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人与狼的战争 下一主题:春季吃点榆钱有益
令我终身怀念的几种好吃的面条!
[楼主] 作者:中国杨神经  发表时间:2014/03/27 11:24
点击:252次

 


 

令我终身怀念的几种好吃的面条!

 

    人是没有国界的,人也不应该有国界。但是,一些民族、宗教和国家的头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想把人们固定在他们的帐下,以便于盘剥或者能够盘剥更多。

    当你仔细研究了历史,当你收听了百家讲坛钱文忠教授讲解的《百家姓》之后,你对自己的身份,还真不能认的太真了。

    任何人的身份都是暂时的,在历史的变迁中,人的身份总在变动。所以,你现在是汉族的身份,未必在一千多年前你就是汉族!潘基文现在的身份是韩国人,一千多年前他的祖宗是河南荥阳人,最近听说他弟弟要来河南荥阳拜祖呢!安倍要是仔细考察一下自己的出身,说不定他还要来开封寻根拜祖呢!在我眼中,始终把潘基文和安倍看成是华侨,只是他们离开祖国的时间太长了点而已。

    在中国大地上,由于在历史上多次融合,每个人的身份都不再单纯了。因此,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大杂烩的人群。大杂烩的人群中,一定有大杂烩的文化,一定有大杂烩的饮食文化。在我下面叙述的几种面条中,证明了上述推论。

    1,绿豆面面条加芝麻叶:

     这种面条是我少年时代的记忆,现在时过境迁,无法复制啦!

    在中原农村的饮食中,绿豆面面条是一道名吃,比山东人的煎饼卷大葱出名。

    芝麻叶是夏季的时候,在芝麻叶还没有老的时候,即还是青绿的时候,摘下来洗净后蒸熟晾干。

    绿豆面是用自然经济社会时期的绿豆,这种绿豆没有上化肥和农药,没有喷洒生长剂,肥料是农家肥,产量是一百多斤,是纯绿色食品。

    原料是必须要说明一下的,比如你说鸡肉,看哪种鸡肉呢,五十年前农村的柴鸡鸡肉,与现在饲养的鸡肉相比,味道差的不是一般的远,而是很远!五十年前鸡蛋的味道,与现在鸡蛋的味道相比,你会痛恨西方恶魔带来的科技是多余的了。

    五十年前的秋季里,新下来的绿豆,磨面前在干绿豆中喷洒一点水闷着,然后用石磨磨面,用二细萝或者细萝萝面,家庭妇女们擀面时擀的薄薄的面条,下锅时放进泡好的芝麻叶,不稀不稠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美极啦!

    现在无法复制了,原因是没有石磨了,没有绿色种植的绿豆了,机器磨的面和石磨磨的面是两回事。因此,这种绿豆面面条只能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2,上海人做的打卤面:

    在我上大学期间,我们学校是从上海搬迁到西安的,食堂里的职工都是上海和上海一带的江浙人。江浙人本来很笨的,以前哪里是边疆地区。北宋时期,北方的放羊的来侵犯,当时中原一带的高官、富豪和能人们,套上马车,携带家眷和值钱东西,逃亡到江浙去了。剩下那些穷光蛋,步行逃亡,没有北方放羊的马队快,他们干脆不跑了,留在原地,任凭处置。你要强奸就强奸好了,你要杀头就杀头好了,随你的便!所以,现在生活在中原一带的人,基本上是混种了。

    中原高素质的人,逃亡到江浙之后,把那里的人员素质提高了,所以,才有了江南出才子一说呢。凡是去过台湾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台湾的社会比较文明,人员素质高。当年不是国民政府流亡到台湾,很多高官和富人留到台湾,台湾的土著人怎么能跟大陆人相比呢?

    北宋的流亡政府逃亡到江南后,成立个南宋政府,除了行政变迁之外,中原文化和中原饮食也随之变迁了。

    以前的中原人,家家都饲养猪,多数喜欢吃猪肉。家家都有菜园,喜欢吃蔬菜。现在你看江浙和湖南湖北一带的江南人,仍然保留着这种饮食格局。现在的中原人和西北地区的人,倒是喜欢吃牛羊肉和荤食,保持着另外一种饮食格局。东北人喜欢吃猪肉炖粉条,那是山东人和河北人闯关东遗留下来的饮食习惯。满族人占领了中原大地,他们的后院空荡了,让河北人和山东人钻了个空子,清朝被推翻后,才发生闯关东事件。如果在三百年前,你让山东人闯关东试试,一定会头上闯个大包!努尔哈赤说,齐鲁人,回你的曲阜去!

    中原人崇尚节俭,历来有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的习惯。他们把煮肉的肉汤,舍不得倒掉,蒸面条时候,把肉汤淋在面条上,蒸好的面条,仍然有一种肉味,非常好吃。于是,这种饮食就保留在民间了。宋朝时候,大批的中原人逃亡到江浙后,这种饮食也随之来到江浙了。好像佛教发源于印度,现在印度人很少信仰佛教了。中原人发明的打卤面,现在中原人做的不地道了,倒是江浙人做的卤面非常好吃。这个道理非常容易明白,真正的汉族文化,在大陆很少存在了,你要寻找早期的汉族文化,你非要到朝鲜和日本不可。

    我在交大上学的几年里,经常吃到食堂里江浙人做的打卤面,由于粮食定量有限,我从来没有饱吃一顿打卤面过!至今让我想起交大的打卤面,仍然垂涎三尺!

    3,河南济源人的浆面条:

    这种面条一般人没有吃过,它主要流行在河南西部和西北部的人群中。

    这种面条主要是用粉浆制作的,它也是中原人综合利用的一种证明。

    在过去的民间,有很多作坊,这是几千年中国手工业发达的一种证明。人们做粉条,需要用红薯粉芡,在用红薯制造粉芡的过程中,有一道过滤工序。把一些红薯渣过滤之后,把这些水进行沉淀,十多个小时后,容器下面被沉淀出粉芡了,而在粉芡上面的水,由于停留时间长,变酸了。这种变酸的水,就叫浆水。

    同样,做豆腐的时候,豆腐渣过滤之后,也会产生浆水。

    这种发酸的浆水,下面条的时候,加入到锅里,面条吃的时候有一种酸酸的味道,很有食欲感。

    现在河南洛阳、新乡和安阳一带都有这种浆面条,但是,最好吃的是河南济源一带,弟兄们有机会到河南济源出差,你品尝一下。

    我在一九八八年,我的一个专利技术在济源一家锅炉厂试制,要进行技术服务,于是经常往返于开封与济源之间。

    下车之后,沿着大街行走,看到大街两边摆着一大盆一大盆的糊涂面条,下面有炉子加热,盆子里有半盆糊涂面条,比较稠,卖面条的人不停地在盆里搅动,那些面条只有两公分长,锅边上厚厚地一层糊涂面被烧的发黄,还有苍蝇飞来飞去,看起来非常恶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路过这些摊点三过而不吃。

    到了第四次,当我看到很多衣着漂亮的人也在摊位上吃的很香,感觉告诉我一定好吃,我就硬着头皮要了一碗品尝一下,这一品尝不要紧,我的乖乖哟,还真好吃。于是我吃了一碗后,又要了一碗,武松三碗不过岗,我却连吃三碗才离开。后来又去了几次,每次我都拒绝了厂家为我安排的招待饭,决定在街上吃这种浆面条,一般是连吃三碗才过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支撑着一方人的精神生活,一方饮食豢养着一方美食家。

    4,北京的炸酱面和烂糊面:

    一九七四年,我们工农兵开门办学,来到北京锅炉厂。我们住在翠微路该厂的招待所里,实习到石景山厂区。

    在那里实习五个月,我有两个深刻记忆:一个是锅炉厂设计科里的一个美女,姓名忘记了,或许是英雄不问出身的缘故,她经常跟我一起打羽毛球,我当时很高傲,想象着未来很牛逼,对一般的美女不放在心上。后来想想,错过了勾引她的机会了哟!

    让我产生美好回忆的是她打球的动作,优美极了,她每次向前运动或者抢救一些险球,总是像舞蹈演员一样,体态轻盈,一个落到远方的险球,她不是大步扑去,而是用很多很快的小碎步去完成。每个接球动作和发球动作,都显示的那么美好和优美。如果是她故意发嗲,那一定是她知道我是名牌大学交大的生活委员,她的毕业院校不及我,故意为之,也有可能。

    令我最难忘的是这个招待所里的食堂,里面有个师傅做的炸酱面那叫一个好吃。

    主要原料是肉松,绿豆芽,甜面酱。绿豆芽切成麦粒大的小段,加入肉松,还有葱姜等,用甜面酱做成糊状,面条下好后浇在上面,吃起来那叫贼香。

    二零零二年我受到北京龙泉寺一个法师的邀请,到那里的养生基地去讲养生,除了收获了大量的佛教徒的生活之外,主要收获是吃了那里的烂糊面。

    以前在哪里也曾吃过,那天开饭时间一到,我们坐在大厅里吃饭,依照佛教徒的规矩,吃饭时间不准说话和声响,当一个和尚(或者是个居士)提着一桶烂糊面来到我跟前,我不在意地用手比划着要半碗。当我吃了之后,发现是烂糊面,非常好吃的时候,等待他再次来临,可是后来他再次来的时候,那种烂糊面没有了。后来的几天中,我都留意这种食物,可惜一直都没有再来,我真是错过了过瘾的时机啦!

    烂糊面主要流行在北方,他们把面条煮的烂烂的,汤里有面,好像浆糊一样,配一些青菜,非常好吃。

 

    5,广州的碱面条:

    广州以前是蛮荒之地,中国的边疆地区。过去,凡是犯罪了,或者是官员犯错了,发配到岭南,进行劳改。

    后来可能是五只羊给那里带来的运气,西方强盗在那里建立一个码头,那个地方如同上海滩一样,发达起来了。

    一九七六年我第一次去广州,发现那里建设的有模有样的,那里的楼房比七朝古都开封的宫殿还高,真是不可思议哟!我不是阿Q,如果是阿Q,一定会跺着脚骂道:妈妈的!你们这荒蛮之地,竟然比我们宋朝的京都还好,违天命也!

    令我难忘的是那里的面条好吃,那是一种细细地面条,好像中原人做卤面那样细的面条。所不同的是,好像他们在面中放入碱了,面条煮熟后,颜色发黄。

    他们把面条放到一个竹笼里,或者叫竹篓里,也有是铁制的笼子,带个木柄。然后放到锅里涮几下就好了,米线也是这样涮几下就熟了。

    好像准备好的高汤,里面有小葱,浇到涮好的面条碗里,吃着很清爽,很劲道,还有一股碱香的味道,特别好吃。

    当时是二两粮票九分钱一碗,还有一种味粥,也很好。

    令北方人好奇的是,北方人到街上食堂吃饭,先买票,后吃饭。他们则不,先吃饭,吃完之后,告诉服务员,服务员写一个指头宽的一个纸头,上面写的字北方人都不认识,到门口前台结账。我从小就好学习,只要遇到稀奇的事情都不放过。当我两次看过纸头上的字不认识之后,我就虚心地讨教,服务员说是一种古老记账方法,当时我把1到10都学会了,现在好像有几个想不起来了。好像是,1是一竖道,2是两竖道,3是三竖道,4是什么弄不准了,6是一个卧人,7好像一个午字去掉一竖,8是7字再加一横,9或者4好像一个文字,反正北方人是绝对不认识的。

    这种记账方法和数字,早期肯定是在中原流行。还有那种碱面条,也是中原人带到广东去的。广东的客家人,就是以前的河南人。

    为什么说那种碱面条来自河南呢?河南人是黄河儿女,黄河两岸都是盐碱地,现在不是流行学习焦裕禄嘛,你现在到兰考看看,找不到沙荒和盐碱地了,那是让焦裕禄给治住了。开个玩笑,沙荒和盐碱地不是焦裕禄治理好的,是使用化肥和引黄灌溉治理好沙荒地和盐碱地的。

    黄河儿女喜欢吃碱,很多食物都放碱。蒸馒头放碱,可以防止发酸,还可以是馒头不发粘。炸油条放碱,炸出来的油条好吃。蒸窝窝头放碱,有一股的碱香味。熬绿豆花放碱,好熟易烂,也好吃。熬玉米糁放碱,好熟且有股香味。总之,中原人很多食物做的过程中都会放碱的,所以,广州人做的那种面条,一定是从黄河儿女那里沿袭过来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的刀削面,西北地区的合络面(燕麦面),甘肃的汤面片,长沙的米线,上海的阳春面,苏州无锡的雪菜面等,也挺诱人的。

    中国的面条上百种,意大利和日本的空心面可能也是来自黄河儿女的智慧,当年匈奴和五胡逃亡到意大利,也把中原文化和饮食带去了。

    南方人笨,爱吃米,做米饭不要什么技术。北方人巧,爱吃面,面食的技术含量太大了。

    欢迎砖头扔过来,我家正要盖房呢!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3805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人与狼的战争 下一主题:春季吃点榆钱有益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4/03/27 13:01 

一 一细数,如数家珍,令人垂涎了!
几位老哥记忆着是好了!
 [3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14/03/27 20:30 

杨兄说得几种面条我都爱吃
呵呵,应该说河南是多吃面的地方。
想得很!
 [4楼]  作者:老红柳  发表时间: 2014/03/27 22:03 

作者中国杨神经是北方人吧?对面条情有独钟啊!除面条外,北方还有:拉条子、揪片子、拨鱼子、面棋子、炮仗子、搓鱼子、臊子面等。问好。

※※※※※※
[天堂鸟 ]--老红柳--kongfei37.forum.xilu.com]
[楼主]  [5楼]  作者:中国杨神经  发表时间: 2014/03/30 08:15 

我不是北方人,是中方人。中方就是中原。
中原多次被北方游牧民入侵和占领,很多饮食被遗留下来了。你说的那几种面食,中原几乎都有。
开封最好吃的都是回民食品,而回民正是以前北方放羊的流窜到中原的牧民。
南方人实际上是以前的中原人,他们喜欢吃大米是因为以前中原出产大米。
现在中原人喜欢吃面食,主要还是受到北方胡人的影响。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6866827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