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摘录一首诗,有人说这是一首表达对信仰的爱,但我更愿理解为一首情诗,因为有这样一个人,也曾把爱情当作一种信仰,这是一首迄今为止让我从心里深处最震撼的情诗: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六世达赖仓央嘉错(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错。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错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错,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错情歌》。一说仓央嘉错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 那一夜
我不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真实背景,但我感觉一个人只有在长时间内心深处极度渴望的状态下,近乎绝望中忽然遇到一种感情,一种正是那种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直入心髓的那种感觉后才能激发创造出这样震撼的作品;再比如另外一个例子:廊桥遗梦,男女主人公其实也都是在长时间极度匮乏的心理状态下相遇后激发出来的激情,渴望越深,压抑越久,相撞产生的激情越冲击力大;现实中很多无爱的婚姻在婚外遇到爱情也是这样的心理状态;恋爱时一颗心顶着外界的诱惑默默地寻找另一颗长期压抑,渴望的心,也是在这样类似的心理下激发出一种心醉神迷的激情。
这种激情过后如果主观上或客观上没有流入一个缓冲地带,那往往预示着悲剧的开始,瀑布如果没有流入缓冲区变为一条河流,那么只会冲击出一个深不见底的池谭。就像很多有激情但现实不允许走进婚姻,或者主观上没有让使激情转变为一种平缓的,更长久的流动,比如恋爱结婚后仍痴迷那种心醉神迷的状态才是爱情的表现形式,都为以后悲剧埋下伏笔,就像一个在沙漠中苦苦寻觅良久的人,发现的只是一杯饮料,甚至一杯盐水,那只能喝了后更感觉渴,很多婚外激情就对饥渴的人只是一杯盐水,沙漠中的人应该找的是一片绿洲,然后走出沙漠,开挖一条绿洲中的河流。
当然这些激情都是真正的爱情,但不是爱情的唯一形式,它只是爱情的一阶段,如果把爱情比作一条河流,只有在(心里)地势落差非常大的地段才产出震撼激情的瀑布,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更多的时候,河流是平静的,但一样有内在的,温和的激情,持久地向前流着,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只有河面上静静晃动的涟漪,但也有云霞投影在水面上的美丽,就像来自心底投影在眼眸中的微笑,也有溪水流过山涧的悦耳声,就像一次小小的付出后,不经意间听到的流淌过心间的一次感动,这才是爱情的常态。
但人们的眼球往往只注意那些瀑布,本来这也是非常自然的心理,但如果因此觉得只有激情才是唯一纯正的爱情,那就是被古往今来的文学电影艺术家们严重误导了,除了正面误导外,还有反面误导,钱钟书的"围城"的一句:城里的人想出来,使多少人更加坚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书中写的只是婚姻中一种心理状态,或者个人对婚姻中爱情的悲观论调,一如张爱铃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读多了而只将书里的东西奉为精神支柱,或者只将自己蜷曲在名人身下,仰视着,将这些洞察秋毫,看透人间的名家视为精神导师,那不如不读书,这些名家正因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很难真正幸福;另外,人因受外界信息和主观经验的局限而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也很正常,但固执地执著自己的偏见,那不如像孩童一样没有偏见,带着第一次新鲜看到的是世界原本真正的样子。
文学电影艺术家们往往追求聚焦的是冲击力大的,恨不得去发掘一个比尼加拉瓜瀑布更震撼的,这样才能激发出非凡的创作激情和传世的经典作品。现在的商家,电视剧,杂志,媒体往往抓住人们喜新厌旧的正常心理大作文章,拼命整出些触动心弦的爱情素材,搞得很多人围城中的人即使已经拥有了爱情的基础,却浑然不感觉幸福,暗自感叹自身婚姻缺乏激情的不幸,潜意识中渴望遇到一次这样的冲击才觉得不枉此生。连普通人照相,也都纷纷挑瀑布做背景,希望给自己平淡的照片增加点活力,很少有人找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沟去照相,生活中不缺乏美,只缺乏发现,婚姻中也不缺乏爱情,只缺乏发现创造和品位。 人活在世上,最珍贵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核心部分就是男女间的爱情,千百年来,男女吸引,阴阳相融是自然界保持生机盎然的基本规律,自然界的阴阳相融,比如树和花的爱情是静谧的,以一种人们不易察觉的热烈方式,并不是惊天动地的,所以是持久地。曾看到朋友发来的照片,背景是一颗很老的树,虽然不再开花,但春天依旧生出崭新的嫩叶,是什么使老树保持这样的生命力,为什么不可以是爱情的力量呢,多少年后,他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变成一棵树,但爱情仍在,以一种只有它们懂得的,人至今没有感觉到的方式,这才是自然界生命力最强的东西,人的爱情也应该是这样的 ※※※※※※ 平凡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