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53岁的段如意来说,这辈子最如意的事,莫过于今年在家乡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书院。 拿出20多年集藏的1.5万册图书,向儿女借60万元建房款,两个月前,位于英山县南河镇王家道村的“英山农村如意书院”正式落成并迎来读者。在这里,不仅免费借阅,还免费提供阅读场地。“我希望如意书院能像岳麓书院那般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乡村文化中的一片绿洲。” 近日,记者走进这座掩映在山村中的书院,见证一个退居二线的文化局干部的乡村文化梦。 一个书香浸润的乡村 崇文重学之风盛行,走出熊召政、刘醒龙等文化名人 英山县南河镇王家道村,和浠水、蕲春交界,崇文重学之风盛行,走出熊召政、刘醒龙等文化名人。 受乡风熏染,段如意自小便喜欢读书写作。1983年,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他凭着不断在省内报刊上发表作品,引起时任领导的注意,并被调进供销社工作。之后一步步走进英山县政府办公室,英山县委宣传部,并任县文化局局长兼文化局党组书记,去年底改任专职文化局党组书记,一生与文化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就是凭着手中的笔,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追求。可以说,我这一生,都是在以文谋生。”段如意说,“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靠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酝酿20年的乡村文化梦 “讨书”、淘书,攒下图书1.5万册 在老家建设一个乡村书院,寄托着段如意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 “20多年前,我就开始为这个想法做准备工作了。”在任英山县新闻出版局局长时,段如意留心新华书店等单位处理的积压旧书。书籍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折旧而贬值,慢慢地,段如意收下的书越来越多。 一些包括英山在内的黄冈籍作家,自然也乐意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这位有心的“读者”。 碰到和黄冈文化名人交往的机会时,段如意也从不客气,以读者身份,向他们“讨书”,著名作家熊召政、刘醒龙,都曾向他惠赠了自己的作品。 这样下来,到他正式决定回老家建书院时,居然已经收藏了1.5万册各类图书。 一道亮丽的乡间风景 向儿女借60万元,建起农家书院 藏书已经小有规模了,建书院的钱该怎么解决呢?段如意心里早已有谱:他向两个子女开了口。 他的一儿一女颇有出息,两人都年薪不菲。老爸一开口说要盖书院,两个孩子二话不说,各自掏了30万元。 去年6月,在老家王家道村河边,一栋三层近800平方米的楼房很快竖起。 今年8月17日,“如意书院”正式落成开放,成为英山县唯一一个完全由民间力量自建的农村书院。 干净整洁的书院里,1.5万册图书干净整齐地码放在铁皮玻璃文件柜里,按学科分门别类,还细心地贴上了条码。既有《红楼梦》、《水浒传》、《安娜卡列尼娜》、《百年孤独》等文学经典著作,也有武侠小说、童话,还有适合农民阅读的农技科普书籍。 一个文化的“加油站” 自书院开张第一天起,就从未被冷落 在只有1300多名常住人口的王家道村,“如意书院”的读者量并不算太大,但自打开张第一天起,这里便每天都有人前来借阅,从未被冷落。 从两个借阅登记本上,记者统计发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如意书院”已经有超过200人次光顾。村里的妇女方春台两次借阅一本《果树茶叶病虫防治》,还书时不停道谢,称这本书让她学会了如何防治家里5亩茶园的病虫害。 今年国庆期间,住校的中学生和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回家,“如意书院”迎来最大一拨读者流,7天时间里超过80人借阅。南河中学的胡文娟,借阅了《爱的教育》;南河小学的王宏硕看完《开心宝贝》后,又借了《马提与祖父》;王欣看完《动物的生存故事》后,又借了《成语故事》…… 书海扬帆,滋养心灵。村支书王金成说:“老段的这间书院,对村里是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对后辈的影响可能会超过我们的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