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哈密有关的历史人物(四)
唐僧取经过伊吾
贞观初年,国家初安,唐王朝还不准老百姓随便出境,对要求出境者限制极严。玄奘法师为了西去天竺取回真经,便不顾朝廷禁令,于贞观元年(627年)一个人悄悄地离开长安,沿着丝绸之路,顺利到达安西。 从安西到伊吾是有名的八百里翰海,古称莫贺延碛,行旅视为畏途。玄奘法师为了平安度过这片死亡之海,在安西做了大量准备备工作。一面向有经验的人询问沙碛道路走向、水草分布以及烽燧设置等情况,一面购置干粮、水袋和马匹。在安西地方官员默许下,在寄居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帮助下,玄奘单人独骑踏上这段艰险的旅途。当他越过疏勒河到达第四烽(大约今马莲井子)时,烽官王伯陇被玄奘法师精神所感动,不但同意放行,而且还留宿过夜、赠送干粮及盛水皮囊,指示西去伊吾路径。他还告诉玄奘法师此去百里有野马泉,到那里可以补充水草。 玄奘按照烽官指点的方向前行。道路是漫长的,旅途是单调的。为排解难耐的孤独和寂寞,他在心里不停地默颂着《般若心经》。然而"经"是念了,佛祖却没有为他指明野马泉在何处。更不幸的是盛水皮囊竟从马背上滑落下来,饮水全部流失渗入沙碛之中,法师再也无法前行了,他不得已只好拨转马头顺原路往回走。走了好一阵子,他忽然想起自己西来时的誓言:到天竺取经"宁肯就西而死,岂肯东向而生"!玄奘再次调转马头,口念观音,继续西行。 在野马泉边玄奘法师休息了一天,恢复了体力,装足饮水,然后直奔伊吾城而来。又经过两天两夜的苦难历程,终于抵达伊吾新城。 伊吾城内有个宣化寺,寺庙里有三个来自陕西的汉族和尚,他们早年来此云游,适逢隋末动乱,有家难回,他们多么盼望来自家乡的消息啊!听说从长安来了一位高僧,这三个和尚衣服带子顾不上系,鞋子顾不上穿,便光着脚敞着怀,跌跌撞撞的跑出寺院,欢迎远客到来。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见面之后,彼此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几个人抱成一团放声大哭,嘴里不住地喃喃: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老乡......这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诉不完的思乡情绪,道不尽的离散苦痛。 玄奘法师在伊吾受到地方官员和各族僧侣的热情欢迎和款待。在此前,高昌王麹文泰闻听来自长安的高僧要途经伊吾到天竺取经,便派了一个使团在此等候。玄奘法师盛情难却,便在伊吾歇息十数天后,在高昌王麴文泰的使者陪同下,登程西去。
2014-8-1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