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之七 王观词《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干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其人,史上并不为很多人注意,所以不过多介绍其生平。至于"卜算子"这个词牌,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不管是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还是陆游的"驿外短桥边",严蕊的"不是爱风尘",乃至毛泽东的"风雨送春归",诸多小令,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自也不必多说。那么,我选这首小令,是因为它历来都颇受选家注意,虽然它或许不被一般读者所推崇,但词间构思新颖,语句俏皮,手法奇特,颇值得我们赏析。
这首词小题本是"送鲍浩然之浙东"。鲍浩然何人?不详,只知他是作者的一个普通朋友。那么,作者在这里送别朋友之作,并不想很多词里面表现的那样依依惜别,留恋难舍,甚至借此抒发人生不快等等,而是用一种新奇的手法来创作,使人耳目一新。
王观学柳词,婉约而情景交融,语言生动,近乎俚语。这首小令从构思上先有一奇:他把朋友此去,完全描绘成一种欢愉的场面,不是难分难舍,而是希望朋友快些归去。词句上看,作者是在为朋友早日见到亲人而高兴的。词的开头两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入笔新奇,使人一上来便产生一种欢快的情绪。很多人对词的上片有一些含糊不清的理解,或许认为它是描绘人的,这也不奇怪。我们看,眼如秋波,眉似群峰,这样的句子我们早有印象,里贺有句"一双瞳人剪秋水"。而眉如群峰,《西京杂记》有云:"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仿之,借画远山眉。"卓文君这个女子形象是我们熟悉的,贤德才俊,有个性有姿色,曾舍丰实家才,与相如"当垆卖酒"。那么,开头两句,山水是主语,分明是描写这两种事物,但是,通过描写这两种事物,隐含着归人心中那期盼之人。归人眼中那一山一水,都化作有情之物,化作归人心中那急切见到的人的形象,化作一种怀人的感情。所以,这两句本是写景之句,并不是直接写人,但却通过写景,使我们自然联想到写人上面,包括后面的"眉眼盈盈处",都是语带双关,不露痕迹地那情感寄托在景物当中,实在是高明的手法。我一直是推崇这种手法的,尤其在描写感情方面,我比较讨厌赤裸裸的感情描写,而喜欢深邃的情感表达方式。有道是"最真挚的情感是说不得的",也是说不明白的,那么,只有寄托于景物当中,露三分而含一分,由读者去发挥自由的想象,这便是我所提出的写作技法之"四分之三侧面描写"。
这首词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不是以往那样上面写景,下片抒情的方式,全词没有一点明显的感情描写,下片转笔到季节的描写上来,以此抒发情感。"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这两句我和其他鉴赏稍有不同。其他书籍中单纯地把这两句归结为愉快的描写,我却觉得它里面有一些惜别的情绪,就算离人与作者并没有太深的交情,按照常规来说,也要做做样子的。"春天才刚离去,我又要送你离开了",这分明是表现一种伤离别的情绪。我们知道,对于春天的离去我们都是有一些伤感的情绪的,作者在这里以此来衬托心情,对友人离别产生一种伤感,十分自然贴切,这很好理解。那么,接下来作者便发挥了诗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若到江南干上春,千万和春住"。从这两句可以看出离别是在北国,友人是去往江南,那么,江南的春色保持得长久,北国春已去,江南却应该是春色正浓时,所以引发"赶上春""和春住"。我曾有《少年游》句云:"窗外却是,十分春色,九分到江南!"江南春早去春迟,作者这种刻画是很准确且生动的。那么,本词中的这个"春"表面指季节,其实是暗之人事方面,即男女情事之"春"。
作者全词充分体现聪明之处,运笔流畅,语句俏皮生动,轻松活泼,比喻轻巧,并耐人寻味。俏皮语言本是生活语言,但作者用之不落俗套,诙谐却不戏谑。(石三公子)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7年12月14日12时22分6秒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