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虚 幻 境 谁 逍 遥 --吴广川《故乡寻梦》序 己丑岁尾,吴广川先生电话相告,说是已将历年创作之歌词、新诗、散文、评论等统编成帙,名之为《故乡寻梦》。行将刊布,电子快邮,询我观感,嘱为短序。我随即打开文件,作竟日之长读。但觉行云流水,诗情画意,陶然间已是晚霞夕照、星海青空、冷月寒辉、夜氛醉人。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文字不可能附丽于广川的寻梦之旅,但文友之知、乡谊之亲、外加先睹为快之感受,终也应借此机会,申述我千虑之一得。 广川是文学多面手。不论在沛县文学圈儿里、还是在徐州文学圈儿里,能象广川那样戏剧、曲艺、新诗、散文、旧诗、歌词、小说、评论等都能得心应手者,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这让人无法相信或无法理解:此天分乎?亦勤奋乎? 广川还是文学的长青树。花甲虽过,古稀尚远,若追溯其文学历练,竟也已有四十多个春秋!四十年,白了少年头,而广川的文学激情和文学才华,一毫未见减却,这又是他的人生之谜。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生就是封面,死就是封底。"广川先生如是说。读书、爱书、写书、藏书,直至生生死死而不弃,好一个"书生本色"!人生既然是一本书,不知广川要把属于他的那本书写到多厚、做到多美呢? 相隔百里,烛光照梦,我想起广川的诗人风华、赤子情怀,为之喜,为之贺,亦为之忧。喜与贺,自不待言,有他的文学成就为证;所谓忧者,则并不专对他一个人。做作家而恋写作者,天下芸芸,却很少有人悟得:"作家"有身份而"写作"非事业!君不见,种田即打粮,植树可摘果,惟文章不可当饭吃!但作家又不能喝西北风,故作家之宿命便应了如下俗话:"端人碗,服人管。""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这一背景下,文学创作的悖论必然是:作家使命感愈高,则创作真实感愈低;作家应时之笔愈多,则传世之作愈少。正因恐惧沦入此境,故吾有畏焉。立此存照,与广川共勉。写到这儿,我想起了陶渊明,大抵为了避免"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短",陶诗人抛下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其实他真正的忧虑是怕久耽官场而习于假话。在《感士不遇赋》的序文中,他写道:"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当此士大夫斯文扫地、廉耻剥落之时,陶渊明虽然无力移风易俗,却也不愿意同流合污,故弃官乡居,似乎成了他唯一的出路。广川无须做五柳先生,只是要从心所欲,自然成文,弃绝宣传,只凭良知。 阅读《故乡寻梦》,触动了我麻木的乡情。比之广川的阳光情愫、赤子怀抱,我的文心似乎更趋于灰暗。广川只小我两岁,而他看人、看事、看物的视角,总能疏离丑陋而捕捉到善与美。我羡慕他长葆诗心与童心: --"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万里清辉/风也如水/月也如水/静静地/我好像在等谁/又不知在等谁/只有明月/和我遥遥相对"; --" 铺开中国地图/寻找我的故乡/虽然看不到生养我的小村庄/我却能找到她的方向"; --"带一片蛙声/带几声蝉鸣/带一缕炊烟/带一片月光/还有,还有,带一把故乡的泥土/风雨中,让它温暖我的胸膛"; --"静静地/品一杯苦酒/不知在把什么等候/直到黄昏和怅惘/慢慢地爬上心头"; --"这风雨交加的世界哦/这酸甜苦辣的人生/有多少人和事让你难忘/我收藏感动/那饥饿中的一块面包/那悲伤中的一缕温情/那病床前的一束鲜花/那寒夜中的一朵笑容/哦,我收藏感动,收藏感动/它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穿行花径,随手采撷,每一节诗行,都营造一方诗人的牧歌田园。我于是明白,人的"经历"都是实在的,时过境迁,"经历"蜕化为"记忆"即已残破;当"记忆"经过"想象"的补缀、"梦化"为精神依恋时,人的生存就开始了虚无缥缈的自慰。你伸手抓过去,以为那是真实,一松手,你又一无所有了。所幸,广川将"梦"锁在了诗里、文里、书里。"梦"不再逃逸,一切空幻又都化为实在。需要指出的是,这"实在"只在书里,因而是你的书建构了一个近在咫尺、而又独属于你的"太虚幻境"。 我是赞成一个人要有两个世界的。惟有物质,故厚重;惟有精神,故高尚。作家借创作而将二者合一,则功在社会而利在个人,何其幸也!能不珍乎!广川怀抱乐观主义,建构他的精神殿堂,此殿堂虽然还不是"广厦千万间",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但已小可容身、大可会友,咫尺千里,曲径通幽,悠游其间,何其逍遥!
《红楼梦》里有一方"太虚幻境",那是警幻仙子点化贾宝玉的地方。虚境不虚,幻境不幻,今生与来世,何处温柔乡?终于,贾宝玉还是从让他消魂的"太虚幻境"走出来了。留恋即是"醉",走出即是"醒",我们为贾宝玉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哪里还有让作家、诗人迷途不返的洞天福地? 哪里还有让作家、诗人轻车熟路的武陵桃源? 抛个疑问给广川先生,待他收回撒向昨天的那张网之后,也许会将网撒向明天;待他收回撒向故乡的那张网之后,也许会将网撒向天下。 时在三九,怅望阳春,蓬门不掩,花径弄影,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2010年1月15日 于徐州黄河新村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