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永远不会是断线的风筝 文字\编辑:沐浴春风
高中送女儿到外地读书,是尊重她自己的意愿,也想给她提供一个更好一点的平台,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了很慎重地考虑的。至于这个决定的利弊是我两年来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所以,每当朋友问起这个问题,我总是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有利有弊,因人而异。异地就读最大的弊端就是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都发生了变化,孩子需要在心理上做出很大的调整。而这个调整的过程长短要由孩子的适应能力来决定。 我知道,我女儿是个内心十分要强而又不善张扬的人,对于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相对来说对于学习习惯的变化能力少差一些。所以,她在心理调试方面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努力,经历了艰难的调试过程,在我看来甚至有些残酷。她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和毅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也从心底里佩服。 知道女儿的压力很大,那种窒息、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我有过,我深知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和无助!我宁愿看到女儿脆弱一次,在我的怀抱中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她有这样一个发泄的机会,让泪水把她心中的郁闷冲刷干净,可现在就连这点我也做不到! 女儿飞出去多远,她都不是断线的风筝,那条线还在父母的手中。通过这条线,孩子能传回对家庭归属的渴望,父母能传递出对孩子的关爱、鼓励和帮助。尤其是妈妈,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不需要任何词语来修饰,只是妈妈。有妈妈就意味着有温暖的爱心,有无私的奉献,有精心的呵护。 她是我唯一的女儿,我做不到不为她牵肠挂肚。盼着在她有限的空闲时间里,发个信息给我:妈妈,x点通个电话吧?于是,我就能从她说话的语气和语速来判断她的心情好坏,想象着她的脸上现在会是阳光灿烂还是乌云密布,或者不好不坏。我静静地做她的听众,偶尔插上一两句。 其实父母的关爱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在的我只能通过信息来传递: 最近天气预报播报员连连提醒观众,雷雨天不要在室外接打手机,一定不要在电线杆和树下避雨。我憋了几天,还是忍不住告诉你。你该不会笑话妈妈太小儿科了吧? 今天北方多数城市天气晴朗,惟独用阳光灿烂来描述你所在的城市,很难得。别浪费这阳光,课间出去享受吧。女儿,阳光中携带着妈妈的温暖。 信息发出去,一天没有回音。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八点,这是女儿课间时间,急忙拨打她的手机,传来:你所拨打的手机已关机。上一会网,仍然感觉身心疲惫,索性睡去。习惯了早睡早起,把清晨的时间留给自己使用。床头放着的几本书,是在书店里浏览一遍后才买回来的,都是我喜欢的书,最近却没有兴趣读。躁,躁的都读不下书去了,我有些恐惧感。 从书橱里挑一本吧。《我们仨》,杨绛(钱钟书的夫人)写的。以前读过一遍,在单位看的。今天就到他们家串个门。他们是名人大家,可也不必提前预约,翻开书,就破门而入了。在我的私人空间里,静静地听杨绛给我讲他们仨的故事,述说她那个长达万里的梦……天!我竟然发现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以前我根本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我都什么岁数了,竟然读书囫囵吞枣!如何看待读书,我与易中天先生有了共鸣: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情,严格意义上的读书是为了谋心。没有人打扰,才能感受读书的乐趣,思考的乐趣,与作者对话的乐趣,与书中人物一起游历的乐趣。 六点半,我拨通了女儿宿舍的电话:“你好,不好意思,打搅你们睡觉了吗?”话音刚落,我就听到了女儿脆声声说:妈妈,我刚起床。她要洗簌,我抓紧时间让她分享我读书的新体会:办公室不是读书的地方,囫囵吞枣=白读。告诉她昨天给她信息了,没有收到?那好,我再发给你。撂下电话,重发了信息。我的心犹如洒进了一屡阳光……我有点弄不明白了:我和女儿到底谁对谁更依赖呢?有一点我能肯定:现在她比我坚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