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是我最钟爱的身份,我认为文化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文化是一种涵养,而教育是一种传承,只有语文教师能够把这种传承统一在自己的工作中,在把博大恢宏的文化传播给学生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是篇章教学,这是做文而化之的工作,,这是做文而化之的工作,是我做了三十年的最爱做的事情,我的定位没有错,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读书并一生受益,我努力做了,我把阅读作为文化大礼送给学生,我的篇章教学,说白了,就是领着学生读书。 书,是我成长的伙伴,是我行走在天地间做生命旅行时最重要的精神营养,我想一个人要是压根儿不读书,那他的心灵必然乏味且苦涩,不读书的日子,很无聊。 每每看到作家们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我都感慨于自己幸运的童年,我不缺书,父母并不引导我读书,从读小人书开始,就没有人对于读书这件事给我任何指导,经常是一本新书放在了桌子上,是我自己把书中的内容兴致勃勃讲给大家听,如果我有疑问问父母,他们就会说再读读,多读几次多想想就明白了。 到了11岁那年,我读了《红楼梦》以及古今中外的若干小说,而且写了很多的诗歌,少年报上登着我的作品,我想要是不读书,我的作文也就不会写的那样让老师喜欢了。 读书,自然是要收获,在漫长的读书岁月中,我收获了什么呢?我的感受是,书好比维生素,滋养着我的心,是书中那些关于古老不衰的亲情和人间挚爱的故事,是被作家尖锐地揭露或者明朗地赞扬的那些往事,让我认识了人生和社会,让我成长并会爱会恨,让我富有思想的能力,拥有了面对世态炎凉心静如水的态度,我想既然书是这样好的一份礼物,我为何不把它送给我的学生呢? 我把自己的理念融入了教学,走上讲台第一天,就开始尝试领着学生读书。在讲《鸿门宴》时,我拿了一本《史记选编》,介绍了这部书后,我开始讲历史上的项羽、刘邦和先秦战争,我讲读历史和读小说的不同方法,讲如何写读书笔记,一下课,我的书就没了影子,不久我就听到学生讲历史,讲他们如何理解战争,听到学生在教室里因为历史人物而争辩,我很欣慰。 读什么如何读是当时考虑的核心问题。我们教研的的那些老教师,都是六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在论证读书教学时,他们做出的重要贡献是订阅读书目。书目的确定经过了反复研究修改,为了配合教学,图书馆买进了大量相关图书,在我们这样一所专业学校,这是意外的收获。 我读过很多书,没有哪本书是在老师指导下读的,教材上选的名篇佳作,相关知识都标注在课本里,重复性的教学需要吗?还有,那些要求背诵的篇章字词,要是我根本就不考了,学生还需背吗? 我把问题拿到教研室会议上,我说我认为学生最需要的是阅读的方法和感受文章的能力,如果老师来导读,效果更好。大家最初的反应是"那上课时我们干什么?"我想到了,要是一个教师不站在讲台上讲,他干什么?我要试试,试试再说。 我想篇章教学是为教会学生阅读而存在的,如今为了考分让学生落入文字泥沼那不是阅读,阅读原本是快乐的体验独立的体验,所以我再一次庆幸,我的学生不用参加高考,在最该读书的年龄,他们有自由读书的条件,还有语文老师和他们一同读书,何等的幸福啊。 阅读课就这样行进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是拿着一本书,书和要讲的课文必然相关,我把课文教学关于字、词、句子的知识全部省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那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导读,怎么会没有话说?后来,我的语文导读课成了精品课程,我带着课程参加比赛,得奖、写论文、说课、立项、改编教材,忙得很。 在导读课中,有四个考试环节,朗读、速读、鉴赏阅读,试验是成功的,教师是辛苦的,但是坚持下来,意义是重大的。学生要是读书成风,语文教师的心花就会开放,和学生一起读,多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