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们以往对美的诸多定义中,如“美是生活”、“美是形式”、“美是完善”、“美是理念”、“美是愉快”、“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等,就可看出美的内涵极其丰富。而大江东去的壮阔、小桥流水的柔弱、黄土高原的浑厚、江南水乡的灵秀、献身人类的崇高、忙碌琐事的辛劳、芙蓉的清丽、牡丹的华贵,等等、等等,又都说明了美的表现形式也是千姿百态、无限多样。因此,每一种事物、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展现着美的内涵,也体现着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其中任一事物或个人都无法尽显美的丰富与完美、而且还都包含着不美的方面。这就是说,作为个人或个体事物,展现的只是单一的美、或说美的一个侧面,而无法展现无法挑剔的完美。这就是人常说的“金无赤金,人无完人”的根源所在,也是全面追求美、即完美主义者或理想主义者总被视为不切实际的代名词的根源所在。人的本质全面追求美,可人本身就不完美,加之与社会、自然界以及与他人之间的种种原因,就决定了人永远在旅途中永无止境追求的境况,人类社会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而每个人所展现的独特的美则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美人类社会林林总总的美一道,构成了五彩斑斓、气象万千的美的世界。
丑恶现象存在的根源
说人是一种全面追求美的劳动动物,立刻就会引起很多人激烈的反应:人既是全面追求美的动物,那么人类社会中从古至今为什么会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偷抢专贪、争战杀伐、冷酷凶残等等丑恶现象?其实,这些看起来截然相反的现象,其根源恰恰是人全面追求美的反映,是在追求中引出的副产品,之所以大量大面积存在,是因为导致其产生的原由方方面面。
第一、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单位,其审美标准、追求美的目标、创造美实现美的能力和手段等都形成一个个不同的整体,因人而异。所以不同的人心目中关于美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不同时代的人审美标准不完全相同,同时代中各阶级、各国家、各民族,直至各家庭、各个人都既有作为人的共同的审美标准,又有因各自的特性、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局限性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标准,以及达到美的能力和手段。这些不同的内涵之间产生冲突,不可调和时就会引发战争。如资产阶级以自由、民主、平等为社会公理,而封建阶级则以等级、依附、专制、屈从等为做人规范,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尖锐对立,无法共存,就只有以一方退出历史舞台而告终。这样,你死我活,双方就形成敌对关系,而敌对的双方就不再以对方的健康存在为美,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信仰即自认为的美以消灭对方为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双方不惜长期厮杀,血流成河,而且背后还充斥着阴谋、欺诈、暗杀等丑恶手段,这是不同时代观念导致的争斗。同时代中也会因利益争夺而发生战争,也会因发展不平衡而出现观念冲突(如当今世界就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观念),而且往往是两种因素都有。而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规律的体现者和实现者,社会的前进、先进对落后的征服、旺盛生命力对衰朽生命的摧枯拉朽,各集团之间的争夺等都是依靠人与人的争斗杀伐来实现、来表现,这就是全面追求美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厮杀的丑恶现象的社会根源。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审美标准不同也会导致互不欣赏、难于投机,尖锐冲突时就会发生争吵甚至斗殴,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看法和所作所为是美的(如果自认为不美还要违心的做,那就是迫于生存的需要),而与自己相反的则是丑的,而且难于苟同,因此就有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组合,也有了对自己组合之外的冷漠和排斥,再加上利害关系,很容易演绎成敌对关系,而仇人之间更会互相加恶,这就是全面追求美的人为什么会有诬蔑、谩骂、撕打等丑恶现象的个人原因。
第二、手段不同。每个人都在努力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美,但人是群体动物,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大家公认的美谁都想达到或得到,就是说众多个体追求的美是同一个目标,比如官位、金钱、美女,以及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甚至一级职称、工资,一所房子,等等,这些有限的目标和全面的追求之间必然产生矛盾,而每个追求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必然使出全身招数以击败所有对手。这样各种手段便纷纷上阵,公开竞争背后,阴谋、欺骗、倾轧等丑恶现象应运而生。愈是丧失生命力的社会,这种丑恶现象愈公开、愈普遍。
第三、美本身的冲突,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美也不例外。原由之一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经历着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因此生命力有蓬勃旺盛的时候,也有衰朽消亡的阶段,如植物的生长与枯萎、动物的成长与老死、物品的新与旧等等,就是说,美在一定阶段就会衰亡,就会走向反面,转化为丑;二是美与丑紧密相连,难分难舍,如光明与黑暗、奋斗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为争夺美而采取的卑劣手段等等;三是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一个矛盾的丰富的世界、且形式和内容都是由很多部分组成,这样,在一个事物中就不是各个部分都是美的,或各个部分都是丑的。如面目可憎的鳄鱼,它的皮却全球享誉,有的极美的鲜花却含有剧毒,有的人长相这一部分美那一部分却不美,外表美心灵却不美等等;四是因为个体一般都展现单一的美,这样单一的美本身就有不美的一面,如高大就笨重,小巧就不壮阔,方型不易运动,圆形又少稳定性,成熟往往增加圆滑,青春往往伴随着幼稚等等。
第四、人作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充分体现着美的冲突。每个人都全面追求美,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这就是人常说的“人无完人”,甚或有天才与白痴集于一身的现象。人全面追求美,但还有极少数人因审美水平而以丑为美,他们有意无意地体现着丑,但仍自认为是美(如上述,美本身包含着正反两方面,以丑为美的人就显示着美的另一方面)。人追求新奇又需要稳定,追求自由又总希望有所依赖,不可一日无事又有懒散、贪玩享乐等惰性,等等,都说明人性本身就包含着冲突,所以导致人既有实现美的能力,也有实现丑的能力。人本身的丑恶集中反映的是个别人,而大多数情况是散存在众多的个体身上。它们的存在更反衬出美的光彩、美的价值,更激起人向往、追求、珍惜美的强烈愿望,以及与丑斗争的信念、方法等等。正如康德说过的“没有这种非社会性的而且其本身确实并不可爱的性质,人类的全部才智就会在一种美满的和谐、安逸与互亲互爱的阿迦底式的牧歌生活之中,永远被埋没在它们的胚胎里”,以及雅斯贝尔斯指出的“正是那使我们生活得以实现的力量本身也充满着对立”。
第五、大美小美的冲突,即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观念之间的冲突。比如保护动物和偷猎、反腐倡廉和贪污腐化、环境保护和私自开发,等等,人为了个体或集团所追求的小美,不惜危害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生存,这也是社会出现丑恶的根源之一。
上述种种说明,一、人既有实现美的能力,又有实现丑的能力。在实现自己追求的美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阻碍,人就会不惜一切手段将其排除,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从反面更证明人全面追求美而且愿望强烈的本质属性。二、正因为人全面追求美才使人世间有了种种的丑;丑与美同生共长,相反相成;人类追求美就无法回避丑。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丑都有存在的理由,创造美创造丑价值都相等,甚或越丑越好,而是说人的目标毕竟是追求美而不是追求丑,所以很多丑恶并不是人的本性使然,而是为生存或生存得好所迫。这样,人们就会明白,有些丑恶在铲除其社会根源后完全可消除,有些则可缩小到最小影响。比如“9·11”代表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战争,其产生的根源既有观念的对立,又有利益的冲突,它说明只注重本地区利益或某集团利益,以及只注重自然科学的片面发展的社会已亟待改变,说明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需要树立整体观全面发展,即先进国家应兼顾落后国家,而落后国家也应摒弃私利,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全面追赶。这样,缩小了差距,消灭了观念上的对立,就消除了一个产生大规模战争及各种恐怖行为的根源;全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人们就会改变近代以来旧的生存、发展模式,单纯为追求物质而争夺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因利益争夺发生战争的根源也随之消除;个人认识到自己是人类的一部分,是地球表面的一分子,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健康存在是自己健康存在的前提,绝大多数人就会不再为一己私利而破坏整体健康,做到大美小美的统一,人类因近视、狭隘而导致的种种丑恶就会消除;至于竞争中的暗箱手段,则会随着社会肌体的痊愈,机制的公平、透明度的增加而得到遏制。可见,随着人类对自身、对社会、对地球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的健康运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类的觉悟就会大幅度提高,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就会大大减少。丑恶现象不可能根除,因它深植于人的本性及美本身,但将其最大限度的缩小,则是人类可以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