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史专题 > 正文
朝日啤酒支持日本歪曲教科书 将损害其在华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3:26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雪湄报道
3月27日晚,北京某饭馆,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小李和几位朋友聚会。点菜时,由于饭店没有小李常喝的“燕京”啤酒,服务员推荐了“北京”啤酒。
“不能喝北京啤酒。”小李的一位朋友口气坚决地插话。
“为什么?”小李稍微有些诧异。
“因为北京啤酒是合资公司生产的,里面有朝日公司的股份。”“朝日不但是日本公司,它还出资支持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
右翼日企“潜水”中国?
3月28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就本报上期的头条《朝日啤酒赞助日本歪曲历史教科书》的相关事宜做追踪采访。
当记者拨通了设在上海的朝日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电话,并且说明采访意图后,电话被转接两次,转到相关部门,由一名拒绝透露姓名的女士接听。该女士一听是记者采访,直接回答:“对不起,我们不接受采访。”原因是采访都是由总公司出面。
随后,记者要求将采访意图转达给朝日在日本的总公司时,该人士再次拒绝。“我们不需要(记者采访)。”这句话被重复了两次。不等记者回答,这位女士把电话挂断。
“像朝日、三菱这样赞助日本右翼势力的企业,在中国都是很低调的,几乎是‘潜水性’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比如朝日啤酒很早就进入中国,烟台啤酒、北京啤酒里面都有朝日的股份,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还以为这些啤酒是纯粹国产的。”
据了解,朝日啤酒是日本最著名的啤酒制造厂商之一,具有100多年历史。1994年进入中国后,先后出资与杭州、泉州、烟台、北京等地的啤酒厂合作,除生产自己的品牌朝日、舒波乐啤酒外,还生产西湖啤酒、清源啤酒、烟台啤酒、北京啤酒。1999年,朝日公司在深圳和青岛啤酒合资建成了中国最先进的啤酒工厂,生产青岛啤酒。除了啤酒之外,朝日公司还与青岛啤酒合资成立了朝日青啤饮品有限公司,生产乌龙茶,但所占市场份额很小。2004年初,朝日通过注资康师傅旗下的饮料公司,大举进入中国饮料市场。
一位广告界人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本报提及的出资支持重新修订日本教科书的企业如朝日啤酒、三菱重工、日野汽车、五十铃汽车等等,在中国都是相对较少做广告的企业,即使做,也很少突出公司本身。
掩耳盗铃之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员日本所副研究员刘军红和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都认为,朝日等日本企业在中国的低调可能是单纯的企业行为,与其支持日本右翼势力无关。但他们对于这些企业出资支持右翼实力歪曲教科书的行为,都表示不赞同。
“它们比一般的日本人更了解中国,却支持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对两国关系起到负面作用,从道义上太说不过去了。”冯昭奎说。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熙德表示,要在中国赚钱,首先要尊重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出资的这些企业不一定都有右倾思想,但是为(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出资,对亚洲国家来说,是非常不愉快的”。
刘军红介绍,日本向来有企业战略和国家战略结合紧密的传统和特点。而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本身就是日本清除历史污点的过程。“日本企业希望自己出现在其他国家时,能被当成是普通国家的企业来看待,而不要揪住60年前的事情,不要有成见。所以他们支持修改历史教科书,希望抹平污点。”刘军红分析,如果历史教科书修改成功,日本企业就可以认为自己的近现代史在别国看来是和平的。
“虽然这种行为在短期内会对两国关系造成伤害,但是日本企业认为更符合长期战略。因为它们希望拓展到亚洲乃至全球市场,如果历史教科书修改成功,它们认为亚洲等国接受它们更为容易,它的海外战略更容易推广。”刘军红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
“它们会自食恶果”
而冯昭奎认为,目前中日经济呈跃进式发展,但是政治持续冷淡。日本企业只顾在中国赚钱而没有推动两国关系良性发展是造成目前“经热政冷”现状的重要原因。
“它们作为两国关系的获利者,不对两国关系良性反展进行推动,反而起反作用。日本企业应该明白,中日关系恶化,它们会自食恶果。”冯昭奎说。金熙德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如果投资环境受到影响,从长远来讲,日本企业会受损失。
冯昭奎介绍,日本企业助力恶化两国民族情绪对立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它们在中国的投资。“很多像新干线这类的政府出资的大型项目,因为涉及到日本企业,或者停掉了,或者选择与欧美厂商合作。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双输’”。
朝日啤酒应收敛
对于朝日啤酒等在中国有投资的日本企业赞助歪曲教科书的行为,金熙德认为,中国民众应该让这些企业感受到压力,来迫使它们收敛类似行为。
金熙德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东南亚时,曾经遭遇过反日浪潮。东南亚民众通过游行、抵制日货等行为让日本政府感受到压力,最终做政治表态,绝不做军事大国,并许诺,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以及以对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东南亚。日本企业才得以顺利进入东南亚。
金熙德认为,过去,日本企业在中国没有遭遇到类似阻力,因为中国民众还没有参与进来。对于此次事件,金熙德建议,中国民众应该通过舆论等压力,让日本企业认识到,在中国赚钱也是有条件的,逼迫它们不做伤害中国民族感情的事情。
相关专题: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