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师兄今年考上北大博士了,他的外语不错——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聊斋研究》编辑部的一个朋友来考,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他的外语考得不是很好。通过一些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我不由得想到了考博士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选拔博士?——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做是我前一段时间把比武招亲和考试制度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一个延续。 其实我们都知道,严密的制度对于社会来说是必要的和有效果的,大多数人的生活需要这样的制度及其严密性,制度是人的力量整合的一个很好的手段,而严密性则体现了一定的公正性。但是,过于严密的制度而毫无松动的可能,我认为不是一个很好的制度。邓小平同志是出名的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得很好的人,我们现在的博士选拔制度,可以说是只有原则性,而灵活性则欠缺得很! 一个问题是外语问题。外语其实是我们的文化和学术走向世界的一种努力,也见间接的可以体现我们培养人才要培养通才的决心和理想。但是事实是,外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东西,如果半年不捣鼓,外语的词汇就会忘记很多,而要重新拾起来,则是相当的费事,实际上很多的专业领域和外语的关系并不是很大的,因为外语而过大的过多的牵涉了或者说是浪费了过多的研究生的精力,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要研究西方的东西,懂外语是基本的功夫,这个自当别论。很多专业很好的人因为外语的原因而考不上博士,已经证明了这种制度的不合理性。外语应该是一种辅助性的参考性的东西,而不应该是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因素的东西。关键是这种没有松动的考试政策和选拔培养人才的目的联系起来看的话,我们的做法其实是早已经本末倒置的了! 其次,是如何选拔博士的问题。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博士是国家学术和文化的极大希望之所在——或者说,至少是将来我们国家从事文化学术活动的人之中,博士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现在的博士还采用考试的方式,真是太不合理了!我们知道,考试基本上是一个考验记忆力的过程,和人的创造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的。相反,根据我的个人的经验,很好的记忆力对于创造根本就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的时候,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本领就是要善于忘记所学,试问这种境界,又怎是考试这种制度之精神多能企及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大的障碍!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记忆力的重要和填鸭式的学习法,如果说这种方法在人的培养的初级阶段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在选拔博士的阶段还采用这种方式,可就真是不太好了。创造能力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前进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而所谓博士,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需要这样一种能力!博士的培养目标中明确的有创造能力这一项,可是,我们的考试制度,却是和这种精神背道而驰的!而最为严重的是,我们在考试考察博士水平的时候,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常常听到一些师兄师姐考博士的事情,比如说试题的冷门或面试的不易,举例来说,有的学校所出的专业试题也就是一道大题,这样的方式,自然很容易让考生们失败——很容易遇到冷门!这时候,也许我们的命题单位就会很高兴,以为出题很有水平,然而,事实果然如此么?我看不见得!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用这样一种心态来考试和选拔我们的博士,这样一种方式,其实是极大的不合理和公平的,正确的做法为什么不是这样:多出几道题,让考生选做一道或者几道,现在有的学校已经这样做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作为!这种方式,也许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其价值或精神之所在——这种价值或者精神是什么呢?如果不点明了,可能你永远不会明白呢,还以为这是学校的一种大度的宽容和相对的理解和合理。其实,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尤其适用于选拔高级人才以培养之,这就是见人之长的精神!而不是见人之短的精神!我们的考试,很大程度上是见人之短的精神,而不是见人之长的精神!见人之短的精神,是为了见出人的不足以增益之,这在人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无疑是适用的,然而在选拔博士的阶段,在培养高级人才的阶段,就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精神了!为什么呢?因为博士是将来为了学术和文化或者科学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成为我们国家的顶尖人才和财富!也就是说,博士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能够成为这种顶尖人才的人,用世俗的一个用语来说,就是人在从事一种职业或者技术的时候,有“成手”的可能。而“成手”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决定了的,这种先天的决定性,只限于其智力和才力的因素,这种智力和才力虽然是在后天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好好利用后天的锻炼,即使有很好的智力和才力也可能成不了事,但是,我们强调的是,这种先天的东西,重要就重要在如果不具备这样的东西,即使后天你如何努力,也是成不了事、成不了手的!一岁不成驴,到老驴驹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我们选拔的博士,应该是具有这种能力和素质的人,而不单纯是刻苦勤奋的人!这样一来,我们用考试的方式,用见人之短的精神来选拔博士,不就显得很不合理了么?所以说,我认我们选拔博士,应该用见人之长的精神而不是见人之短的精神!什么是见人之长的精神呢?也就是看一看一个人到底在其最擅长的地方,到底有多擅长,到底有没有发展的远大前景。也就是象名武师在收徒的时候,让徒弟把所有的真本事都那出来的意思,因人施教,乃得成立呵! 因此,总结起来,选拔博士(或者其他高级人才),考试是不适用的,因为它和培养博士的精神是相左的。但是,如果废除考试制度,又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了客观的标准,是很难控制的,中国人是最擅长搞各种见不得人的动作的,人的因素实在是太大太多了!所以说,考试可以保留,但是一定要采取见人之长的精神,或者使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实施特才特事特半的制度,毕竟,特别优秀的人才是太少了。但从根本上说来,我认为选拔博士应该彻底取消考试,谁愿意跟哪个导师自己联系,导师面试一下即可,有没有水平,适合不适合做学问和搞研究,有没有培养的前途,相信导师是很容易考察出来的。在培养高级人才的问题上,导师应该具有绝对的自由自主权。当年陈寅恪招生时,不是就只出一个对联让学生对的么?水平之高下,一试便知。清华的博导为什么辞职不干了?原因实在是简单得很哪!不过,在现代学术和学问已经和利益密切联系的今天,要真都是如此,离乱套也就不远了,人情的东西,世俗的人又怎能避免呢? 于是这又引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培养博士的人文关怀的问题——不妨扩大到整个研究生培养的范围。上到研究生阶段,大部分人都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结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了家口的拖累,上学又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供给一个大学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到了研究生阶段,很多人都觉得不能再要家里的钱,于是,研究生兼职成为潮流,有的研究生甚至还因为兼职过多而累死了!我们的时代,已经不能让我们的研究生安安静静的平平静静的读书做学问和研究了!我们只知道研究生扩招,但是相应的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提高——我们在培养研究生问题上,依然是一个量的增长而没有多少质的提高,这和工业中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是一样的!以研究生补助为例,多少年前就是二百四十元,现在还是这个水平,十几年前的这些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一个很好的工人的工资,除了吃饭穿衣,还能剩下不少添置一些书籍。但是现在,由于物价的增长和钱的贬值,今天的这些钱只能够生活费用而已,而且还只是最一般的生活!国家虽然也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支出,但是,这些经费很大一部分被高校利用为基础建设以达到扩招的目的,直接用于研究生身上的恐怕不多,要说增加,增加实实在在的补助而不被学校截留,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即使是研究生很正当的访学费,有的学校也不惜截留!现在,研究生面临在校期间经济的压力,毕业工作的压力,这些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凭什么让他们过着这样一种生活的状态?不要忘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可是我们国家将来的栋梁之材!凭什么在成才的时候国家不投入实实在在的培养条件,而等到毕业的时候直接将他们收入自己的范围而加以利用?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很关键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研究生培养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什么我们的研究生很多都考了外国的大学,毕业后很多人(应该说是大部分人)选择了留在外国工作?难道我们的做法真的没有令他们寒心的地方?说到底人活着生存是第一位置的,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时代,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生活的质量上,空喊着爱国,其实是很违心的。近期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做的是女科学家陈化兰的节目,人家回国来工作,也没有将回过提高到爱国的高度!这是很真实的,这是我们的困境所在,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是一些闲谈,当然是我自个儿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其实成熟不成熟呢,自然有人知道,这个年头,还是谦虚的好!我们缺乏孔子那种“当仁不让”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