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踪影]露筋祠的传说 江北川 2009年5月16日我们一行5人在江都市诗协张主席率领下,冒雨前往露筋参加"千古传唱说露筋诗友笔会"暨《露筋娘娘传说》申报省非遗项目庆功会。与会者还有小小说名家许老、市文联副主席李景文、庄诗人、徐徐清风、华军、碧军,邵伯镇的丁科、华站,露筋小学校长,露筋村书记、主任等30人。 千年古镇邵伯,沿京杭大运河北行15公里,便是名闻遐尔的古露筋驿。古露筋驿,因露筋娘娘神奇传说而得名。露筋距高邮城南亦15公里。露筋是京杭大运河边上南来北往的汽车、船只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属高邮、邵伯管辖。解放初划归江都县,今称江都市。 露筋曾有座露筋娘娘庙,里面端坐着露筋娘娘的塑像。露筋娘娘说的是唐朝高邮有位萧氏女,名荷花,随嫂逃兵燹南行,来到江都邵伯湖边。谚云:邵伯湖,邵伯湖,蚊子大如鹅!夏夜的湖滩,芦苇蒿草丛中蚊虫密集,坐卧均不堪其扰。嫂对姑说,何不借宿一宵?姑执意不从,嫂径往草棚扣门借宿而去。姑则独自坐在湖边过夜,结果被蚊虫叮得体无完肤,血竭露筋而死。人们为纪念、颂扬她的贞节,在她死去的地方兴建了露筋祠,称她为露筋女,并立碑刻石,以昭后人。她虽青春年少,神态却自然慈祥。庙里面还有座《露筋之碑》。石碑上立着一只石雕的振翅欲飞的大蚊子,长长的嘴叮在石头上,似乎在用力地吮吸着什么,这种碑的造型在全国并不多见。碑文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笔。米芾在绍圣元年(1094)东归润州(今江苏镇江)时经过露筋而书。米芾的草书用笔俊迈、圆劲,落而不苟,深有意态,素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苏轼则称赞他的书法"超迈入神",文章"清雅绝俗"。《露筋之碑》长66.5厘米。高37厘米,书字17行,计217字,行径3分,行疏字密,是小字行书。在米芾的书迹中,除少数书札外,以这样的小字行书写碑,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今古碑不复存,碑刻仍存文游台盍簪堂内。泰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中也各有一块《露筋之碑》的拓刻。 历代文人雅士、墨客骚人每到高邮、邵伯,总要去露筋娘娘庙凭吊一番,留下些诗词墨迹。宋文章太守欧阳修到露筋祠后,写了一首《憎蚊诗》,其中有:"伤哉露筋女,万劫仇不复。"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写了一副对联,很有意思: 当时怜嫂后怜姑,形姑之清者全由嫂浊; 昔日露筋今露骨,笑骨之脆者只为筋柔。 清高宗乾隆数次下江南皆经高邮,曾两次前往露筋娘娘庙,一次是乾隆二十二年,写了一首《露筋祠》诗: 蚋嘬何能致命亡,扑彖露处亦何妨。 讹传自是因彰善,实录芳踪惜失唐。 另一首写在乾隆四十九年: 蚊嘬安能致命亡,露筋事半属荒唐。 虽然事可风巾帼,彰善何妨思欲长。 乾隆这两首诗并没有什么诗意,均属应景之作。但是这两首诗一而再地阐明,蚊蚋致命起码"半属荒唐"。他看到传说的背后是为了"彰善",是为了颂扬"巾帼"贞节的美德。他提出"彰善何妨思欲长",也体现出了一代帝君的教民之道:是彰善,而决非无情斗争,残酷打击。 一代宗师渔洋山人王士禛的《再过露筋祠》七绝写得非常出色!他巧妙地避开了为贞节而牺牲性命的女子这一问题的正面议论,而从题外取神,着重于祠堂外边景色描写,而以白莲暗喻这位姑娘的纯洁!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如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诗中的翠羽指头饰。明珰指耳环。全诗采用了避实就虚之法,不直接描摹神像塑造得如何,她的仪容怎样,而只是用一些美丽的妆饰来衬托她的风姿,则神像之美已不言而喻。露筋祠在湖边,湖上的云,祠畔的树,四望一碧,如在云雾岚霭之中,景色幽美,情韵悠悠。他经过这里,停船夜泊的时候,正值月华初落的夏夜。祠门之外,江淮平野的风徐徐地吹拂着洁白的莲花,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行人停舟,静夜残月,郊野微风,白莲正放,这是多么美好的神仙之境! 清陈少海著《红楼复梦》书中第六十三回:露筋祠众亲会贤母 平山堂遣仆祭佳人。可见露筋祠声名历来名闻遐尔。 1949年前,历经千载几经扩建的古祠累遭战火,残垣断壁,露筋祠香火虽已冷落,但仍颇具规模。 1963年,京杭大运河扩宽,露筋祠彻底毁弃,不复存焉。唯民心中犹记。 赴露筋的车中得四句口号,续貂于后: 冒雨兼程赴露筋,小姑节气后人钦。 断碑残碣民犹记,翠羽明珰说古今。
2009.5.16日21时4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