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田秉锷:刀光剑影 ,孰罪孰功? 下一主题:田秉锷:永 恒 的 江 湖
田秉锷:嘤 鸣 友 声 满 江 湖
[楼主] 作者:菜九段  发表时间:2013/02/07 09:46
点击:236次

 

--李鸿民《徐淮唱和集》序

 

    己丑中秋,李公乐农先生之《徐淮唱和集》编竟成帙,嘱我校理并短章代序。桑梓之亲勿论,景行之敬长怀,受命若惊,秋夜观诵,诗情满纸,快意淋漓,吾于是深味先睹之乐。

    《徐淮唱和集》略分四编,依次于"唱和编"辑录先生诗二十五首、诗友唱和三十二首,于"自吟编"辑录先生自咏六十九首、自撰联四幅,于"友声编"辑录诗友题赠之诗、词、联计三十五首,于"序跋编"辑录友人题撰及作者自撰之序、跋、短文计二十一则。或因虑及该书之主体文案多为附丽于徐州、淮安二市文化背景之诗情对话,故而先生有意拈出"徐淮唱和"四字为全帙作标识。如此命名,可谓准确而平实。

    "唱和"之风,弥漫诗坛,自古垂今,不绝如缕。所谓俗人俗唱,雅人雅和,各扬其声而又发乎其情。《诗》云:"叔兮伯兮,唱予和汝。"而"唱和"之本质,则为"嘤其鸣也,求其友声",君子周行,山呼海应也。唯因"唱和"常有,故诗坛多响应而诗人亦少孤寂。

    巡行于《徐淮唱和集》的声律平台,一路探访,一路倾听,我触意于乐农先生无尊无卑的诗情派对,或询而答,或忆而慰,或留而别,或赠而谢,平等交往,和谐相处,君子之交,水乳互融。这让我油然萌生喊山应声、望海浮楼之神往。虽然乐农先生淡出宦境,仅以书家、文人之身份活动于社交空间,我仍然惊叹于先生所特有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君子情怀。如此众多之诗友、文友、书友或茶友,以乐农先生为核心,抟聚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文群落,相聚则推心置腹,相别则魂牵梦绕,静而思之,又岂可归因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所为,即有所获;有所持,即有所交;此诚"以诗会友"之必然,亦复桃李成蹊之奇观。比于当今盛世之官场诸公、宦海政要,或位尊而凌贱,或道衰而退贤,台上一呼百诺,台下孤家寡人,不以为失,反以为得;乐农先生之洁帆溯流、优游江湖,其智慧与品格已进三舍。

    退而言诗,乐农先生以及与之唱和者,多非专业诗人。彼之唱和,皆风生水起,月移影动,情之所至,自然生发,因而我不准备对《徐淮唱和集》作过分严格的诗学考量。这并非降格以求。若放大背景,环视域中,共和国一花甲,国学中辍,礼教式微,诗艺之道,久耽沉埋,诗继唐、宋者,国无一子,即能承续晚清、民国者,亦鲜有人。时下,虽诗社林立,诗刊星罗,而佳作美章,万不及一。故以诗艺衡其成者,传承尚且无脉,胜蓝何曾有望?所幸者,政治强力可以腰斩传统,而无计禁锢人心,勃勃诗情终在国学热之烘照下,焕然为人民大众之自诉与相呼。人在即"人情"在,"人情"在即"诗情"在,"诗情"在即"诗艺"重光有日也。作为文化个案,《徐淮唱和集》的刊布,对于光大中华诗艺而言自有其一叶知春之启迪。

    我收回目光,在《徐淮唱和集》的微观世界里徜徉,发现几乎每一组唱和或每一首题赠后,都掩映着一段遥遥相望、心心相印的故事。如"友声编"第一首诗,为王洪明"五绝"题赠:"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侠行。其人虽已邈,千载溢芳馨。"初吟,知礼赞二古人;细考,方悉此诗实属意于乐农先生。王洪明,淮安涟水人,淮安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57年错划"右派",备受磨难,壮岁无子,后唯依养女照料生计。"文革"结束,王氏冤案昭雪,回城任教,而养女却因农村户口而滞留乡下。多次上访,均无结果。乐农先生1984年出任淮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接王氏上访,当即批转市公安局局长,首列理由四条,复明确指示:"建议调查,如果属实,立即解决。"不日,养女户口迁城,王洪明赋诗相赠,又送与养女、外孙之全家福以作留念。考一诗之本末,竟是一家之命运、三代之感戴,何其真挚!何其凝重!

    又该编第二首祝尔康《送李鸿民返徐赴任》曰:"云龙三月花含笑,楚秀柳丝情茵茵。人山浩浩皆朋友,文海淼淼一知音。"诗中"知音",自当为乐农先生。妙在诗后附言,点化人生际遇:"知遇之恩,无以相报,仅石子三枚,留君临池镇纸之用。三石为磊,愿君与文房四宝常相厮守。望笑纳。1991年3月。"询祝氏事,乐农先生曰:"祝先生乃淮阴市教育局干部,1957年打成‘极右',劳改十余载,因档案失落而久久不能落实政策。1984年秋,叩门相访,闻之恻然,即嘱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找到证人,即是档案,何必死守条条框框!'祝先生旧案推翻,遂为淮阴市最后、最慢、亦是我接手后最快落实政策之右派。"

    举此二例,已知与乐农先生唱和者,多为命运交响。或点水润枯,或隙光烛暗,不当其境,孰知知己之难觅!总之,唱有分量,和有功德,诗情、人望、政风、民心,尽在其中。

    又"唱和编"载高鸣珂《赠李鸿民诗人》一章,原诗书于一处方笺上,后书作者姓名、年月及吟赠时年龄(八十八岁)。喜获赠诗,乐农先生当即和诗一首。念及二人从未谋面,云雁相寄,略嫌率意,遂泼墨挥毫,书成行草,裱为一轴,思以当面呈谢。因我见证此一过程,故先生约我同去高先生寓所。至,方知老人已入院养疾。转赴医院,见老人已重症昏迷。儿女们答应,老人一旦醒来,定让他先看看乐农先生的诗与书。不久,高老去世。我估量《和高鸣珂先生》一诗或是高老生命中最后之诗情回音。斯人已逝,和诗尚存,友声之应,又岂是职业、地位之异所阻绝!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非报也,永以为好也。"中国诗人的唱和传统,上继国风而下开诗教;可以断言,只要诗意之酝酿在诗苑有花有蕊,苦吟之诗句,亦可以唱和之甘甜滋润诗心之荒寒。《徐淮唱和集》仅从一个侧面、一个瞬间表现了徐州与淮安两地诗人之间的理解与善缘。"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这已是世人耳熟能详的流水欢歌;如今,清清的泗水运河仍然将徐、淮二市上下维系,故人情之相濡、诗情之相染,又期乎必然也。

    乐农先生从政已逾六十载,虽宦迹不出徐沛淮濆,然心忧苍生,情系家国之意,殷殷于怀,未曾稍释;年且八旬,诗情焕然,吾谓或"泛爱众而亲仁"者矣。为诗集序,并为先生寿。

 

20091031

出自田秉锷《江湖心雨》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2857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田秉锷:刀光剑影 ,孰罪孰功? 下一主题:田秉锷:永 恒 的 江 湖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2/07 13:29 

咦?这篇怎么版面这么好?
我晚上会一 一重排版版面不整齐的几篇,然后细细阅读。整个下午上课,现在须得休息会儿。

谢谢田先生的美好共享,菜九兄费心了!




 [3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2/07 13:31 

菜九兄,您的文集我前天早早做完了

发在天骄的都收入了。

 [4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13/02/07 16:02 

对【2楼】说:

排完发出就审了

后来就先回复再排。

顺手就能排:)

 

 

[楼主]  [5楼]  作者:菜九段  发表时间: 2013/02/07 19:38 

单老也是汉高祖后人啊,致敬。
 [6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2/07 20:00 

对【5楼】说:

呵呵菜九兄,我猜您看到我名字肯定嘀咕

“这么阳刚的名字呀”呵呵......

[楼主]  [7楼]  作者:菜九段  发表时间: 2013/02/08 09:41 

对【6楼】说:

不是吃惊,是觉得非常有道理。刘邦,表示这个国家是他建的,刘家邦嘛。你的名字正好是刘邦的补充。你们这对祖孙啊,就不能低调一些吗,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们的功绩

 

 [8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2/08 22:12 

对【7楼】说:

呵呵九段兄

咱一介小平民女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啊。

过几天当前页面翻页后,我将把您发的田先生的文字都放出,统一取到你们的置顶文集中,四五篇后的篇章明后天就发。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2993121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