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领航001网)王离湘,现任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兼任全国文化系统党建研究会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中国书法院院长等社会职务。 王离湘,自幼喜好书法,博采众长,师古不泥,追求书法的流变与升华。业余时间爱好文学与艺术,重视实践与理论研究,发表过大量的调研报告,工作之余还创作并发表了文学类的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尤其在机关党建、思想政治、文化艺术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譬如,《试论“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及文化取向》、《同心同向凝聚力量 同力同行奋发有为——学习十八大报告关于“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等等理论文章,接连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党建研究成果一等奖。近年来,潜心《中国书法艺术生命力研究》与《中国书法文化学与哲学问题研究》。 笔,墨,纸,砚。千百年来,静静地安隅一方,各自诠释自己永恒和极致的静美。速度,行气,呼吸,激情。蓄势在书法家的身体中,随着书家自由创作时奔腾、荡漾,自然而然地融合交织。刹那间交汇、浸淫、纠结、迷漫、升腾⋯⋯在书家创作的速度与行气中,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与此同时,完成了与笔墨纸砚的一重际遇、一番造化,酝酿出了书法美学上的极致! 久久沉浸在王离湘先生的书法作品里,静心细赏先生的书法,在线条与行气间,犹能听到战马狂奔时的嘶鸣,雨打荷叶时的低语。在动与静,黑与白的意境里感受到了生命的平和、宛转、挣扎与爆发,最后,又复归到宁静与自安。墨是青烟,墨是屋漏痕,墨是生命的欢歌与绝唱。当墨与纸交会的刹那,是生命的呐喊与情感的纠葛!笔、墨、纸、砚“四宝”融合交织在了一起,听得见他们的呼吸墨色多变的线条在先生的指腕间灵动、飞舞。中国传统书法美学讲究瘦硬、清癯。“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书家的上乘之作瘦硬、疏朗,不落凡尘。墨迹肥腴则腻,流于俗气。观离湘先生的书法作品,墨色鲜妍饱满,风骨瘦硬。圆融的弧线和绵延的伸展俊美超逸,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笔断意不断。瘦硬里透着劲峭,行书与草书交相呼应。看得出笔势夹紧的张力,一股强大的力推动腕肘向前舞动。行草美学是不可重复的,即使书家自身也无法复制,重复即是做作与刻意,失去了第一次创作时的自在天真。在书风中,墨的色彩艳丽斑斓多变,线条的速度与行气呼应,都是彰显书家艺术性的表现。在品赏先生录李白、苏东坡等诗歌创作时,用笔细瘦峻峭,行气时配以飞白流转,在古拙苍老间也有了超逸疏散之美。拖长的线条似青烟缥缈。 曾有人评介宋代四大书家黄山谷的书法线条一波三折、跌宕生姿的灵感来自船夫划船泛浆。那么纵观王离湘先生笔法中的线条速度感强,以细瘦为主,如青雾如云烟,墨色轻淡,笔意纵肆,墨色呈现半透明,恰如“又见炊烟”。在先生的书法中,“竖”“撇”有时采用“顿挫”的笔法。一笔线条多有顿挫,如骏马疾驰之间骤然停止,强大的力感收于其中。中国书法艺术追求“狡兔暴骇,将奔未突”的美感。线条在驰骋中求顿挫,以顿挫显飞动,在“疾”与“涩”的互动中,“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一任生命飞动狂舞,张力与遏制在动与静中瞬间完成。沉醉此势,或许能听得到生命在困扼、挣扎的境遇里一次次地顽强抵抗与呐喊! 一幅上乘佳作,是一个灵动回环的生命整体。顺势下流复转回环,顾盼生姿,遥相呼应,一气贯通。有凝滞,有奔腾,有飘逸,有郁结。在冲动与激荡中追求艺术与生命的趣味。随着书写地迫切,墨迹时有涩滞、空白,这就是书法意义上的“飞白”。飞白是书家在创作时情绪达到了自由巅峰时的疾速宣泄,此时笔墨的水分已干,而墨迹尚在。在作品中与墨的酣醇浓烈形成两极,互为对比,丰富作品的底蕴,在不同层次的变幻中探求生趣灵动。飞白似烟,如幻、空灵,将观者魂灵似带入神仙境地。品读先生在书法创作中,行草穿插,枯笔运用老辣。创作初时笔端稳重,继而笔触流动飞扬,在书写情绪逼仄急切的状态下,线条在激情荡漾中“飞白”忽而出现。轻细空灵的墨色透明轻盈,袅袅升腾,朦胧宛转,烟雨婆娑,淡云拂地,月光绰绰⋯⋯“雾里看花”,是中国美学的一种境界,构成了中国美学含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细观先生书法中的“飞白”,即蕴含着这一境界。似有还无,若即若离,迷离缥缈,雾气舒卷,在回荡飞舞的时空流转中,展示朦胧迷醉的独特美感。似春江花月夜下,一叶扁舟上飘过来的一缕箫音;恰如可怜楼上月徘徊时,月明之夜沐浴在清辉下佳人的一抹叹息美到极致的东西必然空灵,只具神而不具形。让人向往眷恋,却徒然心生抓不住、够不着的恨意。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从尚法到尚意的过渡,书法美学史上经历了继承与变迁。观赏先生的书法作品,追求意境,不拘泥固执于法度森严,这些是“宋人尚意”的关键。在创作中,重视意境、妙悟和个性的自由奔放。在线条的舞动飞旋中,做回率真畅快的自己。将手腕与笔端交给潜意识里的感觉,将内心世界变成一片空灵清静的天地,人与笔与苍穹浑然一体,个性的自我完全融入沉醉到艺术的生命里去释放!云自飘,水自流,花自绰约,影自婀娜,风自缱绻,天地万物自在优游,不与理性共舞,“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在墨痕的世界里真性情呼啸而起,玩耍自娱又如何?做个随性、快乐的自己!
一切完美的艺术形式,都是对历史和记忆的怀念与追思,创作者在投入和浑然的状态下完成一篇作品时,必然内心独自走过一段挣扎、摸索、困惑、喜悦、亢奋的情感之路。然后,回过头来再看看那段自己在忘我的情思里留下的痕迹,会联想起什么?或许是那时与挚友把酒话知己的感动?或许是挚爱离去的无奈惆怅?或许是偶读一本书时从里面句子的启示中舒解了心中长存的困惑而欢畅?更或许仅仅只是夏日午后睡醒胸口涌起的兴头无法抑止地泼墨?不管是何种状况下留下的印迹,都是艺术家在个人艺术生命里难以形容的快乐与安慰!都是当时、当下的记忆与纪念!品味王离湘先生抄录诗歌的书法创作时,从笔墨浓淡相宜、虚实变幻的运用中,从紧俏密集与疏散明朗的谋篇布局中,从满腔激情澎湃、旋律达到高音巅峰却戛然而止的“留白”中,领略到了湖水投石后留下的记忆——沉淀与静思。留给了欣赏者长久的思考空间,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韵味里,去体会生命里的大开大阖,大悲大喜!去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哲思!去体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缺处即是圆处,欲致其圆,必由其缺的奥妙与壮美!体会到了书法美学上的最高境界,老墙上的“屋漏痕”。那是一年又一年下雨的时候浸漫的,在淡淡的水印子里面,有岁月的沉淀和世事的沧桑。好比书法里的字迹,字迹里墨的边缘同样会有淡淡的水印子,自然真实,格外的美。美到了极致就是淡淡的含蓄内省,深沉的记忆与怀念。里面蕴含着对生命的感动、对岁月沧桑的无奈和理解、对沉淀后的记忆与纪念的懂得与珍重! 欣赏先生的书风,初始墨迹端然持重,随着叙述的铺陈,笔势逐渐激越跌宕,行、草交互变幻。时而墨迹凝重雄浑触目;继而意到笔不到、飞白似青烟缭绕;间隙笔挟风雷,行草从容灵动。秀中寓劲、静中见动。章法不拘泥绳墨,富于变化,行气与速度齐飞共舞!行笔中真情实感率真坦荡、斑斓澎湃处酣畅淋漓宣泄。艺术家在此刻创作处于巅峰的状态下,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插不上手的。必须独自承载这份孤独与渴望! 真正的书画大师,当技艺达到了极高水准,随后拼得一定是书家的人格修养和道德锤炼!通过艺术的视角,去延展人文的关怀与救赎。让个体生命自由生发,让来去匆匆的路人有时间躬身自省,包容并理解生命中的各种状态。观王离湘先生通篇书法的线条,像一部生命的交响乐章:忧伤、震撼,细诉生命的苍凉;美丽、温暖,盛满了无言的大爱;力透纸背,见证不可撼动的庄严。 品味、耽溺于王离湘先生书法作品之美,亦思索先生下一步的突破。是否可以在书法笔法上寻求多样化?王羲之《兰亭序》通篇,每一个“之”字都不重样,充分展示了“逸品”的高超和大家的风范,值得每一位沉迷于墨海中的人敬仰与朝圣。在书法美学领域里,每一位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风骨。在不羁奔放的创作时,常常楷、行、草等交替运用。然而,从书法规范上讲,繁体字和简化字并用,这是应当戒免的。 笔,墨,纸,砚。千百年来,静静地安隅一方,各自在诠释自己永恒和极致的静美之时,也在静静地等待有缘人“化腐朽为神奇”!用蘸墨的“笔”,把“砚”从顽石的沉睡中唤醒!用笔峰上的“墨”,把“纸”在俗世中吹皱的一湖春水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