挥刀杀敌,以一当十,但他们还是一个一个地英勇不屈地倒下去了。袁光庭在最后时刻亲自杀死自己的妻儿老小,以免被俘受辱,然后从容地走向烈火之中,以身殉城。 伊州、西州先后被吐蕃攻陷后,唐朝在西域其他地方的将领李元忠、郭昕等人在沙陀、回鹘人的支持下,极其艰难地分别坚守着北庭、安西两座孤城。建中元年(780年),李、郭派遣使者经过千辛万苦,绕道抵达长安,向皇帝报告西域各地抗击吐蕃侵略的情况。刚刚继位的德宗李适听后十分感动,下诏褒奖那些为了国家安宁而壮烈牺牲的将士和那些正在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官兵。特名李元忠为伊、西、北庭节度使、北庭大都护;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追封已以身殉城的伊州刺使袁光庭为兵部尚书。 由于吐蕃人的不断进攻,又阻断了沙陀、回鹘人的支援,而唐王朝此时又因"安史之乱"伤了元气,亦无力西顾,北庭、安西两座孤城也终于在贞元三年(787年)陷落了。 此后,西域各族人民一直在吐蕃贵族的残暴统治下生活了近一个世纪。 ( 2014-8-20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