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唤醒"红楼梦",先唤醒自己 周伯华《唤醒红楼梦》序
红楼"梦","梦"红楼,一个"梦"字万人愁。 说不清,道不明,不清不明才是"梦"。 是"红学",是"曹学",人在"梦"中没法说。 是"红梦",是"楼梦",红、楼都在"迷梦"中。 这是许多读《红楼梦》、说《红楼梦》者的尴尬。 因为《红楼梦》已将"真事""隐去",故而寻找"真事"、"真境"、"真人"、"真情"是为解读《红楼梦》的第一要务。基于这种追本溯源的渴望,周伯华先生借助"有史则考,有隐则索"的研究方法,立志要将《红楼梦》"索隐派"的未竟事业发扬光大。 可是,"索隐派"早已被主流"红学"宣判为猜"笨谜"、"牵强附会"了啊!而周伯华先生却固执着他的索隐与考求。面对主流红学,周伯华不惟显示了他的"勇敢",更显示了他的"智慧"。因而他的反问也是那么坚定:既然用物理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用化学的方法解决化学的问题是科学的,为什么用索隐的方法解决索隐的问题就是违反学术常规的呢? 于是,沿着对"金陵十二钗"的"猜想",周先生一一开启了"将真事隐去"的红楼秘辛。许多论证,疑前人所未疑,发前人所未发,石破天惊,醍醐灌顶,因为能与《红楼梦》作者闪闪烁烁的夫子自道相呼应、能与脂砚斋言之凿凿的评批之语相贴合、复能获得《红楼梦》故事的"内证"支撑,故而已经接近了庖丁解牛的"神遇"之境。 "唤醒红楼梦",是周先生的愿望。看来,《唤醒红楼梦》的推出,已显示他的这个愿望正在接近实现。 "梦"里的灯光,不如醒来的太阳。 "梦"里的温柔,不如醒后的牵手。 "梦"里山珍海味,醒来味同嚼蜡。 "梦"里海誓山盟,醒来万念俱空。 当周伯华先生固执于"唤醒红楼梦"时,他的无上功德是借此而触动了中国文学中索隐性作品、或映射性作品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我扭曲,进而也唤醒了《红楼梦》外芸芸众生所压抑的几多悲辛。 进而我有理由坦言:在今天,在中国,"梦"是不甘奴化的希望,"醒"是告别愚化的智慧;又何限"红楼"、"青楼"、"庙堂"、"江湖"?
2012年9月16日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