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豨的史前史(灭秦)
在正史记载中,陈豨在历史舞台上露脸的时间是汉十年末,即陈豨反叛作乱及朝廷平叛。其实,陈豨真正被载入史册的时间又要早得多。因为那些早期记载隐身在史料的缝隙中,所以陈豨的历史应该从正式露面算起,而其反叛前的历史姑且称之为史前史。 陈豨在刘邦称帝前的事迹是: 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
文字虽然只有寥寥三十个字,但其包含的信息量极大,可以从中读出许多东西。前元年,即秦二世元年,陈豨于此年加入刘邦的事业。但刘邦于前元年九月攻占沛,只一月,便是前二年了。在这一个月当中,刘邦的作战轨迹并没有到宛朐(山东菏泽)。直到秦二世二年与项梁合兵后,刘邦本部才有明确的在宛朐行动的迹象。《绛侯周勃世家》记,此年"攻都关、定陶,袭取宛朐,得单父令"。可以肯定,陈豨所从起者非刘邦,而在秦二世元年他又确实加入了刘邦阵营,那么,陈豨所加入当另有其人。此人即为吕后之兄吕泽。吕泽与刘邦主要是友军,而非直接下属。菜九在《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及《楚汉战争中刘邦军事集团战斗系列简述》曾论及吕氏武装的存在及功绩,并将陈豨也列为一支独立部队。至于吕泽始终追随刘邦事业的秘密,菜九另有《吕太后的婚前协议》、《汉孝惠帝的身世成谜》作过探讨。这些篇什网络查找很方便。现略述如下:司马迁对吕太后之兄吕泽的定语是"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据《功臣表》,吕泽于汉定天下后受封为周吕侯,死后谥号令武侯,吕太后当政时,追封其为悼武王,说明他在武功一道上建树可观。因为在这些封号确立的时候,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还都健在,如果这些封号名不符实,则非常不合适。《功臣表》将吕泽的身份定为"客",甚是准确。这个表里身份为客者不少,但只有吕泽才是名符其实的客,即与刘邦没有主从隶属关系。因为吕泽不仅时常单独行动,且建立了有别于刘邦部队的军功爵位体系。刘邦用的是秦制,而吕泽用的是楚制。如丁复的官衔是大司马(刘邦直辖的军事集团可没这个军衔),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因此,吕泽在刘邦的事业中,不像是个下属,而更像是合伙人、大股东。也只有这样的身份与实力,才能谈得上"发兵佐高祖定天下"。虽然这种定性有吕太后的感情倾向在起作用,但考察吕氏事迹,也可以接受。根据出身,可以基本划为吕泽部的比较显赫的战将应该有:王陵、陈豨、靳歙、丁复、蛊逢、靳彊、朱轸、雍齿。陈豨、靳歙,在《史记》中有传;陈豨与刘邦很投缘,靳歙是汉军的常胜将军,一生没打过败仗。王陵的传记附见于《陈丞相世家》。在《陈丞相世家》中,王陵被描述为独立起兵于南阳,一直到汉攻楚时才加入到刘邦阵营。后人多尊奉此说。事实上,他也是早年起事于丰者。《功臣表》的记载表明了这一点,"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丁复、蛊逢无传,但其位列于汉初十八诸侯,因军功封赏户数在十八诸侯中也是位次靠前,其中丁复的受封户数仅次于曹参与周勃,而高过樊郦滕灌。靳彊无传,但为参加鸿门宴者。朱轸灭三秦时俘虏了翟王,又擒获章邯,功劳大得不得了呢。雍齿则先背叛刘邦,后加入刘邦的地点正好不在刘邦的作战线路上。因此,吕泽一部的存在及其贡献必须加以肯定。 起义之初,吕泽的活动半径应该是以刘邦为圆心展开,秦二世元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宛朐、单父应该是吕泽与刘邦分开后活动的最远边际。到达此点后,吕泽即向刘邦靠拢,双方合力战泗水守。吕泽有了陈豨的加入,队伍壮大,但刘邦下沛时已聚拢了三千人,估计规模不会小于吕泽。吕泽没有离开刘邦的门户自立,不能完全归结为菜九假设的刘吕两家的所谓约定,大概也有刘邦高于吕氏的人气指数在起作用,即吕泽对刘邦的能力是服气的。还应该看到,这种能力上的差别应该是非常明显的,否则,有实力的从属者一定会起"彼可取而代也"之心啊。也因为有这种能力高下之分,所以吕泽始终安于刘邦之下。刘邦归顺项梁后,吕泽的安置不详,但从其击李由等事来看,估计吕泽武装仍然在刘邦的旗号下作战立功,且此类功绩只在刘邦的账本上显现,而没有单列为自家的功劳簿。陈豨的入关封侯,其战功也是刘邦体系内的考量。因其没有被记载下来,只能参考吕氏武装的其他人员的战功记录。具体来说,击杀泗川守(曹无伤)、击李由(靳歙)、定东郡南阳(王陵)之类,可能都有陈豨之功。只是陈豨后来真的反叛了,他的功劳就被剥离出来,并深深掩埋。 再来看陈豨,他不仅自己加入,可能还带来了重要的名将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起宛朐。攻济阳。破李由军。《傅靳蒯成列传》)。以靳歙为陈豨部下有其合理性:陈豨与靳歙均为从起于宛朐者,且陈豨以特将将五百人起宛朐,靳歙或者就在此五百人之列。当然,靳歙是否为吕泽部下尚未可定论,何时从起没记时间,其以中涓起,与曹参、周勃同,而其封君的时间,又早于樊哙,与灌婴时间相同,但与曹、周、樊相较,其早期战功明显粗略,故将其归之于吕泽。不利于其为陈豨部下的证据是,靳歙最后也参加也平定陈豨之叛的战争。但届时靳歙脱离陈豨已久,是朝廷直属部队,其参加讨伐陈豨,似乎还不能当作他从未隶属过陈豨的证据。可以说,陈豨的五百人,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势力。张良、彭越起义时,也只各有百余人,刘邦走出芒砀山大概也只有百十号人,到了丰县队伍才得以扩张。攻下沛,也只得三千人。陈豨一露面就有五百人,表示他的起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至少不比刘邦晚,应该属于《陈涉世家》"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之列。各种历史记载都根据《史记》,将刘邦起义的时间定为前元年九月,实际上这种时间应该再提前一些。因为九月只是刘邦攻占沛的时间,而不代表其起义的时间。刘邦出芒砀山,向沛趋近,在丰停留,《封禅书》记曰:"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表明了刘邦由丰至沛的行程。大概入沛前的刘邦也属于《陈涉世家》"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之列。沛令通过萧何等人派樊哙召刘邦,地点就应该在丰,而不是在芒砀山里,否则不会来得那么快。在秦代,丰与沛均为县一级的行政区划,是平行关系,只是沛比丰重要。大概在樊哙来召的时候,刘邦与吕泽分兵行动。吕泽应该是另外拉起一支队伍,也许没有与刘邦攻沛,而是从丰沛向北略地;还有一种可能是,吕泽参与了刘邦攻沛,得手后吕泽所部没有停留,就继续向北略地。正因为吕泽北向征讨,陈豨得以加入刘邦阵营,时间是前元年。这里应该有吕泽的能力超群、人气指数较高的缘故。否则,彼此规模差不多,凭什么我要加入你?因为大家都是实力派,就不能简单地用原有的契约或隶属来框死他们的上下级关系,而应该在能力、实力与个人资质上找原因。我们普通人可能理解不了这种英雄人物,怎么不自立门户而要依附于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有水平的人,会自觉选择服从能力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没水平的人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没水平。即以刘邦为例,刘邦的能力明显高出他的属下,自然令部属服气归心。如同郦商的几千人完全无条件投到刘邦门下,又如陈婴的数万人无条件归顺项梁。同理,陈豨加入吕泽,应该是吕泽的能力令其折服;而陈吕始终追随刘邦的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刘邦的能力超群,为人风范令人心折,所以才能换来各实力人物死心塌地追随,从不言叛。即使是陈豨之叛,司马迁也归之于邪人进说,以为其本心是不想叛的。后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每每不拿刘邦当回事,到底应该将这种人如何归类,菜九也一时无法。 总之,陈豨是刘邦起义开始阶段即加入者,而且不是一般的参与,真正是带股入伙的,是个创始人。因此陈豨的身份颇为特殊,绝对是个大股东。如果把刘邦阵营看作是个股份公司的话,冒昧地揣测一下,刘邦是控股的大股东,吕泽是参股的第二大股东,陈豨也是参股者,日后是否算得上是第三号股东,待考。更大胆地推测一下,可能陈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汉三杰。这一点,现在的历史铺排没有反映出来,但不妨通过史料排比,来挖掘出超出现有认知的历史真相。 除陈豨之外,大股入伙的还有郦商与靳彊。靳彊以千人加入,时间是秦二世二年七八月;郦商有几千人,加入更晚,时间是秦二世三年二月。陈豨之众的规模比后二者小得多,为什么后二者反而不是大股东?因为后二者的加入时机远不及陈豨重要。《功臣表》记:(汾阳侯靳彊)以郎中骑千人,前二年从起阳夏。千人,在当时显然也是个大数字,那个时间的战事可能是击李由军(《汉书》之《功臣表》,以靳彊为前三年起栎阳,显然是误记。因为栎阳在咸阳以东,刘邦于汉元年至霸上,前三年不得至此)。虽然靳彊的人数要多于陈豨,但刘邦此时已非当初可比,已是一个常胜将军。郦商是在秦二世三年,刘邦的西征路上因郦食其的关系加入的,刘邦的人马比起义之初已多出不少,而且声名大振。所以无论靳彊的千人,还是郦商的几千人,他们的重要性都不如当初陈豨的五百人。因为刘邦事业草创之初,对作战与前途还一点底都没有,陈豨的五百人,就显得弥足珍贵。等到势力壮大之后,或者刘邦心里有底之后,对这种兵员扩充,即使达到几千人级别,也就无所谓了。 仍以郦商为例,虽然他加入刘邦阵营的时间稍晚,但战功巨大,平定四川,郦商至霸上并没有封侯,樊郦滕灌合传,樊与夏侯都封侯了,郦的战功未必小于二者,其未能封侯,应该是与他加入晚有关。郦商的封侯大概在定三秦之后,封六千户,虽然没有明确说封侯,但六千户这个数字怎么看也是个侯了。而靳彊直到汉十一年才封侯,此前其最高职务是中尉,大概还是在吕泽体系里任职,职阶不低呢。与刘邦共赴鸿门宴的,就有靳彊在内,足见其地位颇重要。以陈平为参照,陈平日后也经常任中尉之职,可见靳彊封侯前是个高官。所以陈豨的入关封侯,更可能是战绩不俗。 反秦阶段陈豨到底有什么战功,史料中没有,所以只能靠推测。最可靠的推测是他的阳夏侯之名。汉初封侯有些是有特殊意义的,比如张良的留侯是用来纪念与刘邦结识的,曹参的平阳侯,应该也是铭记曹参的平魏之功。陈豨的阳夏侯是否也是与他在阳夏一地的战功有关呢?楚汉战争期间,只有楚阻汉军于阳夏,汉追项羽于阳夏,没有陈豨在阳夏作战的明据,则其战功或者是在反秦时期立下的。对秦作战期间,与刘邦关系密切的曹参、周勃、樊郦滕灌都没有在阳夏作战的记录,与阳夏有关的只有前面说到的汾阳侯靳彊,表明其地有刘邦阵营在活动。既然刘邦直系没有在其地活动,此类活动只能划归刘邦旁系吕泽。与阳夏地望相近处为雍丘,估计刘邦与项羽战秦将李由于雍丘时,吕泽所部的作战范围或波及阳夏,而陈豨或在此战中立有大功。靳歙的传记中有"从击李由军"的记录,未言所从,完全可属于刘邦,但据前面分析,从属吕泽的可能性更大。据此,可以设想陈豨在击李由的战役中或有大作为。因为没有明确史证,我们也只能猜测。《功臣表》中,靳歙的分封人户高于樊哙,表明其功劳高于樊哙,但在其传记中,反秦的前期资料远不如樊哙详细,估计是因为其隶属吕泽,资料没有归并一处。到了后来单列出来属于刘邦统辖,战功记录就详细多了。 还因为其与吕泽的隶属关系,陈豨的反秦战功可以从吕泽的战功中窥见若干痕迹。 击斩秦泗水守壮,也是刘邦反秦的得意之战,这是有记录的秦阵亡的最高官衔者。此斩明确记载是左司马之功,刘邦体系中没有此官职,刘部多为七大夫五大夫,《曹相国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可证。此左司马当是吕泽的部下,日后死于鸿门宴事件的曹无伤也是左司马,击斩秦泗水守将当为此人。因曹无伤有背叛行为,故录其功而隐其名。只是曹无伤死的时候是左司马,击斩泗水守的时候应该还不是这种官职。论此事旨在表明,陈豨应该也参加了击泗水守之役。因为当时刘邦起义不久,部队规模很小,吕泽的部队规模只会更小,啃这种硬骨头,势必两军合力,才能奏功。这样一来,刘邦西征前的两个得意之战,都有陈豨的功劳。 击杀泗水守后,刘邦阵营摊上了雍齿据丰而叛之事。这个雍齿是刘邦的老相识,大概没有起义之前地位一直超过刘邦。起义后雍齿不太习惯居刘邦之下,所以魏国一来招降,他就背叛了,并且是以刘邦的老根据地丰为据点反叛的。雍齿之叛是一昏招,魏未必能攻得下丰,关键在于利诱,兼之其本来就不服气刘邦,几下里一凑,就背叛了。刘邦击杀秦泗水守在十一月,雍齿之叛在十二月,按说大胜后的刘邦联盟士气高昂,攻下丰应该毫无疑问,但问题是守军完全是自家兄弟,真不忍心火并,所以迟迟攻丰不下。 雍齿据丰而叛成了刘邦初期的一大难题,由于雍齿之众也是刘邦所部的乡里乡亲,双方基本上打不起来,如果启用陈豨这个外来户,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但丰并没有被迅速攻下,至少表明陈豨没有加入到攻丰的行列中。直到刘邦借到了项梁的兵力支持,才逼走了雍齿。为什么不用与雍齿没有任何渊源的陈豨攻雍齿呢?这可能跟陈豨从属于吕氏有关。因为吕氏在当地是强豪,而雍齿也是当地的头面人物,估计跟吕泽原本就熟悉。而雍齿不愿意从沛公,又加入了刘邦阵营,那么他可能原本加入的就是吕泽部。这一点可以从雍齿后来回归刘邦阵营一事看出来。如果吕泽对讨伐雍齿不感兴趣,刘邦也不方便勉强。反过来说,如果吕泽肯攻击雍齿,完全可以派陈豨出马,这样一来,刘邦就用不着四处借兵了。陈豨没有介入击雍齿之战的答案,可能就在于陈雍二人同在吕泽部共事,所以二人也不可能正面交锋。 刘邦西征时,吕泽部又是协同作战,此事有《功臣表》为证,记曰:东武侯郭蒙"属悼武王,破秦军杠里、杨熊军曲遇", 前一战表明吕泽部在开辟北上通道时参与了破王离军等战役。破秦军杠里,应该是项梁死后,楚对秦作战的首胜,对楚军乃至整个反秦联盟都意义重大。后一战表明吕泽部在刘邦专力入关时的协同作战,战后,杨熊即被秦二世派使斩之以徇。杨熊之斩,是钜鹿大战后的标志性事件,表明秦王朝的灭亡已不可逆转。有吕泽之功处,即有陈豨之功。吕泽之功还不止是破秦杠里、破杨熊军曲遇。《功臣表》记载了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王陵又是一个刘邦功臣中不愿属刘邦者,但他是"从起丰",则应属从吕泽。刘邦部也有破东郡尉之战,但只是破,而不及定,定至少表明是肃清其敌。定东郡即为吕泽部之功,其中应该有陈豨之功。因为吕泽部也不是一支大部队,必须倾全力才能取胜。或者吕泽部是做了刘邦破东郡尉之后的扫尾工作。只是吕泽与陈豨均属于不宜提及者,故这个定东郡之功,划给了王陵。所谓定东郡,即将东郡从秦王朝手中解放出来。解放了的东郡落入谁的掌握?刘邦与吕泽是远征性质的,即使驱除了东郡的秦势力,也没有稍事停留,而是继续远征。估计刘吕走后,东郡就落入了在旧魏作战的魏豹手中。日后项羽看上了这种地地盘,就将魏豹迁移到西魏。 众所周知,刘邦的援赵军并没有过黄河救钜鹿。但刘邦部又在入关前接受了来自黄河以北的赵军将领,如阳都侯丁复、汁邡侯雍齿(以赵将前三年从定诸侯。二千五百户。功比平定侯。齿,故沛豪有力,与上有郤,故晚从。《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这表明,尽管刘邦本人没有过河,他的阵营还是有人过河的。菜九将丁复定义为吕泽部,因为丁复到汉四年还是吕泽的部下。丁复的加入地点是邺(今河北省邯郸与河南安阳之间),地点在黄河以北。而据《高祖本纪》,刘邦部击秦活动的最北区域也只是白马(今河南滑县),前面说过,吕泽的部队也不大,应该是整体渡河的,而且是在项羽决战前就到了钜鹿城下,但没有投入战斗。正如《张耳陈馀列传》称"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但"皆壁馀旁",则项羽破秦前的钜鹿下已有三个外国及代地之兵。燕指燕王韩广部将臧荼,齐则非田荣所辖,或为原在赵之田间、田角部,或还有与田安、田都一样,因不满齐国当政者田荣的龟缩自保政策而擅自出兵救赵的齐军。这个"楚"字,前人以为有误 ,但应该考虑确实有这么一支、甚至几支部队存在,其或是棘蒲侯陈武部,或是定秦东郡之吕泽、王陵、陈豨部。因为此年有赵将加入刘邦阵营,所以必须肯定刘邦所部有过河救赵之举,而前面提到的定东郡之吕泽、王陵、陈豨三部,可能就是一个吕泽部。这也是陈豨在黄河以北的军事经历,为其日后在河北的军事活动奠定了基础。吕泽部没有加入项羽救钜鹿破章邯之役,但参加了会剿王离之战。项羽钜鹿破秦后,河北方面的军事活动趋于平淡,大概吕泽部于此期间又渡河南下与刘邦会合。其时间应该是刘邦取得陈留积粟后。此前所引郭蒙的战功中破杨熊军,就应该是吕泽部从河北回师后与刘邦共同的军事行动,时间是秦二世三年三月。 两军会师后就混在一处行动,有王陵救张苍的事件为证。此事表明,混编后的刘吕军,可以相互干预执法过程。大概执法属于刘邦的管辖权,但吕泽方面的人也可以介入。到了要处斩淮阴侯韩信的时候,又有夏侯婴出来干预。王陵与刘邦的关系有疙瘩,可能刘邦也想修复这层关系,所以很给面子,没有处斩张苍。说刘邦想修复二人关系,有汉室档案为据,因为《功臣表》竟然将据定南阳之功也给了王陵,显然是刘邦为王陵分封时加分。这个王陵又是定东郡、又是定南阳,功劳真是大的不得了啊。显然不是真的。此手法不过是与对待张良一样,是刘邦为王陵加分的节目。当初刘邦要为张良多争功,就在张良的档案里记载其下韩国,但那肯定不是张良的功劳。王陵的这些功劳,亦当如是观。不过那个被王陵救下的张苍,日后可能做了陈豨的重要助手。 总之,吕泽部参与了刘邦的大部分重大军事行动,因为没有明确史料,我们无法辨认陈豨的功劳,以上这些军事行动或者可以作为其至霸上封侯的参考。信武侯靳歙的封侯功绩也可作为借鉴:"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首二十八级,捕虏五十七人。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陈豨能封侯,其功劳应该在靳歙之上,甚至于靳歙的功劳都有可能是在陈豨领导下取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