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作为一位80后的家长,看完后我感触很深。我不禁在思考:所谓的教育,是否真的是我们现在所理解教育。 以下照片是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在分别在中国和德国的“被教育状态”。
在中国孩子被老师和家长关在屋子里苦苦地背诵一本也许一辈子都用不上的课文的时候,德国的老师正在组织孩子们走进自然、识别花草、亲近动物。
上面的两幅图同为孩子们上课时的场景。中国的孩子在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的时候,就被幼儿园的老师强迫着背诵课文;而此时,德国的老师却把课堂搬到了户外,让孩子们在空气清新的树林里上美术课。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 孩子们参观了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的理念。如何运用这4000个小时,是幼儿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们把教育融合在玩耍中。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去呢? 反观目前中国对儿童的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模式都和德国千差万别。类似德国这种的教育模式,中国目前只有少数儿童职业场馆能做到。 上周我刚带孩子去一家叫做蓝天城儿童职业体验乐园的地方打发周末。进去后给孩子发了一个乐园里的专用货币,让孩子切实地体会现实社会中的等价交换。孩子在里面自由选择职业,这些职业都是我们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倡导孩子在对不同职业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增加自我意识。比如,孩子在体验过警察这一职业后,可能就会对警察这个职业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蓝天城就像一个真实的小社会,教给孩子们的是未来他们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学习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措施,学习正确过马路的方式,学习火灾发生时消防员的职责……与德国的教育方式类似,倡导寓教于乐。 何时中国的教育才能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中国的校园教育何时才能真正地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中国的儿童何时才能自由自在地享受无拘无束的童年? |