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待遇不公平,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是常有的。当人们发现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产生苦恼和不安的情绪反应时,那就有了挫折感。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投入与收获同条件基本相同的人相比,相差无几,心理是平衡的,也应该是平静的。但如果相差甚大,对自己尤其不公平,就可能产生不平感甚至不满心理。久之,强烈的感情受挫必定会影响工作和工作效率,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这种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已成为制约学校改革深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年终评优是教师们十分关注的大事。艰辛了一年,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和领导的表彰?因此,下好这步棋,以便在校内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局面至关重要。否则,人心焕散,队伍焕散,工作瘫痪。 目前,在评优中常见情况有: ⒈评优不是评而是"定优"。主要表现为领导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分析比较,不听取群众意见,仅凭自己的印象去"定优",那么难免产生偏差:一是用评优来搞"照顾",搞"救济",送人情;二是产生某种思维定势,即一好百好,原来工作好的永远工作好,一俊遮百丑,这样产生的"优",岂能是真优。 ⒉评优不是评而是"圈优",主要表现是由领导提名,在选票上画圈,一圈了之。名曰实行民主,实则草率从事。这样"圈优",往往胡乱地圈,随心所欲地圈,也极容易陷入凭人际关系当优的怪圈。如此产生的"优",难免是冒牌的优。 ⒊评优不是评而是"轮优"。主要表现在不管单位成绩大小,突出个人多少,统统按例分配先进名额,轮流坐庄。俗话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这样产生的"优",实属充优。 ⒋评优不是评而是"送优"。主要表现是"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凭借人民赋予的权力,乐善好施,如平时放任自流,过分迁就,迎合不求进取人的心理,导致"邪气"增长。而单位那些自我要求严格,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是不需这种"施"的,这种施优,"邪气"上升,"正气"受抑,这样产生的"优",岂能令人服优。 ⒌评优不是评优而是"拉优"。主要表现在既无详细指标对照,又无需说明具体事迹的情况下,本单位全体人员面对面,凭每个人的感情倾向或习惯,采用一人提名众人附合,或自由选举(拉选票),凑够人数,草草了事。假如你有成绩却无人提名于你;或被有意无意地排到侯选人名单的后边;假如你有成绩却得罪了一个众人不敢或不想得罪的人,而他又反对你被选为先进的话;假如埋头苦干而无时间去多交际以获得众人好感的话,那你付出再多的辛劳,做出再多的成绩,都将难以得到大家选择的,这种凭关系拉的"优",岂能是优。 显然所列评优种种,只是教师积极性受挫的一个方面,这种评价带来的反馈作用是徒劳无效的、消极的,它只能干扰整个教育质量系统的优化运转,为此,评优就是评优,应该在"评"上作文章,绝对不能因怕麻烦而使之简单化。评优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优的真正目的在于:在"评"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评"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评"中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为此,建立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将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得以最终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教师劳动公平有效的手段,更是学校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