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田秉锷:聆听永恒的人民话语 下一主题:田秉锷:领异黄淮墨牡丹
田秉锷:龙 在 我 心——写在《龙图腾》出版时
[楼主] 作者:菜九段  发表时间:2013/02/07 10:47
点击:159次

 

心--写在《龙图腾》出版时

自序--龙在人心

这是一本说"龙"的小书。因为"龙"与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相关,本书自然也边缘性地触及到了"龙图腾"话题。

我们生活在"后图腾时代"。曾有的"图腾"历经改易,早已失却了原质原创;留下的,仅仅是一些记忆残片或旧梦组合。作为图腾的"龙",固亦免不了在中国人的生命传承中不断形变。古诗所谓"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或许就是"龙"的劫后新生。

虽然"龙不隐鳞,凤不藏羽",但画龙、说龙依然十分困难。究其难画、难说之因,除了"龙"作为天地生灵的神通无限、变化万端、难以把握之外,主要来自古今认识的差异。

古人认为,龙是"鳞虫之长",承认了这一"真实",此后才放大出、演义出种种神异。

今人认为,龙是前朝"传说",可归入"虚拟"范畴,在"虚拟"的前提下一切活龙活现的"真",自然归结为"幻"。

一个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产生了:同样说龙、画龙、雕龙、舞龙,古人出之"信",今人出之"疑",古人出之"畏",今人出之"戏";延续千万年的祖先崇拜、天地敬畏,终于在"大批判"、"破四旧"的余波中化为娱乐大众、点缀升平的"戏说"。

说"龙",自然出现了两个领域。一个信仰的领域,一个非信仰的领域。

本书的任务,肯定不是描画今天流行的种种龙符号。

我们的思维底线是:承认"龙"是中国人真实的精神创造,因而自然也承认它是一个真实的信仰存在、文化存在、哲学存在,或呼应宗教情结的神学存在。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除极少数思想家(如王充辈)质疑过"龙"的神异性之外,中华民族从民族精神的大势上一直坚信龙的实在性、神异性以及龙对本民族生存的支配性影响。

龙的神化与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自强、自立处在一个积极互动的平衡体系里。

而另一种精神的奇局则是:"龙"作为超生物的"鳞虫之长",它在中国人的意念中不单是一个独立于人类的客体,也是一个与人类异形同质、甚至可以自由转化的精灵。龙可化人,人可化龙的设定,是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尝试,是中国人自我神化的实践。因为"龙"的介入,"人"有了无限的升华空间。

翻展史书,以龙喻人的例证不胜枚举。所谓"张氏十龙"、"卞氏六龙"、"公沙六龙"、"荀氏八龙"等等,无不在人与龙的类比中,表现了中国人自我超越的理性。诸葛亮被人称为"卧龙",千百年后,"卧龙岗"仍然龙气不散。嵇康不但有"卧龙"之名,而且龙性难驯,这却招致杀身之祸,我们可作的解释或是:"卧龙"斗不过"飞龙"......最成功的化龙者还是老子,他乘云气而养阴阳,高翔在"道"的青空,让孔子顶礼膜拜,赞其为人中之龙。在世俗的向往里,"龙门"的存在,更让一切凡鱼有了化龙的希望。

反思龙文化的生成,它的人文功效是远远超过神化抽象的;故极而言之,"龙",是为"人"而存在的。评价龙和龙文化,与科学或迷信无涉,与民主或专制无涉,这只是对中国人历史上精神创造的再认识。

西方人在历史上也有种种精神创造。而今,高度文明的西方世界也还广泛地尊重着他们祖先开创的"上帝信仰"等,这似乎可以算作一个宽容的精神参照。

而新时代的中国精英为什么要借"废龙"造势,来表现他们对"全球化"的响应或对"世界性"的归顺呢?

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星系,不会无条件接纳既无内聚力、也无外引力的宇宙尘埃!西方的信仰者,绝不会接纳东方的信仰背叛者。

面对龙命、龙运的颠荡,我们曾经怀疑"龙"是否还有自我维持、自我庇护的神通。现在看来,属于杞人忧天。

龙,在中国人心中。中国人在,人心不死,则龙不灭,又何疑焉?

 

  引--龙

中国龙图腾,这是一久已存在的文化事实。

中国人深信:龙在天上,龙在海里,龙在一切显灵而又通灵的地方,龙是自己的守护神,龙变化万端,龙兴风行雨,龙惩恶扬善,龙潜勿用或龙飞在天,都是运数天机......

尽管龙庭的龙椅上百年缺席着一位龙冠、龙袍的真龙天子,但中国人依然认定自己这个民族中,只有最高贵的家族才配称为"龙族"。或许是因为显性的"龙族"缺失着,中国的士农工商才敢于公开表白:我们是龙的传人!

要知道,在清朝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平民百姓自认龙种或觊觎龙位,都是大逆不道的僭越!

天翻地覆,物换星移,"龙"在中国有了全民性,于是全民族都有了龙性。

在一个"后图腾时代",告别了原始思维的中国人竟然如此强烈地保留了原始况味的龙之恋,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谜、是一个奇迹、是一个超验的启示。

连时间也无可奈何。人变,龙变,唯人与龙的关系不变。仅此一点,就该让一切自诩有文化、有思想的学者作一番文化的思索了。

奇怪的是,在全民族的龙之恋背景下,有人却质疑龙符号、龙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民族价值。遮遮掩掩,终也露出了"废龙"的意图。

这叫多事。

多事必取辱。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龙微笑着。当龙也也失去耐性,油然而云、沛然而雨、轰然而雷、洗涤九州的时候,相信一切枯枝败叶都会随着滔滔洪流漂向大海。雨过天青,神龙无迹,在新一轮风雨到来之前,连最纯钝的农夫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说不定哪一天,它还会重降甘霖。

龙,是一个真切的文化存在。只要中国的文化继续波澜壮阔,相信在这文化的波涛中便有神龙沉浮。

乘着今天的风,悬起昨天的帆,向着前天的海洋驶去,这就是本书的寻龙之旅。

 

2008年7月9日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2859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田秉锷:聆听永恒的人民话语 下一主题:田秉锷:领异黄淮墨牡丹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0987718105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