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啊同事 作者:王 谦
在这个世界上的各类人际关系当中,若说起同事关系,其实是最容易相处,同时又是最不容易相处的一种关系。
我知道这样说法纯粹是句废话,还忍不住要把它写出来。
首先想说的是:同事关系不是夫妻关系。先前咱们常听到的一首歌是:《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入伍当兵我没干过,但我想那歌的意思是说同在一口锅里混饭吃的人,其情意应当等同于最亲密的亲人一样,盖因队伍上的小伙子大半属未婚身份,只好以兄弟作比。以之类推,能够克隆出这么一种意思:同事同事,亲如夫妻。但是,如果谁真的以为同事关系即等同于夫妻关系,而将夫妻关系原则引进到单位/公司的同事之间,那就准坏事儿不可。
众所周知,打是亲骂是爱,是夫妇的一种境界,设若将它引进到一家单位/公司之中,会当如何?"文革"中的人们倒是为了同一个革命目标("保卫伟大领袖"啊)骂起来也打起来了,还打出了不少人的脑子,可那会儿的革命工作却丁点儿没有搞上去,其结果是以星火燎原之势影响到全局,国民经济滑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么说,小打小闹呢?如今"文革"遗风已逝,即使是最小范围的基于玩笑目的的男女同事间打情骂俏,除了引得一阵儿类似于动物发情期的鸡飞狗叫之外,也不再有多大的市场,而且,现在还有了一个已经众口争传得早已不再时髦的雅号,把那叫作"性骚扰",弄不好有一方较了真儿告到上峰那里,就灰头灰脸了。
相互猜疑也是夫妻关系中常见的局面。当然了,猜忌心理也会形成动力,促进工作的开展,其正面效应是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方在竞争中打败对手,使单位/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攀上新的台阶。可是一旦过了适度的线,事情就不再依各人的美好愿望而得到控制了。这里举个早年的例子,像秦桧与岳飞吧,前者必欲除掉后者满门而后快,事实上最终岳飞全家大多数人口被削掉了脑袋或勒断了脖子,众所周知,北宋末年的革命工作就做得十分的不好。
真要实话实说的话,如果非要拿男女关系来比拟同事关系,可以说:同事关系应该像是前妻和前夫的关系才对。
当然了,这里拿来作比喻的是那种理想的前妻前夫关系,双方都有相当的经济收入和文化背景,而不是那种有一方惨遭下岗或者有一方赖着不付赡养费的前妻前夫。这样的前妻前夫的关系往往介于朋友与陌生人两者之间,也就是说,既不是相逢陌路谁也不搭理谁,也不是"感情深一口闷"那样热火朝天的哥们儿交情。当爱已成往事,当情感高潮期既已死亡,两人相处时,不会再为了丁点儿小事迭起干戈,相反,倒是为了共同的子女的幸福而达成了长期的默契,单周还是双周来探望孩子都是可以相商的事情,孩子的生日轮着谁带着去逛公园吃麦当劳也是好接好送,绝无恶言冷脸相向的情况发生;也有的离异夫妻即使在各自组建新的家庭之后,仍保持正常的来往。我就有这么一对朋友A男和B女,真正的好合好散后,不久各自重新组阁,两个新家庭的四个大人还定期凑在一起搓搓麻将什么的,有时其中一人出了差,临时另拉来个牌友,往往打到半圈就觉得意趣索然,早早散场了事。后来双方各自有了子女,恰是一男一女,年纪相仿,四位大人在一起搓麻时,小儿小女则青梅竹马相娱甚欢。大人间相互打趣道:真可惜了,俩孩子是近亲啊,不然倒是很般配的一对哩。这两个孩子此刻所处的状态正真实反映出了前妻前夫双方关系的理想境况,简单来说,就是"不即不离"呀。
不错,正常的同事关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即不离。试想想看,相敬如宾太假门假式,也没人愿意去主动地敬或被敬,除非怀有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比如,为了得到上司的青睐而对方恰恰是上司的小舅子啊,为了将单位/公司的一朵鲜花追到手啊;倘若保持无来无往,一副革命大无畏模样,又实在缺乏那股子底气,因为谁也不敢担保自己今后工作中没有需求别人帮助的时候。
不即不离是同事间关系的最佳境界,它能让人们维持一种和和融融的大好局面,而除此之外,过于冷漠和过于执着都是处理好同事关系的大敌。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意思,朋友们可以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时时揣磨,用于指导实践。
不是我乱盖,人际关系到了这一阶段,还真有了几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一般人顶多是无意识地这样做了,在同事中相处就已经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而真能像在下这样慧眼破解到这一层内涵的从古至今概无几人。前两年,图书市场上有过一阵儿"兵法热",像"谈判兵法"、"商务兵法"、"夫妻兵法"什么的,一下子克隆出十几种,还有人弄了本《办公室兵法》,专门就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来指天划地念念叨叨,据书商说发行状况极佳。但这种书也就能蒙蒙一般的上班族,我连翻都懒得去翻它。
上面所说是同事关系不太好相处的一面,是迹近于原则性的东西。下面就说说另一面,日常的那类接近于鸡毛蒜皮的一面。
现代社会的领导或老板喜欢强调的,是员工之间相互合作、追求高效率的团队精神。当然这没错。然而,我们平常所说的那种需要重视的同事关系并不是存在于各自埋头做工作的当儿,主要还是指在正经八百的严肃工作之外的时空中相处的情况。
在"不即不离"这一大前提下,同事之间相处其实真的可以毫无顾忌的了。我这样说,是很负责的。同事之间可以谈一些在家庭里不可以谈或者谈了效果不好的话题,比如,在完成了领导或老板布置的活儿之后,或是在会议间歇,闲下无事时可以天南地北地乱侃一气,你可以谈几个匪夷所思的题目,诸如以下话题:为了挽救国宝,给四川大熊猫吃吃伟哥怎么样?TMD到底是什么东西意思,是美国的所谓"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呢,还是咱们的国骂"他妈的"的缩略语呢?这样的话题会活跃大家的气氛,可以显露睿智,可以表示呆傻,要的就是那样一种与众人一起挠痒、哈哈一乐的气氛。要是将这交流场景切换到家庭居室,不管在饭桌上还是在席梦思上,提出这样的话题,只会换来配偶的一声斥骂:"神经病!"尽管你知道她/他这里用的神经病其实应该说成"精神病"才对,而且你方才的话题跟甭管神经病还是精神病全不搭界,但你知道这没法分辩明白。而在同事之中甭管什么话把儿、机锋,你和别人都有的是争辩的韧劲儿和陪着玩下去的兴头,可以说,做正经工作富裕下来的精力全花在这儿了。
如此说来,不能拿同事当成有见地的成年人来对待,就当对方是个孩子好了。甭管他是老奸巨滑的社会油子还是初入社会的戴眼镜的硕士博士,一旦置身于单位这个小气候圈里,用不多久,脑子里就灌满了浆糊啦。台湾的柏杨老头儿关于酱缸的说法正适合于中国单位的实情,凡是大脑正常发育的人,一旦进入到这样的圈子里,几乎都会沾染目光短浅的毛病,把个房子啊奖金啊什么的事情看得比老天爷还要大。从另一个方面说,自认为心地良善的人们也大大可以放心了:自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青年不会吃多大的亏,老社会油子也难从咱身上沾到多大便宜。他们真正能够发挥特长或显出经验不足的还得说是在单位/公司之外的广阔天地。而且据说咱们中国的单位的同化力非常之大,就是偶或有个把不远千里来赚人民的币的外国打工者,用不多久也准沾染上这类毛病,否则水土不服那是笃定的啦。如此看来,您就老老实实放心好了。
王朔有本小说的名字叫"千万别把我当人",亮出的是一种痞子心态。套用这个句式,则可以说:千万别把你的同事当作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因为根本没那个必要。
所以说,在上述大环境当中真正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者那可实在是凤毛和麟角啊。这些真正的高人,其下场不外有两个:一是不堪众氓的排挤而拍拍屁股走人,一般是走到了更好的单位/公司,极端是在国内无用武之地,挟着满腹经纶赚美元去了;一是脱离了与大家伙同事的平等关系,而荣升到领导的岗位,进入"劳心者"之列了(我估计这篇文章里面就这最后一句领导们喜欢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