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谈妙论 智慧人生访谈 吃亏是福过时了吗? 过一种幸福而高尚的生活,拥有一份充实而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实现梦想,需要智慧。智慧对于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能使人把握生活的真谛和要求,通往人类生存生活的更高境界,指向有德性、有质量的幸福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最大的智慧不是运用权谋、通晓知识,而是知道如何走进有价值的人生,如何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为此,本版从即日起推出“智慧人生访谈系列”,每期设置一个与人生切实相关的话题,邀请各界专家学者漫谈纵议,期待和您共同步入更高质量的“智慧人生”。 ——编者 访谈嘉宾 王清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史仲文 北方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贾 宇 1 天道“酬善”,“天道”就是“人心” 主持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人:因为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或者应得的东西没有得到,便怨天尤人,大有吃不得一点亏的劲头。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吃亏之后该如何对待呢? 王清淮: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虽然虚构,却能说明些问题。 三个人合伙做生意,其中一人很不厚道,千方百计骗合伙人,最后把钱席卷而去。被骗的合伙人甲很是郁闷,他逢人便讲那个人如何不地道,而且越讲越觉得那人卑污、肮脏,最后,他大病不起,因为郁闷。听到这件事的人也心情郁闷,觉得这世界简直不像世界,妖魔横行。另一个合伙人乙呢,却淡然地说:“哦,可能是他更需要钱吧。”他已经把这事轻轻撂下了。 病倒在床的甲仍然耿耿于怀,有一天,一位年长的智者来看他,听他诉说后,却说:“这件事你也有错。”甲叫道:“受骗上当吃大亏的是我,怎么还说我有错?”智者说:“你把坏情绪传染给身边的每个人,因为你的宣传,全世界的空气都变得卑污了。你说你的罪过有多大呢?” 乙的结局呢?乙也吃了亏,但他心平气和地为朋友开脱,为他寻找背叛的理由。理由找到了,他和周围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发现世界仍然很美丽。他不会为自己交友不慎而自怨自艾,也不会因一朝被蛇咬而戒备一切人和事。 主持人:乙的态度让我们想起了一句很著名的古训——“吃亏是福”。清人郑板桥曾经把它题写在匾额上,训诫后人。一念之间,“吃亏”与“得福”便完成了转化。 王清淮:是啊。人们都知道天道酬勤,但天道更多的是“酬善”,对于那些善良的人,冥冥中的“天道”总会找到酬谢他的机会。这个“天道”,其实就是“人心”。《战国策》里记载的冯谖替孟尝君烧债券的故事,就是天道人心的极好例子。孟尝君派门客冯谖去薛地向百姓收债,冯谖豁免了薛人的全部债务。孟尝君看起来吃了大亏,可是他得到了薛地的人心,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薛地人齐心拥戴他,保护了他。相比较他烧的债券,这份“获得”是多么巨大,“利息”十倍百倍不止吧。 2 “吃亏是福”适用于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 主持人:如今我们置身现代文明中,是否有必要以新的思维和视角重新体认“吃亏是福”呢? 史仲文:是的。“吃亏是福”没有过时,但必须有新解。 “吃亏是福”作为一种人生理念,在小农经济时代比较有普适性,邻里相处,吃亏是福;亲友相处,吃亏是福;就是和官府相处,吃亏或许都是福。但是,现代文明条件下,至少有三种情况不再适用这种人生哲学。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不能讲“吃亏是福”,任何公权力都不能以任何一种方式让公民吃亏。二、不论任何所有制形式的雇主都不能让雇员吃亏。老板欠农民工工资,可以不给吗?不可以。三、面对暴力行为或组织也不适用“吃亏是福”。 主持人:照这样说,“吃亏是福”在当今社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史仲文:在我看来,“吃亏是福”特别适用于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其实,古代的事例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借鉴作用,例如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管仲家贫,出资就少,鲍叔牙不计较,生意赚了钱,管仲要多分,鲍叔牙也不计较;两人一起去打仗,冲锋时鲍叔牙冲在前面,管仲躲在后面,败退时管仲又跑在前面。管鲍是好朋友,但吃亏的好像总是鲍叔牙,但在他看来,这根本不算是吃亏,因为他非常了解管仲,知道他家贫需要钱;更知道他孝母,所以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鲍叔牙所作所为并非为了求福,但却赢得了友情,造福于齐国的霸业,甚至可以说造福于中国古代文明。因为有了他的帮助,才有了管仲后来的辉煌,才有了那部《管子》。 “吃亏是福”也适用于团队关系。NBA球队中,有一种蓝领队员,专干苦活、累活、脏活,看起来也是吃亏的,但没有他们,可能就没有总冠军,例如公牛王朝时代的罗德曼,又如湖人队的阿泰斯特,但他们真的吃亏了吗?也没有,从结果看,因为他们的付出成就了团队的辉煌,他们跟着团队一起享受了成功的极大喜悦。 另外,公权力、企业主或者富豪最好信奉“吃亏是福”的理念。富人更要有让利的思想。巴菲特之所以光彩照人,并非只是因为钱多。 王清淮: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老太太,年近七十,仍然健康如年轻人,人们问她健康的秘诀,老太太笑呵呵地说:“什么秘诀啊?我健康,因为我缺心眼。”缺心眼,就是总吃亏,在单位吃亏,在邻里吃亏。郭冬临有一个小品,单位分带鱼,他的最小,分挂历,还少了俩月。“郭冬临”们为吃亏而怨愤,但这位老太太没那个心思,因为她缺心眼,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的不公平。一个想到了,心情郁闷,一个想不到,心情舒畅。前者一辈子不开心,后者则长寿而健康。吃亏,是常事;享受吃亏,才是常理。 3 吃亏换来的不一定是物质之“福” 主持人: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日益强调,很多人生怕便宜了别人,亏待了自己。我们该如何去涵养“吃亏是福”的思想,走进这样的人生境界? 史仲文:“吃亏是福”可以是客观描述,也可以是主观表达,但肯定不是市侩哲学。吃一点点小亏就日日想着得到加倍的回报,那就违背了“吃亏是福”的本意。 刘震云写过《一地鸡毛》,市侩哲学信奉者眼里看到的多是一些鸡毛,一地鸡毛或者半地鸡毛,而且为了几根鸡毛就能闹得鸡飞狗跳,但闹腾的结果仍然是一地鸡毛而已。“吃亏是福”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斤斤计较,不矫情,人活得像春风一样。 吃亏是福也有精神表达,不见得非有物质表现不可。我有一位好朋友,事业很出色,后来换了一个同事,处得不舒服,总向我抱怨,我送他一段禅语:“寒山问拾得曰:世人谤我,欺我,轻我,贱我,辱我,笑我,厌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过了一阵,我又问他,他回答说:“人家也很好,我也很好。”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吃亏是福”的禅境表达。 王清淮:俗语说,吃亏就是占便宜。这话从得与失的层面说似乎有道理:失去一些,得到的更多。可是,占便宜,占谁的便宜?存有“占便宜”的侥幸心思,良心就有了亏缺,不可取了。还是那个著名的“管鲍之交”的例子。鲍叔牙从没有想把吃的亏找补回来。管仲后来当了齐国的宰相,回想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的日子,心里坦荡荡;鲍叔牙呢,心里暖洋洋。这就是君子的吃亏和占便宜吧。在鲍叔牙的字典里,吃亏是福。所以鲍叔牙享受这种“吃亏”。享受吃亏,才是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