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老外只知道3P,不知道AA! 下一主题:让 历 史 唤 醒 家 国 关 注——...
《红楼梦》的现代性解读(二)薛宝钗
[楼主]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2012/11/27 19:23
点击:482次

     

                          

                                  一

 

 

    我们先来看“媚俗”阵营中的代表人物宝钗,书中写到宝钗年纪虽然不大,但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谓:黛玉所不及。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的孤高自许,目下无人,因此深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亦即多与宝钗玩笑。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宝钗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无可厚非。与黛玉比起来,人更加随和,人缘也更好,同时深受周围人们的喜欢。从书中其它地方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得知,贾府上下,包括最为挑剔的赵姨娘,也说她会做人。为什么她能得到贾府掌权人物的喜欢和下人们的爱戴呢?因为她“随分从时”。
    在元妃省亲要姐妹们作诗时,她因为元春的好恶而让宝玉改诗。在看戏时,她迎合贾母的好恶,点《西游记》这样热闹的戏。史湘云请客没钱时,便给她螃蟹做东,以博得其好感,甚至拿自己两套新做的衣服给金钏做装裹衣服,也不忌讳。从一般的层面上看,她是处处为他人着想,甚至为了他人不惜委屈自己。但是我们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她的“专门利人”,并不是“从不利己”。她做的任何事,没有一件不是深谋远虑的,说到底,是以“小恩小惠”来达到更有价值的目的。正是因为出身于皇商世家,所以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以一种利益的衡量为前提,比如她同情邢岫烟的贫穷,并不是她的善心发作,而是为了让她当弟媳。对她来说,在与人交往中很少有真情实感,即使有那么一瞬间的闪现,也马上被熄灭在主流封建道德规范之中。正是在她不断的为各种现实利害得失而“随分从时”之中,逐渐的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个性。对于她来说,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大众之中,因为她才获得了“人谓,黛玉所不及。”的评价。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谓”,正是众人眼中对她的看法,而不是作者的态度。书中有一段薛姨妈对黛玉说的话:“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这句话当她是在说宝钗,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就和风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下面的话,要加一句和王熙凤与贾母的关系对比呢?这其实是作者的匠心独具,虽然是借薛姨妈之口,但表达的却是对宝钗性格的深入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宝钗的真实感情和在别人面前做出的虚假感情已经分不开了,王熙凤对待贾母时,完全是一种阿谀奉承的态度。因为她知道,在贾府只要有贾母给她撑腰,她的地位就不会动摇。而宝钗在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中,已经不自觉的将这些为人处事的方法渗透到性格之中,所以在与自己母亲的交往中,也不自觉地渗入了自己都不知道的做作。


                                                    

                                        二、

 


    可以说,宝钗是封建社会主流道德所塑造的完美女性的典型代表,不论才貌品德,还是为人处事,都与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相一致。虽然她在大观园中的才华可与黛玉相媲美,但是她却相信并竭力维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愚昧论调。她对黛玉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认识字倒好。”所以她尽管读书,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这也与她一贯的现实利益计较相关的。是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选才人用的。虽然没有入选,但是她却调整了目标,要成为“宝玉夫人”。这同样是基于一种现实的利益考虑,她在宝玉挨打后,也着急过,关心过,这不能说是虚伪的。但和黛玉的关心是不可能一样的,其中难免渗入了一些现实的因素。宝钗作为封建主流思想道德造就的典范“贤妻良母”,虽然对社会来说是成功的,但对于她个人来说,却是不幸的。因为在封建社会中,这些伦理道德规范恰恰是压迫和摧残妇女的工具。
    宝钗虽然在为人处事方面,甚至在贾府的错综复杂的家庭斗争中,与黛玉对宝玉的婚姻之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她还没有能看透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拒绝“媚俗”,不一定能都取得胜利,但是至少可以保持自己的完整独立人格,表现出海明威所说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体验生命和自我的力量。但是选择媚俗虽然会在一时取得利益,可最终会成为其所信赖的主流意识和观念的牺牲品。宝钗后来虽然如愿以偿地实现了“金玉良缘”,但是不但没有得到宝玉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在漫长的岁月中“守活寡”,成为另一个李纨。

 


                                       三、


   

    媚俗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境遇,对于宝钗来说,她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她个人的原因。因为她从出生开始,就生长在媚俗的社会环境之中,比之宝玉和黛玉,她更容易认同媚俗的观念。但是,我们在同情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几乎人人都处在这样的境遇之中。但不是所有人都对媚俗表示认同和妥协,比如宝玉、黛玉、晴雯、尤三姐等。
    宝钗的媚俗在大观园里要算最为彻底的,而且不仅如此,她还劝别人也加入到媚俗的行列中去。她就曾经劝过黛玉:“咱们女儿家,不认识字倒好……为了移情,就不可就要了。”可见宝钗也并非完全没有对人真诚的时候,至少在宣扬媚俗观念方面,她是站在非个人的主流社会思想一方的,做媚俗的“鼓吹者”。宝钗鼓吹媚俗的主要对象当然是宝玉,这既是为了当时讨好贾母,贾政和王夫人,让宝玉读书考科举,又是为日后自己的长远打算。心计果然非同一般,这和她平时为人的沉稳与冷静是一致的。在劝宝玉媚俗时,尽管宝玉根本不听,有时“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子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她自己则“登时羞得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尽管如此,她“过后还是照旧一样。”对于宝钗的传播媚俗的决心,可见真的不可救药了。就如同福轲的权力理论所揭示的,她已经被社会“规训”得太成功了。不但没有受到宝玉和黛玉的影响,反而总是要改变他们,让他们也“媚俗”。
    但是,媚俗远不止是为了自己在从众之中获得利益而已。同时,在表面的“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之下,却总是以各种隐蔽的方式伤害别人。虽然媚俗的人们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关系也是融洽和谐的,但是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都是基于虚假之上的。尽管宝钗人缘极好,但是作者借诗对她评价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施展各种手段。比如对于黛玉,在一次诗会上,黛玉用了《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词句,她就以此为契机,讲了一堆媚俗的封建主流思想大道理。黛玉只得“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她又送燕窝给黛玉吃,果然单纯的黛玉被她的假仁假意所蒙蔽。虽然不赞成她的媚俗论调,但是却被宝钗瓦解了敌意,而且对宝玉说,以前错怪了宝钗。当然宝玉没有像黛玉那样被一时的假象所蒙蔽,而是清醒的认识到宝钗的手段和方法。他提醒黛玉说:“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可见,虽然宝钗多次劝宝玉“媚俗”,但是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更加深了他对宝钗的媚俗的本质的认识。同时,他也看到了宝钗甘心媚俗的态度,对于宝钗只能表示惋惜。“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蛊之流。”宝玉在反抗媚俗的问题上,从来都是清醒和坚定的。

 

 


                                    四、

 


    宝钗虽然很媚俗,但不可否认,她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可是我们在认真地思考这些“优点”的时候却发现,这表现出来的种种优点,几乎没有一点是发自内心的,无不带有虚假的成分。她说非所说,因为她说话只是为了迎合别人,是做给周围的人看的。她几乎从来没有真真正正的说和做,表现自我真实感情和意愿的事。她在媚俗中不仅丧失了自我,而且已经被“异化”。因为她的“自我”,已经渐渐的被一种主流思想和“公众”意识所代替。由她的“冷”,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被“物化”。这种表面对人和蔼可亲,热情大方,实质上却冷漠得连一点点正常人的感情都没有了。书中有一段她和王夫人的对话“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由此可见,她已经彻彻底底地被“物化”了,其实她和她的哥哥薛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根本没有把别人的生命当做一回事。就如同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描写的家族同样性一样,在宝钗和薛蟠的心里,任何事情都是用“几两银子”可以打发的。在宝钗眼里,无论是什么都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包括婚姻、感情和人的生命。可以说她不仅没有了个性,而且也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在媚俗中彻底被异化和物化的同时,她和狄更斯小说《艰难时世》里的葛雷硬和庞得贝一样,都是眼中只有物,不见人的“单向度的人”(弗洛姆语)。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2687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老外只知道3P,不知道AA! 下一主题:让 历 史 唤 醒 家 国 关 注——...
 [2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12/11/27 21:10 

儒帅这样的研究很是成功
只有读透了原著才能对宝钗这个被封建社会同化了的人物做出这么精确深刻的评价
就如同福轲的权力理论所揭示的,她已经被社会“规训”的太成功了。不但没有受到宝玉和黛玉的影响,反而总是要改变他们,让他们也“媚俗”。
学习欣赏你的酷评了!
[楼主]  [3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11/27 21:29 

对【2楼】说:

从艺术上来说,薛宝钗这个人物塑造的还是相当成功的。而且作者本身对她也是心存爱怜,可惜自幼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没法不被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训。她个人的悲剧,其实更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感谢鹰男兄点评:)

 [4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7 22:05 

近来也正好读过有关钗黛分析文字,读了这篇才觉得宝钗的不讨人喜欢。
就这“多赏他几两银子”,显露了她另一阵营的反动性,虚伪冷漠。
[楼主]  [5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11/27 22:16 

对【4楼】说: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就是能在细微的言语和行为中刻画中人物的真实性格,这种描写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6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12/11/28 08:28 

对【4楼】说:

宝钗是何等讨人喜欢呐,如今这样的女孩子依旧讨人万分喜欢,善于审时度势,做事体贴入微,曹雪芹并无批评宝钗的意图,同样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今天读黛玉再读宝钗,不是依旧感觉黛玉的性格过于刁钻宝钗有更高的情商吗?我以为宝钗所说之话所做之事并无心害谁,也并非刻意献媚谁,她维护王夫人,是因为那是她的亲人,她送黛玉燕窝,是因为她同情,她还极力保护香菱呢,那不是她善良的本性决定的吗?还有,她让大观园的老妈妈们有点劳动收入,也是不错的。至于说到“女子之德”,那不就是国学的一个思想核心吗?宝钗也有爱得权利,她想成为宝二奶奶,有错吗?

 [7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8 08:41 

对【6楼】说:

哈,行僧姐这个老革命,我刚找出一点她的不是了,您这番肯定又挤跑了我那点否定了。

是,我也觉得宝钗是个令人省心令人温暖的女孩子。

您该来一篇分析宝钗啊。

 [8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12/11/28 08:50 

对【6楼】说:
有一次,大家聊起现在的女孩子,说:女儿,要是有宝钗的懂事,就可以放心。儿媳,有宝钗的人品,就放心。我很感慨。宝钗的深入人心,是她的懂事儿,懂事和圆滑很多情况下无法严格区分,人,还是俗的居多,像黛玉那样独树一帜的还是很少。至于宝玉,就更少。说到了晴雯,虽然红学家们分析多年,但是我依旧以为,晴雯的醋意也是借着脾气不断发泄的,不过就是和袭人一样想争夺并保卫自己的感情吧,仅仅是形式的不同。说到底,大观园的每个主人都是血肉之躯,皆有人之本性,讨人喜欢的自然好,宝钗的结局并不好,这就是曹雪芹想要告诉我们的,在那个时代那样的家族,任何人都难有幸福结局,现实是残酷的, 红楼梦说到底不单纯是爱情作品,或者说讲述爱情故事不是作者写这部书全部的企图,所以我以为,曹雪芹对笔下这个宝钗的描写刻画,是深含痛惜的,就犹如托尔斯泰让安娜死去时,那样痛苦地哭泣。因为在封建文化理念中,为爱而死的黛玉远比嫁了要终身守寡的宝钗幸运得多。
 [9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12/11/28 08:53 

对【7楼】说:
你不能总是为了热闹误导人,把儒帅的深刻给拐沟里去了,可惜我现在时间太少了,西游,我只熟悉内容没有过更多的思考,红楼不同,但是没有时间系统写,就打击打击你吧哈哈哈。
 [10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12/11/28 08:56 

对【9楼】说:
儒帅的文章意义深远,经典名著在今天如何理解如何读懂,自然不同于以往,把小说人物放在今人的价值观中品味,有意义。
 [11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12/11/28 08:58 

对【10楼】说:
好文章难于一蹴而就,我不敢马虎。
 [12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12/11/28 09:00 

对【11楼】说:
曹雪芹对笔下这个宝钗的描写刻画,是深含痛惜的,就犹如托尔斯泰让安娜死去时,那样痛苦地哭泣。因为在封建文化理念中,为爱而死的黛玉远比嫁了要终身守寡的宝钗幸运得多。
 [13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8 09:06 

对【8楼】说:

可不。自以为看得清醒的我

自诩不俗,但做很多事儿正是用俗行保护骨子中的不俗,若要接受宝钗一样的审视,会找出比她俗百倍的媚俗来了。

这样一看,宝钗倒成了一个干净的女孩儿。

 [14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8 09:10 

对【9楼】说:

我做斑竹包括天骄开坛之前的几个月,从没有过为了论坛热闹而有违自己的真心观点过。

从没有。为此我才跟蝴蝶开的天骄,因为那时我尊敬的版主姐姐为了活跃论坛鼓励在论坛拍砖,十分火药味,大家说话没把门,一点也不和谐,我情愿离开也不随意掩饰自己的观点。

我是很喜欢宝钗的,但忘了儒帅提到的宝钗劝王夫人流露出的虚伪和冷酷这桩儿,细读儒帅这篇后,才刚发觉了似的。任何人的文字我喜欢肯定长处,但从来不会屈就自己的观点的。行僧姐对我这点该相信啊,呵呵。我这个人死犟,我认的理儿全世界谁来劝也没用。

 

 

 

 

 [15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8 09:12 

对【11楼】说:
我倒觉得好文章,如果不是需要足够资料的好文章,还是一气呵成容易风格一致,及时捕捉灵感的火花。
 [16楼]  作者:三窟书屋女行僧  发表时间: 2012/11/28 21:16 

对【15楼】说:
儒帅的文章,是建立在研究思考的基础上,理性和深刻需要时间也需要文学理论的基础更需要儒帅独到的思维角度,我现在写不出来这样的高度。
 [17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9 07:48 

对【16楼】说:

行僧姐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文字态度,我也觉得评论类的文字不能轻易为之。

我若写这样的文字,首先会拥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和足够的理性思考,占有足够的材料。

[楼主]  [18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11/29 10:39 

这一系列的红楼解读,完全略去了《红楼梦》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而是按照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将其按现代社会的视角来做分析,宝钗和袭人等人在《红楼梦》中的形象都是很丰满的,性格也是多样和立体的,不能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本系列解读特意的将一些与现代因素相关不大的地方“悬置”,而不去讨论。本文的结论仅在讨论现代性的范围内,其他方面,另有文章论述
[楼主]  [19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11/29 10:57 

对【8楼】说:

像《红楼梦》这样流传百年而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内涵和意义是非常丰富的。每个人从不同角度,都会读出不同的意义来。如果读者们只读出单一的意义,那么只能说明这部作品内容的单薄。所幸,《红楼梦》不是这样的作品。

当我从“文化批判”而不是“文本细读”的角度来“强硬”的去解读作品中的人物时,注定会让丰满的人物形象“符号”化。这是我解读“文本”的特点,也是弱点。但我的方法和观点,只代表“一家之言”,提供一种阅读作品的视角,并非要对人物形象加以“定论”。意在与大家相互切磋,相互提高。

非常感谢行僧老师对此系列文章的关注!

 [20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9 10:59 

对【18楼】说:
哦,还说了,作者是自己做好的读者。
 [21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1/29 11:00 

对【19楼】说:
学者行僧对你的哪篇都很关注哟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758990287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