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我写到了父亲告别自己年轻美貌的新婚妻子,到“满洲帝国陆军军官学校”读书,学校的地址在长春市郊,末代皇帝溥仪为这所学校命名为“同德台”。这是一所精英聚集的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为伪满政权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父亲考这所学校,涉及的科目很多,汉文、日文、历史、代数、地理、物理、化学,体检更为严格,父亲成绩优秀,从此成为了一名准军人。做军人是父亲的理想,后来他说还有一个理想是做医生,我的爷爷在父亲幼小的时候因为流行病而死,同时家里一夜之间失去了是十多口人,父亲幼小的心灵遭遇重创,很想治病救人,但是他在考医大时,却无故落榜。后来他遇到了几个同学,考上了医大又选择了军校,于是他开心地告诉自己:救国,还是要靠枪杆子。 在这所学校,父亲被快速培养成标准的预备军官,射击、工兵作业、马术、剑道、体操、旗语、游泳,总之,父亲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大连训练游泳时,因为动作缓慢被教官推到海里呛了水,父亲从此颇识水性,后来他在南湖下水捞蛤蜊给我们吃,也就不足为奇了。军校生涯让父亲这个曾经的少爷、阿哥、豪门的独生子,在磨难中冶炼着自己青春的生命。 父亲的同学,有日本人、朝鲜人,同一期608人,有350个中国人,这些学员都是经过严格考试入学的英才,本该成为为日伪政府效命的青年,但在入学后不久就他们就开始了秘密的反满抗日活动,父亲是其中坚定的一员。 当时在军校学生中,秘密传阅着《论持久战》、《游击战争》、《新民主主义》等文章,同时传唱着抗日的歌曲,父亲最喜欢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这是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的歌。 我第一次听父亲唱这首歌,是2001年,在母亲的生日宴会上。当时父亲左手举着拳头,右手在桌子上打着节拍,满脸的自豪和遐想,父亲那一唱,让我感慨万分:原来父亲青春的情怀没有老,苍苍白发并不代表壮志消沉,原来父亲的血脉中,依旧是黄河的浪涛泰山的松吼在激荡。 1945年的寒假,父亲领了一个日本同学回家,这个同学叫小川虎三郎,有一天他和父亲一同去看望父亲的大爷,路过乡公所,看到警察正在用鞭子殴打两个农民,父亲上前抢下鞭子喊“不要欺负穷人,赶快放他们走。”警察看到父亲身上的军装让了步,三郎很不理解地问父亲:“你帮助刁民吗?”父亲说:“不是刁民是穷人,弱者可怜,能帮则帮。”那时候在父亲身上,善良、坚毅、宽容和勤奋融为一体,直到光复,父亲在军校的生活出现了重大转折。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