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千秋--感悟杜甫 (一)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些充满才华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刘禹锡的清俊,柳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李贺的冷艳,白居易的轻俗,李商隐的雅艳......而无疑,李白是这场交响乐演奏中飞扬最高、飘扬最远的一支。杜甫呢?所幸有了杜甫,他为这支队伍压住了阵脚。 每读杜甫,总能让我渐渐冰冷的心又渐渐感觉到丝丝温情,那温情不但是由己及人的关注热爱,那温情更丝丝撩拨着人的心灵,让人渴望崇高渴望博大渴望热情,并因这种渴望而温暖了自己。 一个人活着有很多种选择,高尚或卑劣,清雅或粗俗,博大或狭隘,深刻或肤浅,骄傲或萎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选择之后心灵的感受也只有自己能够体验。是不是,我们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纯粹和幸福?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平静和安然?所以,杜甫是幸福的,他是那样高尚。 这个常常自称"老儒"的老头,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儒家标举的理想人格--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种伟大的人格,因有了杜甫的诠释而洗去了"腐朽"的铅华,光彩照人,令人神往。杜甫也在诗歌之外显得愈加巍峨高大,辉耀照天。当代学者傅道彬、陈永宏在《歌者的悲欢》一书中言杜甫为后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说:"在这座非人工建立的纪念碑面前,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在它的面前低下自己仰慕感念的头颅;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和责任感的炎黄子孙,都会自心底深处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能哺育出如此伟大高洁的人格而由衷的自豪。" 艰辛的杜甫终生流浪,流浪的路上,他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一点一点地拣起,扛在了肩上,装进了心里。而他自己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即便他已经贫得不能再贫了,即便他已经苦得不能再苦了,贫苦一生,却也从来没有推脱更不躲避。就是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在"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尽管"身已要人扶",他却说"拔剑拨年衰";尽管"处处是穷途",他还是"不拟哭穷途";尽管"万国尽穷途",他依然"艰危气益增"。他用诗歌作为记录,记述了他"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的一生。 今人湖南李元洛先生用他的慧心妙笔做过一次"唐诗之旅",他把这次旅行的题目叫做《怅望千秋》。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怅望千秋,透过千秋,我看到了杜甫回旋激荡沉郁顿挫的呼号,如山谷雷鸣,震聋发聩。 当代诗人西川先生也听到这呼号声了吗? 你的深仁大爱容纳下了 那么多的太阳和雨水;那么多的悲苦 被你最终转化为歌吟 无数个秋天指向今夜 我终于爱上了眼前褪色的 街道和松林 在两条大河之间,在你曾经歇息的 乡村客栈,我终于听到了 一种声音:磅礴,结实又沉稳 有如茁壮的牡丹迟开于长安 在一个晦暗的时代 你是唯一的灵魂 美丽的山河必须信赖 你的清瘦,这易于毁灭的文明 必须经过你的触摸然后得以保存 你有近乎愚蠢的勇气 倾听内心倾斜的烛火 你甚至从未听说过济慈和叶芝 秋风,吹亮了山巅的明月 乌鸦,撞开了你的门扉 皇帝的车马隆隆驰过 继之而来的是饥饿和土匪 但伟大的艺术不是刀枪 它出于善,趋向于纯粹 千万间广厦遮住了地平线 是你建造了它们,以便怀念那些 流浪途中的妇女和男人 而拯救是徒劳,你比我们更清楚 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所谓希望,不过是命运 --西川《杜甫》 (二) 小时候读杜甫,总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太老了,满脑子的苦难伤感忧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哭啼,"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悲叹,"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的凄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独......远没有李白"开怀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来得豪迈潇洒过瘾。年长一点再读杜甫,才知道杜甫同样有过凌云壮志万丈豪情,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开元盛世,他同样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游历日子;即便在二十五岁落进士第后,依然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驰太虚目骋八极的激昂情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里透露着自己的雄心壮志;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更多的是对自己诗歌的自信。这些诗句,就其豪迈爽快,丝毫不减任何一个豪放诗人。 然而二十年后,他在《南征》一诗中却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什么改变了杜甫?世论杜甫诗,"沉郁"一词用得最多,"沉郁顿挫"这是杜甫对自己诗歌风格的概括。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讲到:"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什么叫沉郁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解释:"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今人王明居解释得更加形象,他说:"杜甫沉郁,其体重,其气浊,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慨激荡,回旋纡折。" 是什么让杜甫诗中少了飘逸激荡之气,而多了沉郁顿挫之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这是一首具有标志意义的诗歌,它既代表着杜甫沉郁诗风的成熟,也代表着杜甫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哭的诗歌内容的开始,它就像宣言书,从此,杜甫开始了他表达人民思想、情感、要求、愿望的诗歌创作。国家不幸诗家幸,宋人方回说:"唐中叶衰,却只成就得老杜一部诗也。"在这国家不幸的时候,有人放歌山水,有人隐姓埋名,有人自顾自命,更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杜甫却用他那羸弱瘦削的肩膀扛起了人民的苦难国家的不幸,虽然他那肩膀太瘦弱了。他没有力量,却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勇气。有人说杜甫的诗中泪水太多,而我想,如果杜甫的泪水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不幸而流,那他也不过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而已,可他不是,或者说他多愁善感,却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把自己的忧愁和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从自己的苦难中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安危。这个时候,杜甫的忧愁就不再是单纯的小夜曲,而是层次丰富、情感深厚的交响乐。"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高贵情操在杜甫诗中俯拾皆是。 两年后杜甫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长安回家,杜甫一路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回到家听到的是妻子的哭声,原来他们的儿子就在杜甫将要走进家们的时候饿死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最最普通的对比,成了中国诗歌文化史上最有震撼力量的诗章。这诗句并不华丽,且有孟子"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文本,但是就是这句诗却足以震撼了整部唐诗,整个唐朝,整整一个民族。对君国社稷的忧心忡忡,对黎民百姓的深刻关怀,让这十个汉字光耀千秋,也让我们看到了杜甫那一颗善良博大焦虑的心。"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就是杜甫一生的性格,因为他有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灵魂。 有人说杜甫的"忠"是"愚忠",甚至拿出"三吏"、"三别"中杜甫勉励士兵"努力事戎行"作为证据。须知,让杜甫在千年前就搞阶级斗争是一种过分的要求啊。杜甫忠君,因为那时候,君就是国。杜甫忠,却并不愚,从《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我皇开边意未已"到《秦州杂诗》中"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从《忆昔二首》中"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位忙"到《遣遇》中"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杜甫对官宦甚至皇上的批判是贯穿了他的一生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忧乐。决定杜甫思想的,决不仅是"奉儒守官"的儒家教育,还有长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十年困守的屈辱和辛酸;还有"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和百姓共尝艰辛的生活;更有"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的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经历。这些,才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与祖国生死相依,与人民休戚与共的。当代诗人臧克家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具有了社稷胸怀、百姓情结,这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顺遂时,不沉醉于安富尊荣;贫贱时,不沉沦于一己辛酸,他才担当得起"伟大"二字。杜甫,就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国家的关注终生没有放弃,他对人民的热情终生没有冷漠。如果说他很多诗歌中表现了推己及人的伟大,那么他那些舍己为人的诗歌则表现了他的纯粹,更能震撼人,激励人。在杜甫已经艰辛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升华,这种升华足以让每一个渴望高尚的人为之歌泣肃然起敬,在这种至高至洁的人格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尚存的一点私心杂念而羞愧。 而人,毕竟是复杂的人、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至高至洁的境界。我只是想,读杜甫的诗,能够唤醒我们心中那一点点的善念,并为我们这点善念做点什么,这也够了。 白居易受杜甫影响颇大,直接沿用杜甫诗意的作品很多,比如"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世人对白居易这类诗歌评价不高,认为矫情。我却想,如果杜甫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我们为什么不能向着那灯光进发呢?或者说,为什么允许我们学习杜甫,却不许白居易学习呢?毕竟,在白居易心中,杜甫也是一个圣人呀。历史中,白居易可是首推杜甫之人:"杜甫贯穿古今,尽工尽美,殆过于李。" (三) 是什么让这个老人如此善良?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哲学更重视"人",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西方哲学更重视"物",以物为本,以物为出发点。我对哲学是隔山观火,这点感受正确与否要请方家指教,但是作为中国最宏伟的哲学--儒学,的确言物甚少,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以我愿意把儒学叫做情感儒学。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乎,乐乎,钟鼓云乎哉!""礼""乐"不在于"玉帛""钟鼓"这些物质形式,那么在于什么呢?在于仁心、敬畏和真诚,在于感情的真挚。 这一点对杜甫非常重要,他多次自称"老儒"、"儒冠"、"儒生",可见杜甫是儒家。而事实上,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是儒家,不过只是从他们文本的创作成就,最终能够对儒家有大的弘扬的很少罢了。杜甫把儒学的精神深入到了骨髓、融化进了血液。儒家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再加上他那颗敏感博大的心灵,让他成为了人类良心的象征。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就是杜甫的本色。他在夔州西建一个草堂,草堂旁住有一位老人,因为饥饿老人常到草堂前面枣树下打枣。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了远来的一个亲戚吴郎,可能是为了保护好这草堂,吴郎在四周筑起了篱笆,邻居老人也就不能打枣了。杜甫知道了这情况,写了这首《又呈吴郎》。我想起宋朝范仲淹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不是范仲淹为杜甫竖立的一块纪念碑呢?试问天下能有几个人,在自己颠簸流离的时候,深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还忧心忡忡着苍生的疾苦。杜甫给我们立了这样一个榜样:真正用中华文化精神培育起来的人就是这样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大济苍生又竭尽全力。 大哉,杜甫,大儒大爱。我们尽可以学他的诗艺诗学,他的人格精神不更值得我们学习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 从"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可以看出,拜访杜甫的人并不多,而一旦客至,端起酒杯,杜甫却还是想到了隔壁的老翁,"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让隔壁的老翁也来喝上两杯吧。 儒学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本来是最应该有人情味的哲学,可是千百年来,儒学却让一些人弄得乱七八糟,死板如枯木坚硬如枯石。这就是杜甫为儒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温暖了这门科学。 晚年,在他逃避战乱漂泊湖湘,深感"乱世少恩惠"的时候,他还能"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并没有因为个人的苦难而减少对他人的同情。在他流浪之时,"岁拾橡栗随狙公,日暮天寒山谷里",还在悲哀着别人的悲哀,寒冷着别人的寒冷,"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但愿,那悲哀之人听到杜甫的歌咏能感到些许安慰,那寒冷之人听到杜甫的关心能感到些许温暖。 杜甫的善良来源于他的文化教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虽然"人性恶"还是"人性善"的问题还没有定论,也许永远不会有定论,但是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善念。只是有时候,我们的善念没有抵御过外界的诱惑,没有抵御过私念的泛滥。杜甫却用他一生的勇气,用他那颗敏感多情的心灵,体验着别人的喜怒哀乐。"三吏""三别"这六首绝唱,哪一首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验着痛苦,又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诉说着无奈?没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灵,这样的诗歌是写不出来的。又因了杜甫的深刻和博大,这种思想感情被他的诗歌固定了下来,让我们这些幸运的后来者,在吟咏诗歌的时候,还能激起自己善良的愿望。 (四) 杜甫还有很多写到"老妻""稚儿"的诗歌,"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苦难中充满乐趣,调侃中充满温情。要知道,杜甫不是"丈夫正色动引经"的那种迂腐角色啊,他是那么热爱生活。 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能热爱这个世界吗?一个不热爱亲人的人,能给别人热爱吗? 杜甫是那样热爱李白,尽管李白对此回应颇少,他还是在一首又一首地写着李白的赞歌,能够查到的,也有十七首之多。而李白呢?两首给杜甫的诗还都没有说到杜甫的诗歌,还有一首署名李白的《戏赠杜甫》更是充满了谐谑的味道,以至被人怀疑了真正作者是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夸奖李白的诗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感叹李白的才思;"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为李白鸣不平;"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抒发对李白的思念;"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对李白的定论吧?在这些诗中,既有对李白诗歌积极的推崇,又有对他诗歌地位崇高的评价,也有对李白郁郁不得志的深厚同情,还有对他真挚的友谊,表现了"诗圣"谦虚的情怀和诚挚的心灵。事实上,李白也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他甚至对那些毫无名声的后辈的评价都让人羡慕之至,可唯独对杜甫的诗歌,只字不提。所以我宁可相信,今天我们都在津津乐道天宝元年李杜的那次著名的相见,津津乐道中国诗歌天空最亮的两颗星的交汇,是我们美丽的心愿和一个动人的传说。甚至一个非常喜欢李白的朋友也不忍说了一句话:"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李白,一边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做人,一边感受并深爱着这位狂傲的天才,并不求什么回报。能够这样做的人,不能算作迂腐的人。我们一般人的交往,是达不到那种境界的。" 是啊,我们一般人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不管是他的诗艺,还是他的人格。杜甫不但对当时已诗名高扬的如李白、王维、孟浩然一直恭维有加,对待年轻人也一直极尽赞赏,比如元结,杜甫不但非常热情地夸赞他的诗歌,而且不遗余力地宣扬他的人格,说他"道州犹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而元结呢?他在编唐诗选《箧中行》时,却对杜甫的诗视而不见。杜甫是孤独的,孤独于那颗忧民伤怀的心,孤独于一时不为人知诗情性情,以至到了晚年,杜甫吟出了"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但是这孤独并没有削减他的热情,最终他不但感动了唐诗宋词,还感动了我们这整个民族一千多年。 热爱别人的人,当然会得到别人的热爱。在《羌村三首》中杜甫写到:"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种邻交,能不能温暖杜甫的心呢?杜甫逃难山中,朋友孙宰的那盆水、那盘飧肯定温暖了杜甫:"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众雏烂漫睡,唤起霑盘飧。" 还有四川节度史严武、丞相张镐,我多想当面向他们献上我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杜甫一次又一次的照顾帮助,才让我们今天的诗歌长空多了一颗辉照千秋万代的恒星。 当年"诗家天子"王昌龄在谪迁途中被谯郡太守阎邱晓杀害,后来河南节度史张镐以阎邱晓贻误军机之罪将他乱杖打死,阎邱晓跪地求饶:"家有老母,饶我一命。"张镐掷地有声:"王昌龄也有母亲,谁去抚养?"后来又有李白,李白戴罪流放夜郎,张镐身为宰相却为他寄去了寒衣。然后又有杜甫,杜甫任"左拾遗"才一个月,就上疏营救罢相房琯,唐肃宗大怒,几欲杀之,又是张镐,多面周旋,终于救了杜甫,继贬华州。后来不久,张镐也被贬绌罢相,这和他多次营救朝廷不喜欢的人有没有关系呢? 感谢张镐,他让杜甫多活了十年。而他曾任河南节度使,让我这个一千多年后的河南人,感到了由衷的骄傲。 (五) 杜甫是河南人,祖籍洛阳,生于巩县。 巩县现在叫巩义市,是全国第一批"经济百强县"之一,巩县撤县建市后,在老县城西近十公里处又建了新城,不知道杜甫在天有灵,对他后世的同乡是否欣然。 巩县人现在还习惯把老县城叫巩县,而把新城叫巩义市。杜甫就出生在巩县东二里笔架山下。 陪我同去的朋友就是巩县人,吃过午饭,我们两个迈步向杜甫出生的地方走去。杜甫出生的窑洞越来越近了,而我,却越来越不敢迈动我的脚步。 每到一地,我喜欢一些人文古迹,多少年算来,多多少少也去了几十处,却没有一次,如这次心怀忐忑,情虽深,意却怯。 杜甫啊,是你的博大精深宏廊沉雄地负海涵包罗万汇让我感慨激荡回旋纡折。我是真的,真的,真的怕我的浅薄玷染了你的厚重。站在你出生的窑洞前,我轻浮的身躯和思想会飘起来吗? 笔架山下的这个地方有一个带有江南色彩的名字叫南瑶湾。杜甫出生的窑洞就在我的面前,却被一把铁锁紧锁着。我小心翼翼靠近铁门,想看到里面的一点圣物。我想,里面应该有一张黑色的方桌吧?方桌上应该有一盏油灯,小时的杜甫伏在灯下,嘴里"呀呀"的是《诗经》还是《离骚》? 朋友的一句话惊醒了我的臆想,他说:"杜甫五岁就离开了这里。"我醒了过来,是啊,这里出生了杜甫,可他五岁离开的时候,能对这里有记忆吗? 我说:"也许杜甫对这里没有记忆,但他终其一生都想回到这里。‘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首《江汉》是杜甫恋阙和思家的统一写照。一方面想着回家,一方面装着国家。" 朋友接道:"《随园诗话》说杜甫,人们只知道他每饭不忘君,却不知道他对于朋友、妻儿、兄弟、邻里都一往情深。" 我接言:"所以梁启超说他不但是‘诗圣',还是‘情圣'啊!" 朋友的父亲是从巩县走出来的一个大书法家,所以朋友在巩县也识人颇多,他说:"联系个人,让打开这个窑洞看看。" 我阻止了他,说:"杜甫都不记得里面的东西了,我们也算了吧!走到哪里,只要能记着故乡、故园、故土、故国,也就够了。" 杜甫故居旁边有一个亭子,一个清瘦的老人在那里卖一些关于杜甫的书籍,我凑上前和老人搭话,老人告诉我,他在这里住了六十多年了,我说:"你好福气呢,和杜甫是邻居。" 老人说:"杜甫喝酒的时候叫的那个老头就是我。" 我大惊,听这话,老人不是粗人呢,细问之下才知道,老人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老人说:"家里出了个诗圣,我打算退休了就在这里给他看门。现在不行了,这一片要拆迁,说是要改造成旅游区,嫌杜甫故居现在太寒酸了,要气派一点。" 朋友和我听了,都尴尬地笑了一下。就要回去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都回头又看了一眼。 朋友说:"不该让邻居搬走呢,就是从旅游的角度讲,人走光了,也没了人气呀。" 我说:"要不给杜甫打一个时空电话?问问他怎么决定。" 朋友说:"杜甫肯定会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