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在西方开始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潮,这一思潮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被以“新浪漫派”介绍过来。对于当时积极学习西方的中国现代作家来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对于他们是有很大吸引力的。经过多年的影响和传播,在三十年代,终于在上海这个东方大都市,产生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小说流派,有人称之为新感觉派,也有称之为心理分析派的。但以这些作家广泛的创作特征和表现艺术来看,称为新感觉派,似乎更恰当一些。 现代主义文学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在法国是超现实主义,德国是表现主义,意大利是未来主义,英美是意识流。由于东方的现代主义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已经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在广泛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多种现代流派的特点,而且由于加入东方特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因素,就形成了具有东方特点的新感觉主义。日本的新感觉主义,可以说是昙花一现,其主要代表作家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在创作了少量的新感觉派作品后,就转入了新心理主义。但是日本的新感觉主义却影响了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诞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新感觉主义,作为世界现代主义小说大潮在中国的支流,正式出现了。在中国的新感觉派作家中,以施蛰存最为独特,正因为他小说的心理分析特点,也有人将新感觉派称为心理分析派。虽然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艺术表现方法,在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中有所吸收和借鉴,如鲁迅和郭沫若的一些小说中就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写,张爱玲的小说中也不乏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影响,但真正的大规模的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只有中国的新感觉派作家。而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的最为纯熟,而且独辟蹊径,真正的把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古典美学结合的,却是施蛰存。 二、 施蛰存的创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他把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上元灯》,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短篇集。这个小说集中的作品,很明显的体现出作者的古典主义风格,无论是对苏杭古城民俗风景的细致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言谈的微妙刻画,都透发出一种古朴、淡雅的诗韵。京派小说的古典主义,主要表现在对乡土淳朴自然人性的描写上,与禅道的宗教人生观照有密切的关系。而施蛰存笔下的古典主义,则体现出是一种流丽的悱恻和朦胧的怅惘,意境更近晚唐诗风。在《周夫人》这篇小说中,施蛰存已经初露描写人物性心理的端倪,尽管表现的是朦胧和隐约的,但可以看到他下一阶段的创作方向。 施蛰存的带有现代主义和心理分析特点的小说,主要表现在他的《将军的头》和《梅雨之夕》两个小说集中。这使他的创作表现出区别其他新感觉派小说家的特色,古典与现代,心理与现实相互融合贯通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这些小说,对日本新感觉派有所借鉴,但主要的影响却来自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心理学说和奥地利小说家显尼志勒的心理小说。在《将军的头》里,作者描写的故事皆取材于古代故事。如果说鲁迅的《故事新编》,用戏仿和反讽的口吻,解构了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陈腐道德观念和文化意识,并借古喻今,对时代的种种丑恶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批判,那么施蛰存则在将古代历史和文学作品中人物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时,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将名将、高僧、英雄和公主,还原为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把他们内在心理复杂的一面表现出来,在人物内心的情欲和道德、民族意识等外在观念的冲突中,展现爱情和死亡相交织的现代主题。 在这几篇小说中,作者成功的将现代主义表现艺术和中国古典美学风格结合在一起,找到了一条将现代与古典、世界与民族相融合的小说道路。比起其他新感觉派和后来中国80年代的现代派作家来说,施蛰存的现代主义小说是更加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因此也是更加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作家,他的一部分小说是描写都市题材的,心理分析、意识流、象征等现代主义文学手法,在表现现代都市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心理意识方面,被他发挥的比古代题材更加自由。他笔下的都市,并不是繁华喧闹的,他更善于在小说中捕捉都市中朦胧幻美的一面,现代人虽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的大都市中,但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内心空虚,精神压抑。施蛰存的小说,以人物的主观体验出发,捕捉瞬间的感觉和印象,在都市的薄暮情调中,将人的想象、知觉、心理,以及幻觉和错觉,一一的细致表现出来,在亦真亦幻、主客交融的情境中,揭示人物内心的病态欲望和梦魇意识,深刻的表现了物质主义对人的精神异化。施蛰存后来或许觉得自己在现代主义的道路上走的太远,于是又在《善女人品行》里,向现实主义靠拢,这部小说集,作为作者的一组描写女人的习作绘,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的典型,将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在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中,表现人性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后来的《小珍集》中,现代主义的气息大幅缩减,社会批判的现实方面占据了主导,描写的内容较前期和中期有所扩展,但艺术上并不出色。 四、 在施蛰存将近十年的创作中,先后经历了由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现实主义的风格变化,但又都没有完全的沉浸于其中一种风格,而是力争将各种风格融合贯通,纵观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他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在西方的现代主义与东方的古典精神之间找到了一条相结合的方式,使现代主义真正的民族化,创造出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成熟形式。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中短篇,《上元灯》、《梅雨之夕》、《鸠摩罗什》、《春阳》等小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现代主义小说佳作。 施蛰存因为没有写出长篇大作而没能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但他对中国民族化的现代主义小说艺术形式的探索,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五、 中国现代京派作家大都受其古典主义小说先驱废名影响,废名在二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古典主义表现艺术。京派小说的诗化特征,在他的小说中最早得以体现。同时,也最别具一格。废名的小说,同时也是一篇篇的抒情散文,一首首田园牧歌。虽然废名的小说多以乡土为背景,但他却与沈从文有很大的不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幅整体的画面,风俗人情,山水地貌,各色人物,都是具体的。而废名却不同,他笔下的地方色彩虽然也不少,却不像沈从文那样浓郁,山、水、树木、村庄、学堂、街道、小桥、塔,是一个个独特的意象,仿佛就在每个人的眼前,自己的家乡之物。沈从文笔下的世界是与人们有距离的,如同遥远而美丽的神话,而废名笔下的世界,近在眼前,如同自家的乡间田园。这就是巫楚之道与黄梅之禅的区别,道家的精神飘逸高渺,是理想化的,只能远观,却不可接近。而禅家的精神空明园融,具体可感,一切现成。沈从文的文字之美,是需要以审美的距离去观赏的,而废名的文章之美,是要用生命的智慧去体会的。 六、 废名的小说,对沈从文和其他京派作家,都是有影响的,他们从废名的小说中看到了如何把诗的精神融入小说的方法,将小说写得如诗如画,并加以继承和借鉴。但废名小说中的思想和意境,却是别人学不来的,这也是废名小说被称为晦涩的原因。废名小说艺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他的隐逸之风,承接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小说中的诗情画意,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而对乡间田园的描写,又受哈代乡土小说的影响。而他笔下的“女儿国”世界,则是《红楼梦》和《镜花缘》中对女子所体现的空明灵秀的美学理想的继承。废名小说既受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又有对近代西方文学的借鉴,他的小说意境空灵,语言优美,思想玄奥,笔下既有田园风光,又不是写实的乡土,开创了京派的诗化小说传统,又游历于这些派别,他和鲁迅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难以归类的独特作家,但又影响了一个或多个小说流派的很多作家。 七、 废名早期的作品有《竹林的故事》、《桃源》和《枣》三个短篇小说集,这些集子中的小说都不长,语言清新优美,里面的人物大多是老翁、妪妇、少女、孩童,他们身上洋溢着古朴的民风,淳朴的性情和纯真的意趣,如同远离尘嚣的桃源中人。作家在描绘这样一个田园世界时,虽然笔调是冲淡的,但在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股让人怅惘的哀愁。这种哀愁仿佛是天长地久的,从《红楼梦》中对“群芳流散”的哀叹到《镜花缘》中“百花消沉”的悲悯,一直流溢到废名笔下的女儿身上。 废名的诗意田园小说代表是写作了十年的长篇小说《桥》,《桥》的故事很简单,也可以说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小说写主人公程小林和未婚妻史琴子,琴子的表妹细竹,在田园乡间游山看塔,观火论道的生活。《桥》中的世界是挑花源与大观园的结合,上篇十八章,多写主人公儿童时的趣事,而下篇二十五章,写少年儿女快乐而烦恼的日常生活。整部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每章皆有一个情景意象,在情景交融的意境和谈话中,常有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空明幻美的理想世界,这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生活的和谐、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这里一切自然、无论是人情、景物、世相,都给人一种恬静和幽雅之感。 《桥》中的世界是一个常静的世界,是大观园中小儿女天长地久的梦境。但这又是亲切的生活世界,人物的言谈举止,都是家常惯见,景致的清丽优美,触目可感,诗意的桃源世界,并不在彼岸,而恰恰就在日用之间。这里的每一人、每一物,都是日常可见,真正的理想世界并不空幻,相反,却在人的一感一触,一言一动之中,平常心,自然态,成就了世间的诗意和雅趣。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禅的精神,一切现成,日用是道。与沈从文的充满民俗色彩的湘西相比,废名笔下的桃源世界,更像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与其说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不如说是理想世界的艺术呈现。废名的《桥》等田园小说,一方面受中国古代隐逸文化和传统诗词意境的熏陶,一方面又受乔治•艾略特、哈代将自然景物作为小说描写重要方面的影响。在废名的另一种讽刺风格的小说中,却受契诃夫和塞万提斯的影响,后者的讽刺艺术和诙谐意趣,在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中,有很明显的体现,都这部小说却并没有《唐吉诃德》那么强的故事性,行文结构、自由散漫,思想玄奥,是一部颇具后现代色彩的小说。 ※※※※※※ 我的博克:[url=http://blog.sina.com.cn/u/1214982941]儒帅哲师文学殿堂 [/color][/url] 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