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作品,它只所以得到人们亲睐成为"抢手货"根源在于他的作者,书的拟稿人如何来倾心著作。而父母与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就是父母心中的一部作品。具体这部作品是不是文学价值高,艺术观赏性强,那关键需要书的作者-孩子的父母如何书写,如何来著作。 我想身为父母儿女能够有素质即懂道理还能为父母增光添彩,这几乎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声。于是教育引导儿女能成才的责任便沉甸甸的压在了父母肩上。常言道:从小看大,三岁至老,那么父母让孩子从小打下一个怎样的基础?这部作品又该如何开头呢? 父亲这里有一个秘方,那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先要儿女学着听话,然后再教他们看事,这两方面都学会了,他们才会懂事,最后才会做事。孩子小时候是年幼无知、毫无分辨能力的。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引导,他们只会犯错误养恶习,所以父母就得不停的教育他们,并给他们立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他们不论干什么都要通知父母,父母应允了才能去作,父母不应许即使他们再愿意也要进行阻止,因为天下父母没有望着自个儿女孬的。父母的经验多,只要是父母的选择那就是正确的。 倘若每位父母都如此教子,而孩子也服从父母的约束养成听话的好习惯,从小到大不仅避免少犯错,还能从中学的更加懂事看事。而当自己成人步入社会后因他接受了父母谆谆的教导,跟着父母就学会了做人做事,所以他不论走到哪,都不会走形变样,与人共事也真诚相待。自己不仅结下好人缘,宾朋满座也给父母脸上添彩,自己在社会上也会有立足之地。 某区局长就是一位听父母话如遵圣旨的人。在班上处理案件时,他是一个秉公执法的公安干部,而当回到父母身边他就像一个"忠实的老黄牛"寸步不离父母的身旁。由于老人年纪大,又爱唠叨,见了儿子是啥话也跟他说。而不管父母说多长时间他都静坐在哪里边应声边点头,想想局长儿子都二十几岁的人了他堂堂男子汉还如此听父母话。不正是听父母教育引导,听话的"种子"在心中扎根开花的结果! 与他一样听话年纪才三十几岁的财政局副局长小魏,更是一个听父母话从小不敢违背的人,小魏的母亲非常通情达理,从小特别注重教育子女,她常告诉孩子要懂礼貌,比如人家都喊"毛泽东"她却教育自己一子一女要喊"毛爷爷"姐弟俩如今都是成家立业有儿有女之人,从小至今却未打过一次架,吵过一次嘴。小魏更是看事又懂事,比如家中来了客人,母亲一个眼神,儿子就知道该如何去做,既能把客人招待好事情还办的利索又漂亮。 所以说,儿女有无教养能否成器的根本,关键在他们的为人父母们,就如很多父母为让儿女成才,没少打架费工夫,可儿女照例还是那个样。甚至有时父母开口教育两句摆点道理,孩子还蛮不服气,同父母顶嘴。严重的还有时掀父母的老底揭父母短。其实思考一下,这并不是儿女不讲理,而是父母本身就没有以身作则,说到办到。只作一个空头主义者,没有将自己做人的经验传授给儿女更没有用实际行动,让儿女心服口服,这也难怪儿女不听话不成器。 因此身为父母当以文内两位通情达理的母亲为教子的标准,养儿育女,从小就为他们打下坚定的基础。教他们听话懂事,同时父母洁身自己,以身作则。一天这样,一个月也这样,永远如此教子,儿女心中绝对能成为懂道理有素质有修养的人才。果真这样一部文学价值高艺术观赏性强的"作品"便会新鲜出炉展现在人面前给人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思考与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