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参谋长接到军区要他率队参加对抗演练的命令,即从特种大队三个营中抽调了壹佰伍拾名精兵强将参加演练。特种大队虽然被王鼎挑走了一百二十名精锐,但剩下的战士也是百人千人挑一的精兵,因此真的要与新组建的特种侦察大队对练,那还是旗鼓相当的,何况他还挑了一百伍拾名,人数上也比新特种侦察大队占了优势,何况进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新特种侦察大队在玉龙山基地,在明处,玉龙大队在暗处,从什么地方进攻,如何进攻,何时进攻完全取决于玉龙大队,只要自己指挥得当,打个"胜仗"是完全有把握的。 于参谋长决定来个"声东击西",先用一部份兵力去吸引王鼎,主力避过玉龙山基地的警戒哨,像王鼎那天一样,从裂谷突过去,再翻过大石壁,迂回包抄过来,端了他的"老窝"。 于参谋长想到这里,心里"嘿嘿"地笑了起来,在心里说:"王鼎呀王鼎,对不起了,咱们是自己人,如果你过不了这一关,那就当作个教训吧,被自己人端了老窝,总比被Y国佬端了强!" 他按照演练的要求,率队于凌晨四点三十分向玉龙山基地"突袭"。 快接近警戒哨时,尖兵突然回来报告,基地附近没有发现警戒哨,于参谋长心里一喜,天助我也!于是他突然改变主意,命令全队向基地指挥部突进,急行军一程,突然想,不对,指挥部吴鑫钢司令员亲自坐镇,不会不引起王鼎的高度重视,这样贸然大队急进,很有可能就进了"新特队"的伏击圈。 于是他急忙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临时又改了主意,命令尖兵在前继续搜索前进,命令一营代理营长率一个小队跟在尖兵后面,保持距离,用前面的尖兵去吸引"新特队"的伏兵,然后再用一个小队作诱饵,吸引"新特队"的主力,自己率主力跟在后面,只要"新特队"的主力出现,自己就可一网把它打尽,上演一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新编大戏。 尖兵一路搜索前进,没有遇到任何阻击,眼看就要突进到基地指挥部了,突然路边闯出"新特队"的几个战士,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尖兵的武器,把他们拖进了密林。跟在后面的玉龙特种大队的一营代理营长只觉眼一花,尖兵便失去目标。一营代理营长知道尖兵中了埋伏,急令小队停止前进,派人向于参谋长报告。 于参谋长一愣,心知糟糕,"新特队"已有准备,尖兵突然被"吃"了,"螳螂捕蝉",蝉没捕到,螳螂倒先丢了,这一出戏眼看要黄了。不要自己这头"黄雀"也栽到"新特队"的"网"里去。 他急令全体停止前进,"敌变我变",要迅速改变战术。形势一下大变,原来是"敌在明,我在暗",进攻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现在尖兵突然被不声不息地吃掉,说明形势反转了过来,变成"我在明,敌在暗"了,进攻的主动权一下子丧失掉了。用什么战术呢? 他脑子里翻腾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纵横术》?连《三国演义》诸葛亮打的几个漂亮仗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突然脑海里冒出这样一段文字,是啊,既然尖兵被"敌"之消灭了,进攻的意图被"敌"之发现了,"敌"已无可剩之机,要想完全战胜是不可能的了,何不"守也"?我何不灵活运用《孙子兵法》一番,继续用一营代理营长带的那个小队作诱饵,向"敌"之指挥所发起佯攻,然后主力继续扮演"黄雀"。 于是他命令一营代理营长继续率队向玉龙基地指挥所前进,注意保持距离,不要急进,但又要表现出是向指挥部突击的样子,他则命令主力隐蔽跟进,"不是‘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吗?"一定要隐蔽好自己。可是,他忘记了"新特队"有二个异能者,海泉和丁远鹏也! 他想当然地认为"新特队"不会发现他们的,即使发现了尖兵,也不可能探知他带来了多少兵力!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虽然"新特队"的战士更精锐点,但差距不会拉得多大,这点自己考虑过了,所以挑选人员时自己多挑了三十人,总不可能王鼎在玉龙山训练了十天,就把彼此的差距拉得天远吧!那不是笑话吗?所以他觉得只要自己战术运用得当,胜算还是自己的。损失几个尖兵,不算什么。 ※※※※※※ 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